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璘曾經故意讓張居正落榜,但張居正為何感激他一生?

對於十三歲時的那次落榜,張居正後來回憶時說:“僕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恩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他提到的“公”便是他的恩公——故意讓他落榜的顧璘。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希望考試一路綠燈的通過,因為考試基本上是草根們魚躍龍門的唯一途徑,人人都期待榜上有名,誰都不喜歡名落孫山,更不用說有人故意讓自己落榜了!但是被明末清初學者李贄譽為“宰相之傑”的張居正,經歷了一次被落榜,卻一輩子感恩那個讓他落榜的人!

顧璘曾經故意讓張居正落榜,但張居正為何感激他一生?

​張居正出生在秀才家庭,天資聰穎,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成了荊州遠近聞名的神童。12歲考中秀才,13歲從荊州到武昌報名參加鄉試,當時的科舉考試分鄉試、會試、殿試三級,最低的一層是鄉試,三年舉行一次,相當於現在的高考,一旦考中便是舉人了。張居正參加鄉試的消息一出,一時間迅速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而張居正的才華、天賦也被傳得越來越離譜。

顧璘曾經故意讓張居正落榜,但張居正為何感激他一生?

​當時的主考官是張居正老家的父母官——湖廣巡撫顧璘。顧璘也是有名的才子,21歲就中了進士,他和陳沂、王韋號稱“金陵三俊”。顧璘早就聽說了張居正,也很愛才惜才。顧璘對負責監試的馮御史說:“無論張居正考的怎樣,都要讓他落榜。”馮御史不解,顧璘笑著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張居正是塊璞玉,早晚會有所作為,但是他這一路走來太過順利,若是13歲便中了舉人,日後難免驕傲自滿、桀驁不馴、反而有可能把積極進取的志氣消磨,這對張居正非常不利,與其等到以後在官場上吃大虧,不如借這次考試給他一些挫折教育,磨鍊他的心性,讓他懂得什麼叫做隱忍蟄伏、厚積薄發!” 13歲的張居正鄉試成績突出,得到了當時負責審閱試卷的湖廣按儉事陳束的賞識,決定錄取,但馮御史對陳束說了顧璘的意思,於是張居正落榜了。

顧璘曾經故意讓張居正落榜,但張居正為何感激他一生?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張居正當時正值年少氣盛,一開始當然很不服氣,但是當他從別人口中得知了顧璘雖然在明面上讓他落榜,但是暗地裡卻對別人誇獎張居正說:“此子將相才也”。此時張居正才真正明白了顧璘的良苦用心,隨即口服心服,同時對顧璘萬分感恩。

有了顧璘這高瞻遠矚的指引,張居正果然不負所望,三年的時間經過打磨鍛鍊,變得成熟穩重,他再次參加鄉試,結果是一舉中第。

顧璘曾經故意讓張居正落榜,但張居正為何感激他一生?

​此時張居正聽說顧璘恰巧在湖北督工,他千里迢迢前去拜見,恭恭敬敬的行禮致謝,沒有半句怨言,全是由衷的感謝,顧璘甚是欣慰,當即解下自己的犀牛皮腰帶贈給張居正,說:“君異日當腰玉,犀不足溷子。”意思是自己的犀牛皮配不上張居正,因為他將來是要戴玉腰帶的大才!和上次故意讓張居正落榜不同,這次言行中極盡欣賞和讚美!

張居正後來成為一代名相,輔佐萬曆皇帝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成為大明王朝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當然,對可以稱為伯樂的顧璘,張居正更是畢生感恩戴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