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減配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但減配是肉眼看不出來的,比如車身鋼材屈服強度。不知道是受個別案例影響,還是有人亂帶節奏,現在任何事都喜歡一概而論,扭力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汽車技術的迭代雖然比不上手機,但每一次更新迭代技術跨度都很大,以前鋼製車身部件的連接全靠點焊,2015年,有些車用上碳纖維後,車身部件直接用膠水粘,這種方法肯定讓很多人三觀碎一地,但技術趨勢就是如此。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2014年,XC90全系標配2.0T發動機,引起很大的爭議,才過5年,豪華品牌中型轎車已經敢用1.5T了。除了發動機排量,XC90當時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將後橋的鋼製螺旋彈簧換成橫置複合材料葉片彈簧。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複合材料的叫法非常含蓄,準確的說XC90的後懸彈簧是聚氨酯基質樹脂材料(通俗的叫塑料),看到這兩個字,相信又有人坐不住了,這種材料強度和耐久性能行嗎?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葉片彈簧在懸架上只承受彎曲力,也就說只要彎曲強度和疲勞強度達到要求,就可以替代鋼製彈簧,這方面恰好是樹脂材料的優勢,所以用它替代鋼製彈簧也沒什麼不妥。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除了彈簧外,防傾杆這種性能要求單一(扭轉強度)的部件,也有被新材料取代的趨勢,比如玻璃纖。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防傾杆這個東西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操控,因為防傾杆是個扭轉強度很高的部件,它把左右側的懸架剛性連接在一起,這樣左右側懸架拉伸和壓縮都會相互制約。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操控跟舒適本身是對立的,像高檔豪華轎車,比如5系和7系這種,既要操控又要舒適,那怎麼辦呢?把防傾杆斷開唄,因此就有了主動防傾杆。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如果到了保時捷卡宴級別,防傾杆又上了一個檔次,通過電機將防傾杆兩側連接到一起後,可以用電機來控制防傾杆扭轉強度。不過到了新的寶馬3繫上,後懸架防傾杆沒了,於是就有人說新3系減配。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在說3系這事之前,還得看看奔馳S級的魔術車身(Magic body control),這套系統厲害地方在於,它可以通過液壓懸架動態調整車身姿態,專業術語叫縱傾和側傾,選裝這套系統的S級,前後橋都不需要防傾杆。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魔術車身也就是基於奔馳之前的ABC系統(主動車身控制),奔馳的ABC系統告訴我們,防傾杆本身是多餘的,但是由於成本限制,為了保證動態性能還是保留這項配置。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對於寶馬3系來說,取消後橋防傾杆算不上大事,更扯不上簡配,要麼普通3系改走舒適路線,要麼3系車身和懸架設計,已經能讓動態控制滿足標準,不需要再加防傾杆,要麼寶馬希望3系彎道特性不是偏向於明顯的轉向過度。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高檔車價格貴,所以不惜工本,所以越高檔的轎車越重。這個邏輯放在10多年前還是成立的,但是現在的油耗和二氧化碳限值,已經不允許廠商再這麼幹了(電動車除外),所以很多車都開始把車身部件用塑料替代,比如翼子板。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翼子板本身就比較薄,換成塑料件對輕量化的貢獻並不是很大,所以車企又開始在車身附件上琢磨著替換件。發動機蓋因為行人碰撞需要,換塑料件不現實,前後保險桿外殼已經是塑料件,唯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尾箱蓋了,英菲尼迪QX50真就這麼幹,直接把尾箱蓋換成塑料件。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尾箱蓋換成塑料後對安全性有影響嗎?從各種碰撞試驗看,尾箱蓋影響微乎其微,不僅是碰撞安全性能,哪怕是車身扭轉強度也沒什麼影響。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塑料其實是車企心目中理想的材料,比如以前保時捷911為了降低那麼一丟丟的重量,直接把全車玻璃換成樹脂材料。渦輪增壓器葉片最理想的材料也是塑料,因為塑料足夠輕盈,可以減少渦輪遲滯。

實錘!這些幾十萬的車竟然真的減配?


相比手機,汽車的更新迭代速度慢很多,但每次升級都會有巨大的改變,對於新技術的應用,應該理性看待,不能因為一個例子就否定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