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郭小川

郭小川的遺產

——在郭小川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的發言
王久辛

人生苦又短,經典永流傳。詩人郭小川是幸福的,他與那些憑附增價、人謝道衰的寫詩的人完全不一樣,他是身逝業顯,聲名日隆,在他離世4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有成千上萬的詩愛者記得他、熱愛他、繼續誦讀他的詩歌,在微信與網絡上轉發他的作品,這說明他的詩歌贏得了持久的人心,而凡入人心者,必有迴響,這似乎也是所有成功詩人最好的標誌。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11月7日上午,郭小川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圖片:中國作家網)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11月7日上午,郭小川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圖為王久辛在座談會上發言(圖片:中國作家網)

提起郭小川,我們自然就會想起郭沫若、聞一多、光未然、田間,想起賀敬之、艾青、白樺、公劉,想起他們那一代詩人閃光的名字和他們不朽的經典詩歌。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70年曆史與中國共產黨98年的光輝歷程,一直都有他們熱血激情的澎湃相伴,可以說,他們一直走在精神的最前沿。他們以不朽的詩篇,喚起工農千百萬,與怒吼的黃河一起,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以人民子弟兵最樸素、最本色、最無私的情感與才華,為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獻出了拼命的衝殺肉搏與滾燙的熱血豪情。新中國成立後,無論是建設祖國,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也無論是在廣闊的農村,還是在工礦哨卡,郭小川和他那一代詩人在行動與創作上,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以自己的詩歌為人民謳歌、為祖國禮讚,並且始終都保持著旺盛的激情,始終都堅定地走在時代的前列,始終都以人民性為底線,向著更寬闊遼遠的方向前進。可以說,他們一直都是追求光明與夢想的時代先鋒,是垂範後世的光輝典範和楷模。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郭小川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郭小川手稿《贈友人》(來源:《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手稿卷》)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郭小川手稿《萬象更新》(來源:《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大系:手稿卷》)

白駒過隙,轉眼就是百年。就當代文學創作的發展來看,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人們迎著八面來風,努力學習,思想解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對世界、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人們不再迷信,不再僵化,每個人都有了自己與人不同的見解、想法和追求,都可以拿起筆來自由地書寫自己內心深處體驗到的、各不相同的詩意情懷。值得一提的是,恢復高考40多年間,人們對文學藝術、對詩歌的鑑賞水平,也都有了日益不俗的大提高。事實上,也的確有很多人拿起了詩筆而且寫得還真是像模像樣了。尤其在新詩的理論界,更是多樣並舉,眾聲喧囂。我想說的是—— 正是在這樣一個海量信息與尖聲怪叫的大背景或大前提下,我們該如何重新來看待郭小川和郭小川那一代詩人的作品?會不會覺得他們已經不夠新鮮、不夠獨特、不夠厚重了呢?他們是被淘汰了呢,還是被遮蔽了?他們執著於對中國革命和中國革命史的審美創造的發軔與開拓,是否得到了理論界和思想藝術界的關注?後來的詩人們又有多少承繼與創新呢?這的確是一個需要駐足良久深入思考的問題。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投入火熱的鬥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品封面)

值此紀念小川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也正是我們重溫經典,重新發現與認識過往經典與過往詩歌大家精神價值的一個良好時機。因為多樣化不是虛無化,從哲學層面上來說,多樣並舉,並不是要我們放棄主張和堅守,某種意義上說,越是多樣越需要認識自己的來路與去向,歷史與未來的中間是現實,歷史、現實與未來之間的邏輯是遞進上升式的,弄明白歷史,就是不忘初心。我們承繼著上一代人的血脈,並且不準備以虛無的狀態走向未來。相反,我們的確是到了需要認真回顧與檢視歷史的時候了;的確是到了該如數家珍,以做到心中有數的時候了;的確是到了敝帚千金,以發揚前人的光榮傳統的時候了。昨天、今天與未來,永遠都有一條貫通古今的精神血脈,那是須臾不能中斷的,事實上也無法中斷。這就需要我們在歷史、現實與未來的貫通中,去除泡沫與偽劣的垃圾,找到那些包含著時代發展的必然邏輯、具有本質推動力的詩歌經典。因為這些經典構成了我們的來路,通著我們的老家,是我們新詩的族譜。我們不能數典忘祖,相反,我們一定要念祖省身,要以承繼者的姿態投入新的創造。而詩人郭小川及其創作的新詩作品,我以為就正是其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致青年公民》(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品封面)

剛剛過去不到20年的20世紀,是風起雲湧、波瀾壯闊、天翻地覆的偉大時代,是中國革命肇始至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取得偉大勝利與巨大成就的一百年,在這個一百年間,詩人郭小川及其創作的詩歌作品,最少有40年是與時代緊緊相連、相伴、相互激勵的,他的成就與業績,即:對中國革命與中國革命史的審美創造和對新中國建設事業的審美創造,無論從縱向的歷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橫向的現實的角度來說,他的作品都構成了時代的先鋒。其精神的高度,與郭沫若、光未然、艾青、賀敬之等詩歌大家一起,共同撐起了20世紀中國新詩的蒼穹。仰望星空,我們說當代新詩的創作已經完成了淺表的抒寫,從而進入了內心深處的靈魂世界。對歷史的審美不僅要以人性的深度,還要以揭示歷史必然的邏輯與必然的趨勢為卓越的圭臬,還要樹立對現實的表達、對人的情感世界寬闊與精微度為優異的標誌。那麼,今天就讓我以這兩個標準,來作為對過往經典的衡文玉尺,來看看詩人郭小川吧。我以為他不僅屬於昨天,也屬於今天,他的經驗對於我們後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對於開拓歷史,進一步揭示歷史中的人性的深度、廣度與精微度,以彰顯歷史趨勢的必然邏輯和他對現實生活的體驗深度、廣度與表達的力度,對新詩發展的未來都具有可資借鑑與指引的精神價值和意義,他的很多作品在藝術表現上的成功經驗與閃爍出的智慧,對我們後人始終有著重要的啟迪。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雪與山谷》(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品封面)

在詩人郭小川一系列表達中國革命與中國革命史的長詩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極其不一般的、超拔的特質,他似乎於冥冥之中有一種非常好的直覺與自覺,即只有執著於正史激流中,去迎難而上地敢碰硬、敢直面慘痛、敢挑戰陌生,才能創造出符合人性又掲示歷史必然邏輯的詩歌的新境界。正如郭小川在《白雪的讚歌》中寫一個縣委書記的妻子因為臨產不能與丈夫一起赴前線,只能在後方生孩子,結果丈夫走後不久,就傳來她丈夫先受傷、後被俘、再失蹤的消息,一連串的不幸事件的發生,每一件都像刀子剜心似的直入人心,尤其那一層層一重重的心理抒寫,極具人性的震撼力。孩子生下後,也是女主丈夫失蹤之際,她遇到了一位自己也很心儀的戰友即醫生的示愛——這又是一個心靈激盪的情境創造,可以說,郭小川從來都不是簡單外在地讚美人性的純潔與忠貞,他特別善於在人的靈肉炙烤之中,來展現人的志不可奪的高貴品質與動人力量。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甘蔗林—青紗帳》(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品封面)

再如長詩《深深的山谷》,他寫革命隊伍中兩個女人在一起回憶其中一個女人的熱戀對象,男主“他”因在戰爭中膽怯、恐懼、無法逃避而精神失常,導致最後跳崖自盡……面對這種極端個例,詩人不僅沒有忽視,而是更加關注其情感的流變與人性的陌生境界。循著詩人的筆觸,我們可以隨之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情境,進入人的精神世界,一邊是鋼鐵戰士,一邊是懦弱書生,他們在戰爭中的不同展現,既有對革命戰士英勇無畏的讚美,又有面對戰爭的種種殘酷與恐怖帶給人的精神壓力與心靈的戕害。郭小川先生的書寫,不能不讓人對戰爭進行深層次的人性的思索;而郭小川先生的這種直入大荒如入無人之境的創造,我以為直至今天也是絕無僅有的。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詩人郭小川不一樣的洞察、發現與創造的秉賦和能力,他的不與人同的求異求新的創造心理與創造思維,他對歷史細節見微知著的闡發與把握能力,等等,在我看來,正是一個不可複製的大詩人的高貴氣質,給我們後人在對中國革命與中國革命史的審美創造上,提供了承繼與發揚的重要範例。

還有郭小川那首著名的、被改編成電影的長詩《一個和八個》,這也是一部對中國革命與中國革命史罕見的創作。它展現出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革命隊伍與革命人,其情景與長詩所觸及的人性的深度、廣度,均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那些描寫土匪抗日的所謂“先鋒”作品30年,甚至更大膽地寫了革命隊伍中的“罪犯”“內奸”抗日的故事,可以說正是有了郭小川先生開啟革命戰爭文學豐富人性內容的一系列作品,才為後續的當代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並打開了創造的空間。可以說,我們對郭小川先生創造成就的認識和研究,至今仍處於淺表狀態,其龐大的創造雄心推動下創作的多部作品,幾乎沒有被真正解讀和詮釋。這既是我們詩人們的淺薄,也是詩學研究者們的缺位,導致至今對中國革命與中國革命史的創作仍處在較低的書寫水平,令人大為詫異與失望。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將軍三部曲》(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品封面)

在我看來,詩人郭小川在他們那一代詩人中,是一隻洞悉與掌握了對歷史的審美創造與創造歷史秘密的“稀世之鳥”。他的另一部長詩《將軍三部曲》,可以說其價值至今都沒有被充分的認識和理解。為什麼作者要直接寫“將軍”,而不是基層官兵?在“群眾是真正英雄”的當時的語境下,他大膽選擇“將軍”作為審美的創作對象,而且一著就是“三部曲”,是有著良苦用心的。詩人郭小川先生生前,也就是60年前的1960年,他曾這樣念念不忘地說過:“我已著手做了不少準備,打算從明年起繼續寫《將軍三部曲》的續篇,一直寫下去,也許要寫十幾篇像《月下》這樣的東西。”並補充說“這一輩子,什麼都不想了,好好寫這篇東西,獻給我們的人民吧”。他為什麼會如此誓願終生地要寫這部長詩呢?我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從既已寫出的《將軍三部曲》來看,他有決心表現中國現代史上兩次偉大的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瞅準了“將軍”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即上可直接領取理會領袖的戰略意圖,下可領率帶著基層官兵投入戰鬥。事實上,正是因為詩人藝術地擇取了“將軍”這個位置,才更好地揭示出了歷史發展的本質力量。

在第一曲的《月下》中,他寫將軍四天四夜佈署大戰役的氣度與河邊月下的漫步,其運籌帷幄的決戰前的精神狀態和月下心靈深處與天地之間的情感交流,其情其景,今天讀來,仍可強烈地感受到人民軍隊高級將領的熱血、智性、質感、浪漫的靈魂,他抒寫中的“將軍”血肉靈魂俱足,精神風範可感,與國民黨將領的貪婪自私形成天人與侏儒般的反差,至今想來仍令人感嘆不已。

第二曲的《霧中》,正面寫戰鬥與情況突變和警衛員犧牲,點線面一應俱全。詩的騰挪跳躍,自如貫通。尤其對警衛員犧牲及之後的默默追思,則更加深入地表達了大歷史中細枝末梢的感人至深,展現了最底層的流血犧牲在將軍內心所構成的疼痛之狀……

第三曲的《風前》,寫大戰關鍵時刻,將軍卻奉令調離,部隊在無“帥”統領的情況下,按既定目標進軍並出色完成戰鬥任務。我們知道,這種臨時調動在戰爭中是司空見慣的,但是詩人卻由此而展開創造,可以看出詩人別具匠心的創造,也顯示了詩人對人民軍隊的深刻理解已同歷史的真相完全吻合,詩人的表達實現了對兩次人民戰爭勝利的歷史必然邏輯的客觀表達。這樣宏篇鉅製的創作,需要對歷史的參悟、對革命的理解、對詩歌創作技藝的嫻熟掌握。

在我看來,郭小川先生留給我們的這一份遺產,放眼今日之詩壇,我以為我們承繼得太少太少了,甚至可以說是“少得可憐”。我們愧對20世紀的中國,那熱血沸騰的一百年過去了,至21世紀的中國詩人卻沒有寫出堪可與之匹配的史詩,還老巴望著西方國家給你頒發這獎那獎,難道不覺得羞恥嗎?

在我看來,當代詩歌虛空高蹈、好高騖遠。在對中國革命與中國革命史這樣關乎中華精神文明的最重要內容的審美創造上,少有作為,沒什麼建樹,可以說詩人嚴重缺席。這是詩歌理論界引導與闡發上的重大失職,是對郭小川等大詩人們的嚴重失敬與辜負,更是對中國百年曆史鉅變之革命的開拓、推動與創造者們的無視!中國人,從我們爺爺奶奶那一輩開始,即進入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與之後的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和全中國的解放戰爭……這中間的歷史必然性的表達與人性的豐富內容,在我看來時空壯闊,天地無限,到處都是亟待開發的處女地。這是堅韌的大地,是史詩蘊藏著的大地。我們學習世界上最先進的藝術表現形式,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更寬廣深刻地理解表達我們的民族和我們民族的精神世界,如果我們喪失了這種理解和表達的能力,一味地跟著別人的屁股後面跑,也許憑著根生的天賦,可以寫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但那不屬於中國,不屬於中華民族。當然,依照“四不像”,也不可能寫出屬於世界的東西。我想借此機會表明的是:郭小川的遺產,郭沫若、聞一多、光未然、艾青、賀敬之、公劉、白樺、田間、阮章竟、李季、聞捷等先師們的遺產,還沒有被我們真正繼承,對中國革命與中國革命史的審美創造至今都是稀缺的。有才華的詩人們,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最暢達、最優美的語言,她有三千年的古代漢語經典和五十六個民族不同的語言資源,豐富多彩,妖嬈無限,具有表達一切廣博深厚內容的能力,而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正期待著新一代有擔當的詩人們去創造,史詩在前,讓我們一起開拓、奮鬥吧。

王久辛:郭小川的遺產|紀念郭小川百年誕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