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阆中两父子去世后,由皇帝下诏,建了七道牌坊予以旌表

明嘉靖《保宁府志》记载,明代阆中城三十九条街上,有五十二道牌坊,除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的十三道牌坊外,其余三十九道牌坊均为为个人记功记德的功德牌坊、道德贞节牌坊和标志科举成就及官宦政绩的功名坊。

在明朝,由皇帝下诏,保宁府出银建造,旌表御史任仪的牌坊两道:“经元翰林坊”“豸绣进士坊”;旌表其子任维贤的牌坊两道:“发轫都宪坊”和“中州方岳坊”。还给任维贤父兄一起另立三道牌坊:“父子联芳坊”、“聚星联耀坊”、“双凤坊”。而立坊地点都在阆中城中心内东街、文昌街、西街等十字路口,这在明清两代的阆中再无第三人。

牌坊是古代国家树立的典范,是最为隆重的表彰。树一道牌坊,其实就是立一座丰碑。对个人来说,能获赐树立牌坊,无疑是人生最高荣誉的象征。任仪、任维贤父子为什么受官方特别褒扬,这不仅因为他们父子均为进士的科举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父子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勤政为民。父子进士,父子廉官。

明朝阆中两父子去世后,由皇帝下诏,建了七道牌坊予以旌表

任仪任维贤父子,阆中西南三十里治平乡鼓楼山人。

任仪:字锦屏,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因他“博学宏量、意气轩”,授监察御史。

明弘治年间,大宦官刘谨专权,把持朝政,胡作非为。任仪两次弹劾宦官,触犯刘谨,两次被贬。在贬任贵州石阡知府任上,兴学校、讲礼仪,使贵州石阡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方“夷俗大变”。他征赋税公平,拒受乡绅大户贿赂宴请,他断案公正,富人穷人平等对待,百姓喻为青天。

《保宁府志》记载:石阡府清浪赵参将横行不法,仗势欺人,累次触犯国法,民怨沸腾,历任知府不敢过问,而任仪按律严加惩办,为地方除一害,大快人心,“民有擒虎父母之证”。后迁任江西吉安知府,“湔垢涤弊,百废俱兴”。任仪卒后从祀名宦乡贤。

任维贤:字宗程,任仪长子。数年寒窗苦读,与其弟任希贤于明正德二年丁卯科同中举人,时称“双凤”。明武宗正德九年甲戊科进士。《明史》记载他“

授行人,历户工二部郎中,进刑部侍郎。外官历浙江按察史,陕西河南布政使,延绥巡抚、陕西湖广五省总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

01、赋性耿介,“清白自守”


任维贤从小受父影响,耿直公正。家谱记载:他在朝廷位居高官,从不利用职权和地位为二弟任希贤谋取一官半职。他从不收受贿赂和下级官员礼物,巡视地方他拒绝排场,以免增加百姓负担。

明嘉靖乙未春清明节,任维贤时逢巡视河南,邀河南佥事骆颙去河南郏县凭吊三苏坟,任维贤不要地方官府出资,“自备牲醴庶品”前去祭奠,做祭文后作诗三首。这件事深受地方官敬佩。同年十月河南郏县知县陈燧等将此事记载和诗文刻石立碑于三苏基祠,至今尚存。

《明史》《保宁府志》均记载任维贤“在官三十年,清白自守,家无余积,时人称之”。任仪、任维贤一大家几代二三十口人,居住在祖上留下的一套普通四合院,父子两代均未重新修缮和添新房,到后来万历年间才由后人增修了另一套四合院。《任氏宗谱》记载,任维贤在父任仪病故后,“

丁内难归,遂不复仕。居家十五年,布衣蔬食”。衣食住行极其简单。

明朝阆中两父子去世后,由皇帝下诏,建了七道牌坊予以旌表

02、“学务躬行”,勤政爱民

任维贤担任明朝户工二部郎中期间,负责编写漕运河流志书,他不局限于下级地方官员的汇报,拒绝地方官员的迎送宴请,而是亲临现场踏勘、调查、访问。到达江淮地区时,时逢水灾后大饥荒,饿殍遍野,人民苦难深重。地方官不管人民死活,任维贤亲临受灾地区,将受灾的人口,受灾的严重程度,需要救济的物资数量等情况全面清楚地上报朝廷,获朝廷准奏予以救济,使数十万灾民免于死亡。

《阆中县志》)和《任氏宗谱》均记载任维贤“由户工二部作漕河志,时江淮大饥,条上账法,全活数十万”因济灾有功,又“升任刑部侍郎,总制川陕湖广云贵五省”。


03、宽厚仁爱,“敦伦睦族”

任维贤的父亲任仪连遭大太监刘谨打击,卒于任上,他回老家阆中丁忧,愤于官场黑暗,不再做官。在家居住十五年,从不以势压人,从不以私事、家事、朋友事给地方官找麻煩。“

足迹不履公庭”。兄弟五人,他将自己的一份祖产全部让给在家务农的三弟任景贤。大弟任仰贤正德年间贡生,历任汝州同知,五弟任企贤任固原太守,他都经常告诚做人之本,为官之道,致使他们“名播朝野”。

他享受朝廷的俸银,自己“布衣蔬食”,却经常资助乡邻之贫穷人家,“捐家资、嫁族女之无依者,乡评颂之为士大夫楷模”。由于任维贤“平日思济百姓”,宗谱记载他卒后送者“哭声载道涌如林,人尽唏嘘泪满巾”。

明朝阆中两父子去世后,由皇帝下诏,建了七道牌坊予以旌表

04高风亮节,热爱家乡

任维贤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保宁府志》记载“一时士大夫奉为模范焉”。由于他德高望重,四川巡检司佥事杨瞻特别推崇,请任维贤为新修的嘉靖《保宁府志》作序,他在《重修保宁府志序》中盛赞阆中。“保宁为蜀望郡,形控西南,路当都会”。川北各州县先后争相请任维贤写了《剑阳名儒录序》《巴州新修州治记》《新建巴州镇坝创置防守官厅记》《重修保宁府学记》等,他一一应作,不收分文“润笔费”。

他热爱家乡,退体后游遍了家乡阆中的山由水水,先后写了《锦屏山》《雄威庙》《颐神洞》《永宁观二首》《灵城岩》等七首律诗传世,宣传阆中“名山胜地,冠盖云连,鸿笔贞岷湾笔,篇章霞蔚,整暇观风可采也”。

任维贤在阆中历史上是有名的能臣廉官。保宁府报请朝廷批准,除单独给他立了两道牌坊外,还给任维贤父兄一起另立三道牌坊:“

父子联芳坊”“聚星联耀坊”“双凤坊”。川北道佥事杨瞻还亲书“仪山崇荣”匾挂于任氏堂屋正中大门上,这在阆中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任维贤卒后从祀名宦乡贤,并入保宁节孝祠。

任维贤诗词:


永宁观二首


烂漫桃花照浅清,恍疑身在武陵行。
仙宗漫向琳宫觅,芳径遥看羽客迎。

五马有期来福地,双凫无信到神京。

伊谁学得孙登啸,独坐松皋听鹤声。


楼台云锁翠微巅,尘世分明有洞天。

丹灶烟销风敛叶,药池香尽水浮莲。

修真漫道形如鹤,绝粒何人骨可仙?

未解谈玄宗老氏,独将止足究遗编。

灵城岩

石洞烟霞远市城,飞仙真信有丹成。

虎溪共作渊明笑,鹤岭如闻子晋笙。

崖拂苔花挥草圣,泉近瀑布濯尘缨。

百年绝唱谁专美,风月无边玉署清。

锦屏山

中天苍翠拥楼台,风槛飞花入酒杯。

自是红尘无地著,应看白日有仙来。

诗篇对景成佳赏,怀抱逢君得好开。

谁道习池踪落寞,夕阳扶醉共遣回。


雄威庙

壮心恢复旧山河,出守巴西保障多。

若使老天终祚汉,肯都逆竖暗操戈。

王臣蹇蹇真无愧,正气堂堂永不磨。

疑冢奸雄宁有骨,佳城千古郁嵯峨。


颐神洞

石径连线锁翠苔,洞门端为谪仙开。

山川作画供屏障,旌节如云拥宪台。

已约吟诗联辔去,不妨载酒放船来。

温酬风月知多少,点缀俄成锦绣堆。

诗作记载于明嘉靖《保宁府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