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和供應鏈創新之一:為什麼供應鏈需要區塊鏈技術?

作者 | 章舟

在上次的文章中,我們簡要介紹了供應鏈金融的概況。但是,傳統的供應鏈也存在紙質倉單造假、應收賬款票據造假等諸多問題,因而行業急需“業務創新+技術創新”的破局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傳統供應鏈的種種風險,近年來,一種全新的技術——區塊鏈應運而生。它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場產業界的“革命” ——當然也包括對供應鏈的革命。在這兩期文章裡,我們就來解讀一下,區塊鏈究竟有著怎樣的能量,又是如何“顛覆”供應鏈行業的。

1.區塊鏈知識簡介



說到區塊鏈,可能現在很多人會將它和“比特幣”“數字貨幣”混為一談,但事實上,區塊鏈的應用遠遠不止數字貨幣這麼狹窄,而是一整套全新的概念、模式乃至思維方式。而供應鏈的創新,就是區塊鏈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那麼,究竟什麼是區塊鏈呢?雖然這絕非一篇短文能夠說清,但為了邏輯的完整,本文還是力圖用簡潔的語言,儘量回答區塊鏈“是什麼”,為下文對供應鏈的革命影響做簡要鋪墊。

1) 區塊鏈的簡要定義

狹義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將數據區塊以時間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以密碼學方式保證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數據庫(或者叫分佈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分佈式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數據由系統的所有節點共同記錄,所有節點既不需要屬於同一組織,也不需要彼此相互信任;二是數據由所有節點共同存儲,每個參與的節點均可複製獲得一份完整記錄的拷貝。通俗說來,區塊鏈可以視作一個賬本,每個區塊可以視作一頁賬,其通過記錄時間的先後順序鏈接起來,就形成了“賬本”。

一般來說,系統會設定每隔一個時間間隔就進行一次交易記錄的更新和廣播,這段時間內系統全部的數據信息、交易記錄被放在一個新產生的區塊中。如果所有收到廣播的節點都認可了這個區塊的合法性,這個區塊將以鏈狀的形式被各節點加到自己原先的鏈中,就像給舊賬本里添加新一頁。

區塊鏈和供應鏈創新之一:為什麼供應鏈需要區塊鏈技術?

區塊可以大體分為塊頭(header)和塊身(body)兩部分。塊頭一般包括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父哈希)、時間戳以及其他信息。哈希是一類密碼算法,任意一段信息都可以通過某種加密算法表現為一串“亂碼”,也就是哈希值。父哈希指向上一個區塊的地址(頭哈希),如此環環相扣,可以一直回溯到區塊鏈的第一個頭部區塊,也就是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每個特定區塊的塊頭都具有唯一的識別符,即頭哈希值。

區塊鏈和供應鏈創新之一:為什麼供應鏈需要區塊鏈技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雖然區塊鏈博大精深,細節遠遠不止上面這些,但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將它的原理做了簡單的介紹。理解了區塊鏈的基本原理,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理解它的兩大獨有優勢:分佈式記賬、不可篡改!理解了這兩點,也就理解了區塊鏈在供應鏈創新應用中的理論基礎。

2)區塊鏈的鮮明特點:分佈式記賬、不可篡改

兩家公司之間做交易,涉及經濟往來,總得需要記賬,在傳統模式下公司A自己記一套賬,公司B也要記一套賬,作為信用中介的銀行也要記一套賬。在產生糾紛,或者需要對賬的時候,就需要三方協同配合。這就產生了信任問題,也帶來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如何確保各方記載的數據是真實可靠的?誰能為此背書?

區塊則在更多領域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無須中介、擔保或第三方背書,而是採用基於大數據加密算法而設立的“節點普遍通過即為成立”的節點信任機制,以此消除疑慮。

在記賬方面,區塊鏈不需要依賴一箇中心機構來負責記賬,節點之間通過算力或者權益公平地爭奪記賬權,這種競爭機制實際上是區塊鏈與傳統數據庫的主要區別之一。通過“全網見證”,所有交易信息會被“如實地記錄”,而且這個賬本將是唯一的。

這樣的唯一性,使得區塊鏈的節點信任機制從原理上說“無懈可擊”, 解除了中介、擔保或第三方背書所增加的新風險。

區塊鏈的分佈式特徵,也決定了它另一大重要特徵:不可被偽造!

在區塊鏈中偽造、篡改賬目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可篡改也意味著數據的高度一致性和安全性,這是區塊鏈與傳統數據庫的另一主要區別。為什麼區塊鏈中的交易無法被偽造?首先,合法的交易需要私鑰簽名,否則無法被其他節點驗證;其次,每一筆交易都是可回溯的,也就杜絕了無中生有的可能。

理論研究表明,一個惡意節點想要篡改數據,需要擁有至少全網51%的算力基礎,但由於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系統,大部分節點都是相互獨立的,

產生一個新區塊的難度不小,要連續產生多個區塊組成新分叉的計算難度更是驚人。因此“51%攻擊”在現實中很難發生。

區塊鏈和供應鏈創新之一:為什麼供應鏈需要區塊鏈技術?

總而言之,分佈式與不可篡改,正是區塊鏈被稱為“信任機器”的原因所在——不可篡改意味著區塊鏈總是“誠實”的,分佈式意味著區塊鏈總是“透明”的。而透明,正是誠實的前提。

2.為什麼供應鏈創新需要區塊鏈?

正如前文所言,區塊鏈的應用,是對傳統供應鏈的一次全新革命。那麼,傳統供應鏈究竟有些什麼問題,到了非“革命”不可的程度呢?

1)傳統供應鏈的安全性難以得到100%保證,存在造假風險。

有句話說得好“快速發大財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在利益的驅使下,難免一些單位和個人鋌而走險,採用假倉單、假票據等非法手段獲取利益,而這種行為一旦被發現,往往已經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並且這樣的災難只要發生一次,對行業的信用都會帶來毀滅打擊。

2)作為供應鏈的主要融資工具,現階段的商業匯票、銀行匯票使用場景受限,轉讓難度較大。 商業匯票的使用受制於企業的信譽,銀行匯票貼現的到賬時間難以把控。同時,如果要把這些債券進行轉讓,難度也不小。在實際操作中,銀行非常關注應收賬款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如果核心企業無法籤回,銀行不會願意授信。

3)信用難以跨級傳遞,導致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

由於銀行依賴的是核心企業的控貨能力和調節銷售能力,出於風控的考慮,銀行僅願意對核心企業有直接應付賬款義務的上游供應商(限於一級供應商)提供保理業務,或對其下游經銷商(一級供應商),提供預付款或者存貨融資。

這就導致了有巨大融資需求的二級、三級等供應商/經銷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供應鏈融資的業務量受到限制,而中小企業得不到及時的融資易導致產品質量問題,會傷害整個供應鏈體系。

根據製造業巨頭富士康的測算,其一級供應商的融資成本可能是5%,二級供應商的融資成本為10%,三級供應商成本則達25%甚至更高。而且鏈條越往兩端,融資金額也會越小。如此高的融資成本,嚴重吞噬了企業的利潤。

區塊鏈和供應鏈創新之一:為什麼供應鏈需要區塊鏈技術?

4)供應鏈平臺/核心企業系統難以自證清白,導致資金端風控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的供應鏈業務中,銀行或其他資金端除了擔心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以外,也很關心交易信息本身的真實性,而交易信息是由核心企業的ERP系統所記錄的。雖然ERP篡改難度大,但也非絕對可信,銀行依然擔心核心企業和供應商/經銷商勾結修改信息,因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驗證交易的真偽,這就增加了額外的風控成本。此外,一旦企業出現惡意違約的情況,銀行要求履約,挽回損失的成本也非常高。

區塊鏈和供應鏈創新之一:為什麼供應鏈需要區塊鏈技術?

針對傳統供應鏈面臨的諸多問題,相比其他技術,區塊鏈+供應鏈,可實現最大化的降本、增效及市場規模新增,擁有極大優勢。究其原因,是區塊鏈作為“信任的機器”,具有可溯源、共識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且區塊鏈上的數據都帶有時間戳,即使某個節點的數據被修改,也無法隻手遮天,因而區塊鏈能夠提供絕對可信的環境,減少資金端的風控成本,解決銀行對於信息被篡改的疑慮。

區塊鏈在供應鏈中的“神奇”之處還不止於此:它還能像變魔術一樣,構建企業間貿易系統,實現貿易的發票流、資金流、合同流、物資流四流合一;在此基礎上,通過可拆轉融的應收賬款憑證,讓核心企業信用傳遞至多級供應商。

區塊鏈和供應鏈創新之一:為什麼供應鏈需要區塊鏈技術?

撇開這些專業術語,區塊鏈給人的一個印象就是:無所不能!彷彿有了區塊鏈,就如同得到了百寶箱一般能解決傳統供應鏈的所有問題。

事實上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區塊鏈並不是神仙下凡,也有自身的侷限性,但作為一種近年來的新技術,不少企業已經在擁抱之,應用之。那麼,它究竟能夠實現哪些神奇功能,又有哪些侷限性需要克服呢?供應鏈企業又是怎樣“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呢?請看本系列的下一集——誰在擁抱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