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於民,大恶通於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气干云的千古名句,出自甘延寿和陈汤的奏表。

朝堂上的反对声

当初,郅支单于埋怨汉朝廷偏袒呼韩邪单于,希望汉朝释放做人质的匈奴世子回国。汉朝派遣使者谷吉护送,匈奴恩将仇报地杀掉了谷吉。汉朝屡次向匈奴讨要谷吉的尸体未果,使者还多次被郅支单于羞辱。西域都护甘延寿在副使陈汤的裹挟下,在未得到朝廷允许的情况下,集结四万胡汉联军攻打郅支单于。虽然汉军大胜而回,斩杀郅支单于。

此时大汉朝堂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以车骑将军许嘉和右将军王商为首的挺战派,他们认为甘延寿、陈汤的行为让大汉名扬西域,应该受到朝廷褒奖。一种是以中书令石显、丞相匡衡和御史繁延寿为首的反对派,希望汉元帝严惩他们的矫诏出兵的行为,最终陈汤的下场如何呢?

陈汤伐郅支单于所收获的战利品,反被司隶校尉弹劾是非法所得。陈汤一怒之下上疏朝廷,“我等将士共同诛杀郅支单于,征程万里,应该派使者沿途犒劳军士,现在司隶校尉却要查验战利品,这是要为郅支单于报仇么?”汉元帝面子上过不去,只得下令让当地政府沿途劳军。

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

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博物馆文物003

对于陈汤出兵这件事,汉元帝从内心来说是持肯定态度的,在论功的时候,碰到了来是权宦石显和丞相匡衡等人的阻止。匡衡等人以矫诏之风不可开为理由,不杀陈汤等人已经是对他们的恩宠了,如果再对他们加官进爵,之后的将领如果贪功,争相在边境滋事,将会为国家招来兵灾。汉元帝性格过于柔弱,面对石显、匡衡的阻止,对于陈汤的功过始终没有定论。

就在此时,一向看不惯宦官乱政的刘向,上疏替陈汤表功。刘向是大文学家,他引经据典地阐述了陈汤的功绩,终于让汉元帝下定决心,封甘延寿为义成侯拜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关内侯拜为射声校尉,食邑三百户。甘延寿之后升迁为城门校尉、护军都尉,死于任上。

不死心的匡丞相

汉成帝即位后,丞相匡衡依旧不忘陈汤的过失,他弹劾陈汤非法获取康居国财物,陈汤因此被免官。

免官后的陈汤,上疏朝廷状告康居王派来的人质不是王子,经过查验属于诬告,陈汤被下狱,按罪行应该被判处死刑。此时站出来为陈汤鸣不平的是谷吉的儿子,太中大夫谷永。陈汤被救出,却被剥夺了所有的爵位,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兵。如此优秀的军事专家却遭遇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

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兵围困,消息传到长安,在需不需要发敦煌兵前去救援的问题上,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以及数百官僚商议数日,达不成一致的意见。王凤向汉成帝推荐了陈汤,汉元帝在宣室召见了他。讨伐郅支单于时,陈汤的手臂患上风湿,已经不能屈伸了。了解基本情况后,陈汤对汉成帝说:“满朝的将相九卿,都是贤能之人,小臣我一个残疾之人,不足以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汉成帝赶紧说:“国家有急事,您就不要谦让了。”

陈汤为汉成帝对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汉兵一个人可以顶三个乌孙兵,如今围困段会宗的乌孙兵不会胜利,不出五天,捷报就会传来。果然到第四天,解围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

大将军王凤上奏汉成帝,启用陈汤为从事中郎,大将军幕府事宜基本上都由陈汤来决断。

一帝两陵园之议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汉成帝开始着手修建他的帝陵,选址在渭城延陵亭部,名为延陵。在延陵建造了十年后,依旧没有完工。汉成帝决定重新建造新的陵墓,选址在新丰戏乡,取名昌陵。

从史料文献分析,陈汤与好朋友将作大匠解万年在重建新陵的这件事情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出于个人名利的考虑,极力奔波于新陵的修建计划。解万年还怂恿陈汤上疏,建议恢复汉元帝废除的陵邑制度,陈汤率先垂范举家迁往新陵。

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

从现存遗址来看昌陵遗址来看,其规模达到了三平方公里,陵墓封土坑的尺寸大约在550米左右,这个数据是延陵底边长175米 的三倍多。加之昌陵的位置处于低洼处,为达到建陵条件,必须积土成山。从东山取土到达昌陵,一车土的成本竟然与一车谷子的价格相等。

之前延陵工程已经耗费十年尚未完工,而昌陵如此大的规模,解万年给汉成帝的工期预算为三年,这是一个从开始就不可能按期完成的工程。

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

工程进展到第五个年头,巨大的耗费已经成了汉帝国不能承受之重,于是汉成帝不得已宣布废除昌陵的建设,转回延陵的续建。昌陵这个劳民伤财的锅,还是需要有人来背,首当其冲地就是解万年和陈汤,陈汤再次被下狱。

在调查陈汤的过程中,还发现他为王莽上疏求得新都侯,为苟参之子求官,为弘农太守张匡求情,在这几件事情上都发现了陈汤有受贿的行为。如此一来,陈汤被免为庶人,与解万年一起发配敦煌。

后来敦煌太守以陈汤曾斩杀郅支单于不宜在边郡居住为由,将他迁往安定(甘肃省定西市)。

汉哀帝临朝后,议郎耿育为陈汤申冤,陈汤被调回长安,最终逝世于长安。

陈汤死后数年,王莽为安汉公期间,怀念陈汤对他的恩情,追封他为“破虏壮侯”,封陈汤之子陈冯为破虏侯、陈勋为讨狄侯。

无眠心语:

匈奴一直是秦汉以来,中原地区边境上最大的威胁。甘延寿、陈汤斩杀郅支单于的行动可以说是不世之功,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汉宣帝时期,他所受到的待遇应该远远好于现实。

有功却得不到正常的封赏,却受到了匡衡等人的打压,对陈汤来说确实不公平。

在修昌陵的这件事情上,主要责任应该在汉成帝身上,如此规模浩大的国家工程,有了延陵的工程进度作比较,他还轻信解万年的三年承诺,明显是极不理智的。

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最强音,一生却屡次被贬,究其原因是生不逢时和德行略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