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太子,为何总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

历史上的皇子,往往都想坐上龙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皇子之间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唯独明朝要好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明朝的太子,往往总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笔者举几个例子。

明朝的第一任太子朱标,当了25年太子,虽然没来得及继位,就先于朱元璋去世,可他当太子之时,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朱高炽当了20年太子,他的儿子朱瞻基,当了14年太子。在被立为太子之前,朱瞻基还做了13年的皇太孙。

朱见深前后两次被立为太子,做太子的时间加起来,一共也有10年之久。朱佑樘当了12年太子,他的儿子朱厚照当了13年太子。这些都是明朝时期,在储君之位坐了比较久的太子们。为何他们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十几二十年而不倒呢?笔者认为,有三大原因。

明朝的太子,为何总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

一、名正言顺

明朝自朱元璋起,就有“立嫡立长”的规矩。《皇明祖训》中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可见朱元璋对于嫡子的重视,因此皇帝嫡长子一出世,就注定会是太子。

朱标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嫡长子,朱元璋登基后,就被立为太子。之后朱高炽、朱瞻基、朱厚照都是以嫡长子身份,当上的太子。朱见深是明英宗的庶长子,只因英宗嫡妻钱皇后无子嗣,朱见深才以长子身份当上了太子。

另外朱佑樘也本不是太子,他是朱见深的第三子,由于前两个哥哥去世早,储君之位才轮到他。又因朱见深宠爱万贵妃,早已将自己的发妻吴皇后废掉,所以朱佑樘也是名正言顺的。

既然这些太子,都是名正言顺上位的,那么就没人可以反驳他们,就算有人想篡位,也出师无名。

当然朱棣算是特例,不过朱棣真正即位时,他前面三个哥哥都死了,而他又声称是继承太祖的皇位,而非侄儿建文帝,因此他也算是当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明朝的太子,为何总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

二、没人抢

没人抢这一点,又要细分为两个小点:第一是没人去抢,第二是没人敢抢。首先解释第一点,没人去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太子只有他一个,没有其他皇子去和他抢,就比如朱厚照。

由于他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是个极其专一的人,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个。所以朱佑樘的儿子,全部都是嫡子。张皇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炜。而次子早早夭折,如此一来,朱厚照就是皇帝唯一的儿子,根本没有皇子去和他争。

明朝的太子,为何总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

接着解释第二点,没人敢抢。朱标当了25年太子,却没有一个兄弟敢争夺东宫之位,连朱棣都不敢,就是因为有朱元璋在。朱高炽当太子期间,他的弟弟朱高煦就一直不满,可碍于朱棣在,朱高煦总不能成事。

直到侄儿朱瞻基继位,朱高煦才正式造反,只可惜最后被侄儿放在铜缸里活活炙死。朱瞻基就更厉害了,他在永乐九年,就被祖父朱棣封为皇太孙,有朱棣撑腰,就连他的父亲朱高炽,都不敢轻易将他废掉。

这些太子有皇帝撑腰,加上又名正言顺,其余皇子既不敢动,又出师无名,自然没人敢去争夺储君之位。

明朝的太子,为何总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

三、很小就被册立

这些长子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在父亲即位初期,就会被册立为太子。比如朱厚照在两岁的时候,就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皇太子。直到他父亲孝宗去世,他便顺利继位。由于被册立的时间早,所以他们总是能轻易的,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

还好他们的皇帝老爹,都不像清朝的乾隆那样高寿,不然的话,还不知有几个太子能熬得过。说到这里,就难免感慨道,朱标确实有些可惜了。他既有能力,又能让所有的兄弟信服,只是英年早逝,没能成就一番作为。

总的来说,明朝“立嫡立长”的制度,还是有一定好处。不过笔者认为,还是得益于后来的皇帝,几乎都遵守这一祖制。明朝的这些太子,大多都是嫡长子,除非正宫皇后无子嗣,才会轮到庶长子。

明朝的太子,为何总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

无论嫡长子还是庶长子,他们被册立为太子后,一般就没人能动他们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等着皇帝驾崩,自己顺利继位就是了。当然也有其余皇子会不服的情况发生,但像朱棣这种真正能篡位成功的,明朝只此一例。

(参考文献《皇明祖训》《明史》《明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