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二戰中,英國對於坦克的劃分概念一向奇葩,你無法在英國找到一種正常的坦克。絕大多數坦克都稀奇古怪,火力不強,速度不快。要麼就是防禦驚人,火力稍可,但速度慢的驚人。而在這其中,以英國首相丘吉爾命名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則絕對是這些奇葩坦克中的佼佼者。因為它甚至被丘吉爾本人,罵成“沒用的丘吉爾”,那這款步兵坦克,究竟是為什麼被丘吉爾如此痛恨呢?

一、坦克?步兵坦克?

英國人對於坦克的認識十分奇怪,自一戰時期劃分的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概念,被英國人視若珍寶。所謂巡洋坦克就是坦克裝甲薄弱,但坦克速度極快,且配備較強的主炮,其存在目的是為了摧毀對方的坦克,並且實施機動作戰。而步兵坦克則與之相反,步兵坦克的裝甲非常厚重,但速度很慢,配備小口徑火炮和機槍,用於伴隨步兵作戰。按照計劃,這些步兵坦克是用來支援步兵作戰,突破塹壕為步兵開路的。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也使用這些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參加了法國戰役。按照英軍的想法,戰爭的形式應該還是塹壕戰,大規模裝甲戰應該是不存在的。但很不幸,德國人拒絕和英法聯軍繼續玩什麼塹壕戰,直接派出裝甲部隊打出一套組合拳,就把英法聯軍趕到了大海邊上蹲著去了。

可憐的英國人此時欲哭無淚,幾十萬遠征軍被德國人堵在敦刻爾克等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幾乎是哭著對部下們說:“接我們的小夥子們回來吧,不然我們只能用童子軍保護英國了。於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勝利——大逃亡就此展開,敦刻爾克數十萬英法聯軍成功逃亡(主要是英國人居多,法國人大多被留下做俘虜了)。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但人雖然跑了,可裝備都扔下了,這可愁懷了英國人。因為幾十萬遠征軍丟光了一切累贅,幾乎光著屁股跑回來的,現在的英國陸軍別說坦克,連槍都不夠了。於是為了保護英國,英國人幾乎是掘地三尺的尋找武器,能用的,能立刻造的,甭管多奇怪都可以拿出來。於是一時間英國境內,恍若群魔亂舞,什麼稀奇古怪的設計都冒出來了。這其中,原本為了取代瑪蒂爾達Ⅱ步兵坦克的丘吉爾步兵坦克的圖紙,就被送到了英國陸軍的辦公桌上。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事實上,丘吉爾步兵坦克的原型車A20坦克其實在1939年9月就開始了,其目的是為了替換瑪蒂爾達Ⅱ型步兵坦克,製造一款更好的步兵坦克。其作戰目標是應付一戰常見的塹壕戰、突破敵方障礙物、打擊固定防禦陣地、橫越地面充滿火炮彈坑的戰場,因此配備了重火力武裝及高速行進能力。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在1940年6月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的廠房裡,英國人完成了四輛樣車。早期的A20在車體兩側(一般坦克側裙位置)各裝的有一門QF 2磅炮並計劃在炮塔安裝第三門火炮,但隨後改為炮塔安裝一門主炮,並把車體兩側的火炮改為安置於車頭。你打眼一看,這坦克整個就是個一戰水櫃風格的玩意。正當他們要繼續搞自己的一戰大水櫃的時候,突然得到消息,英軍在法國失敗了,坦克設計得改了。

二、丘吉爾步兵坦克

在法國突如其來的潰敗,讓英國人慌了神,英國人發現戰爭的模式已經不是塹壕戰。伍爾維奇理兵工廠緊急修改了A20設計,以波蘭戰役及法國戰役的經驗開發出A22坦克,並把新設計交由沃克斯豪汽車。而在大撤退後英軍損失大量軍用車輛,而且德軍的隨時可能進攻英國本土,使英國的戰爭部決定於一年內將A22投入量產。按照英國人的計劃,這些坦克將被用於本土決戰,準備在灘頭迎擊登陸的德國大軍,尤其是那些據說能潛水而來的德國坦克。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1940年7月,A22完成設計並在同年12月推出第一輛樣車,至1941年6月完成了第一輛A22坦克。新坦克以英國的那位大人——丘吉爾首相的名字來為坦克命名,在沒有進行實際測試下,邱吉爾坦克的生產線倉促地開始生產。目的就是準備和該死的德國人打本土決戰,迎接德國那可怕的大軍。於是丘吉爾坦克,就在這麼一種急匆匆的情況下被設計出來,並且擁有若干種改版。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邱吉爾坦克(A22)的車體以鋼板作焊接而成,車體可分成四個部分——車頭的駕駛員部分、戰鬥艙部分(包括炮塔)、引擎部分及變速箱部分,懸掛系統位於車體兩側的底下,而履帶則覆蓋車體兩側頂部,配11對10吋路輪。但平地時只有中間的9對路輪實際接地分擔全車重量,最前的路輪在爬過障礙才發揮效用,最後的路輪則用於拉緊履帶,因此就算部分路輪損毀仍保持有限行動力。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最早期服役的丘吉爾I配有流線形炮塔及QF 2磅炮,而為了令坦克能夠同時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又參考了法國的B1重型坦克(Char B1),在車頭裝上QF 3吋榴彈炮。理論上炮塔的主炮裝填時可用榴彈炮的高爆彈來填充火力空檔,但有如其他多炮塔坦克般,另一門火炮的射擊角度往往受限於車體方向,若轉向車體又會影響主炮的瞄準,難以協調,

因此丘吉爾Mk II又拆除了車頭榴彈炮改用球型機槍座代替。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由於QF 2磅炮(40毫米)的火力不足以對付德軍坦克,丘吉爾Mk III改用了QF 6磅炮(57毫米)及焊接式炮塔,北非戰場時部分邱吉爾坦克甚至在戰場上換裝從被擊毀的M4雪曼中的75毫米炮,這種命名為NA75的衍生型隨後又在意大利戰場服役。

而邱吉爾坦克的裝甲設計經過深思熟慮,早期型版本最薄處為16毫米、最厚為102毫米,至丘吉爾Mk VII就將最薄弱處提升為25毫米,正面則達到了誇張的152毫米。雖然還是無法抵抗德軍虎豹坦克的鎢芯高速穿甲彈,但已可抵擋普通穿甲彈,從而減低被擊毀的幾率,而早期型亦會焊上附加式裝甲板來加強防護力。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由於邱吉爾坦克的引擎由此至終也沒有進行升級,加厚裝甲後的重量使行進速度更低,

丘吉爾Mk VII極速只有每小時20.5公里,引擎設計本身也引致很多機械故障問題。不過不管怎麼說,在當時丘吉爾坦克算是製造出來,至於到底行不行,那就得拉到戰場上試試了。

三、實戰中的丘吉爾坦克

丘吉爾坦克的第一次實戰,就是在迪耶普戰役,這次戰役也被叫做迪耶普登陸戰,其目的是為了測試在登陸法國時,如果遭遇德軍的抵抗,是否能夠將其擊退,並奪下港口。迪耶普是位於在諾曼底的沿海城市,位於很長的懸崖,可俯瞰英吉利海峽。在城市西端的是麗斯河和阿奎斯河,流經該城鎮,最後流入一箇中型港口。1942年德國拆除沿岸的一些建築物,以加強海濱防務,並在皮埃爾和瓦朗日維爾派駐2個炮兵營。作為戰役路易斯·蒙巴頓勳爵,策劃者選擇迪耶普的一個原因是該地在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的飛行範圍內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戰役本身投入的登陸士兵是五千名加拿大士兵,一千名英國士兵和50名美國遊騎兵。其中第十四裝甲團被派遣支援登陸部隊,這個團裝備了58輛丘吉爾步兵坦克。這些坦克混合了裝備QF 2磅炮和裝備QF 6磅近距離支援榴彈炮的,兩種不同配備的丘吉爾坦克。此外,3輛丘吉爾坦克額外裝備火焰噴射器設備,他們都能在海灘附近淺水區作戰。顯然,英國人這一次是下了血本,打算給德軍一個厲害看看。

然而很不幸的是,這些坦克一上岸出了問題。因為半數的坦克登陸艇沒能開到灘頭,可大意的坦克登陸艇駕駛員竟然誤以為自己已經到了灘頭,直接打開了前擋板。這個舉動無疑讓坦克兵們認為自己已經到了海灘,於是坦克兵猛踩油門,結果一頭扎進大海成為了潛水的“首相大人”(英軍和英聯邦部隊給丘吉爾步兵坦克起的綽號)。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而剩下的29輛登陸艇,雖然衝到了灘頭附近,但有兩輛的運氣十分不好,實在較為靠近淺海區的位置,所以也直接潛水去了。而剩下的二十七輛坦克也紛紛陷入灘頭的碎石灘,幾乎是輪番趴窩,搞得那些被機槍壓制的加拿大士兵們還得來解救他們的“首相大人。”

結果就是,在這種不靠譜的坦克的掩護下,加拿大士兵損失慘重,卻仍舊不能解救他們的坦克。即便有個別坦克恢復行動,也勢單力孤的被德軍擊退。迫於無奈,加拿大軍隊只能撤退,而所有的“首相大人”,也都被丟在了灘頭,成為了德軍的戰利品。而英國軍方則對丘吉爾坦克異常失望,丘吉爾更是痛罵這種坦克是“沒用的丘吉爾”。如果不是英國軍方聽說,沒有一輛丘吉爾坦克是被德軍反坦克火力擊毀的話,英國軍方會直接把它停產扔去吃灰。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而設計方也將丘吉爾坦克作了修改,推出了裝備有6磅反坦克炮的丘吉爾MKⅢ坦克,最後五輛丘吉爾MKⅢ被派到了阿拉曼,參加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結果表現優異,只有一輛受損,剩餘的皆為受損,其中一輛更是承受了德軍八十發穿甲彈的襲擊。當然了,英軍的小夥子們,自己腦袋犯渾,死追德軍不放,結果害的“首相大人”被德軍88MM高射炮撂倒就是另一回事了。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1944年霸王行動中英軍又裝備了另一種重新設計的改進型——丘吉爾Mk VII(A22F)丘吉爾Mk VII裝有更厚的裝甲,車體亦作加闊。不僅配有原用於丘吉爾Mk VI的QF 75毫米炮,裝甲更是厚到虎式都不能輕易打穿。德國裝甲兵看到丘吉爾坦克時就感覺頭疼不已,而德國步兵更是覺得這種步兵坦克如同戰神下凡一樣。

笨重無用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就連丘吉爾自己都看不上的坦克

當然丘吉爾坦克也被英聯邦軍隊中的澳大利亞軍隊用於對日本的作戰之中,此時丘吉爾坦克在日本人眼中,基本就是盟軍看虎王一樣。因為之前日本人看見瑪蒂爾達Ⅱ型步兵坦克的時候,就覺得和看到了虎式坦克一樣了。在新幾內亞的戰鬥中,那些澳大利亞人形兩腳鯊魚開著丘吉爾坦克,將日軍的豆戰車一個一個碾成了碎片。此時,“首相大人”才是真正的不可戰勝。

結語

事實上丘吉爾坦克,作為一款步兵坦克,可以說是十分成功的存在。但其薄弱的反坦克能力實在是讓英軍哭笑不得。但反過來,德軍也一樣不願意面對這種皮糙肉厚的步兵坦克,因為丘吉爾步兵坦克能一路頂到200米還不被擊毀。總的來說,丘吉爾坦克仍舊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步兵坦克,只不過戰後,這些和丘吉爾一樣笨重的“首相大人”就只能去倉庫吃灰了。畢竟,大人,時代變了。

參考文獻:《陸戰雄獅:二戰坦克風雲錄》《坦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