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健中:新股發行提速 沒機會就歇著

本週初,管理層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新規則,圍繞的一個主題就是融資和再融資。新規則的基調是放寬和鬆綁,新規則的實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短期對市場影響有限,對未來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較大。

對市場短期影響較大的,還是在於近日的新股上市加速。前幾週上市的渝農商行僅掛牌兩週就跌破發行價。渝農商行的發行量是13.57億股,本週四,與渝農商行發行市盈率相同的浙商銀行(港股02016)發行25.5億股,11月28日,51億股的郵儲銀行(港股01658)將登臺亮相,傳統企業年底前抓緊上市,科創板那邊也快馬加鞭。至本週,科創板已上市53家,已註冊拿到上市通行證的公司有65家(包括已上市的 53 家),還有 12 家等待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上交所已受理公司數字一直停留在176家,科創板的“貨源”似乎有點緊張。除了科創板,深市的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也在路上,後續具有科技含量的公司似乎有點供貨不足,那怎麼辦?接下來,新三板的最大改革將為A股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貨源”。

新三板的改革是自2001年這個板塊設立以來力度最大的。改革的關鍵詞是:公開發行、降低投資門檻、精選層和轉板。眾所周知,新三板對投資者而言是一個小眾市場,入市門檻為500萬元,對企業而言卻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掛牌公司多達一萬餘家。原先新三板的分類是協議轉讓和做市商,已經有極少數公司轉板成功,都來自有做市商的公司。現在的分類是精選層,按市值、盈利、營業收入、研發費用等標準為A股的不同板塊輸入新鮮的股票供應籌碼而公開發行股票。這個信息短期內不會對股市產生影響,因為按規定,進入精選層之後一年才會IPO,進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等不同的板塊,所以未來市場不愁股票供應“貨源”。

本週初推出的再融資新規則是立馬對市場產生影響的題材,對現有的所有板塊再融資放寬了條件和制度約束,比如放寬盈利的要求、放寬解禁的時間、放寬再融資定價的限制等,以利於再融資推進。現有的再融資方式主要有:定向增發和發行可轉債,這些新規對上市公司而言是個特大的利好消息,來錢快了,來錢也方便了,這些新規也給一部分深陷股權質押的公司以喘息的機會。其實,當下的市場再融資的動作很大,本週五浦發銀行上市500億元可轉債,這是A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可轉債再融資上市,但市場好像也沒什麼感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一頭是股票供應加大,另一頭是資金供應加大,外資和內資入市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兩者之間如何動態平衡是一個最值得關注的問題。股票發多了,資金跟不上,股市就下跌;股票發少了,資金蜂擁而入,股市就漲了,這個道理跟菜場買菜是一個道理。在這樣的市道中,投資者只能自己選擇資產組合,在市場動態中做好自己資產的動態平衡,有差價就做一做,沒差價就歇著,等待下一波行情機會。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