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本奇書,記載內容令人不解:中國人率先發明瞭蒸汽機?

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見下圖),在觀察蒸汽逃離高壓鍋之後,製造了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我們熟知的英國人瓦特,是在1765年時改進了蒸汽機。數百年來,人們對此堅信不疑,歐洲人率先發明瞭蒸汽機,由此拉開工業革命大幕,讓東西方差距迅速拉開。

然而,明朝有一本奇書,書中竟然提到了“火船自去”,這一記載令人不解:難道明朝人率先發明瞭蒸汽機?

明朝一本奇書,記載內容令人不解:中國人率先發明瞭蒸汽機?

儘管明朝晚期問題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明朝晚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其中在自然科學上就有不俗的成就,最廣為人知的是徐光啟、宋應星。徐光啟與西方傳教士合作翻譯了很多書籍,比如《幾何原理》等,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令世界驚歎。

然而,明朝晚期的科學代表遠不止這兩人,還有一個成就驚人的大科學家,與徐光啟齊名,被譽為“南徐被王”,即晚明西安人王徵(1571~1644,李自成攻克西安之後絕食而死

王徵與徐光啟一樣,身上有三個特點:官員、科學家、信天主教(是最早的陝籍天主教徒之一)。據《明史》記載,王徵出仕之前,就對科學制造極有興趣,研製過水力、風力和載重機械,寫成《新制諸器圖說》;後來又與瑞士傳教士鄧玉函一起編譯《遠西奇器圖說》等,於1627年出版發行,對明末西方科學技術傳入中國曾起重要作用。

明朝一本奇書,記載內容令人不解:中國人率先發明瞭蒸汽機?

其中,在《新制諸器圖說》這一本奇書中,卻有一段令人至今難解的記載。

天球自旋、地塹自收、日晷自移、月規自轉、水輪自汲、水漏自升、火船自去、火雷自轟、風輪轉重、風車行遠、雲梯直上、雲梯斜飛、氣足發矢、氣足傳聲、機淺汲深、機小起沉、自轉常磨、自行兵車、活臺架炮、活鉗擒鍾、靈竅生風、妙輪奏樂、通流如海、神威驚敵等二十四種發明;此外已有名稱而未編入的還有十八種。

所謂“火船自去”,按照我們今天的理解,結合晚明時代,最可能的就是蒸汽動力的船隻。但上文已經講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是歐洲人在1679年發明,而王徵最多隻活到了1644年。這就令人難以理解了,難道王徵率先發明瞭蒸汽機,只是沒有詳細記錄或被遺忘,所以我們才認為蒸汽機是歐洲人的發明?

明朝一本奇書,記載內容令人不解:中國人率先發明瞭蒸汽機?

從王徵的《新制諸器圖說》書中來看,明朝人率先發明蒸汽機未必不可能,比如王徵親自制造了引水之器(虹吸和鶴飲二種)、自行車、自行磨、代耕、輪壺、連弩等機械裝置,尤其是自行車,幾乎讓人懷疑王徵是穿越人士。當然,王徵自行車並非我們理解中的自行車(見下圖),但卻有著複雜的結構,顯示出王徵的科學才華。

因此,以王徵的才華,以及一心想要解決農民繁瑣工作的動力來看(所造很多機械都有“自行”特徵),他很可能造出了蒸汽機。

而且,李約瑟提出過一個公式,即蒸汽機=風箱+水排。從蒸汽機的關鍵結構看,“風箱”解決了雙作式閥門問題,而“水排”則提供了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之間的轉換設備,而宋朝人發明了風箱,漢朝人發明了水排。因此,明朝人制造蒸汽機,已經擁有足夠的技術儲備。

明朝一本奇書,記載內容令人不解:中國人率先發明瞭蒸汽機?

更為重要的是,史書上提到的一個細節,佐證了明朝人可能第一個製造出了蒸汽機。

根據清朝史料記載,1672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為康熙製造了一套蒸汽機(見上圖),有人稱之為“蒸汽機汽車”,如今還保持在博物館中。

可見,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絕非1679年丹尼斯·巴本發明,甚至在很早之前,就有人制造了出來。那麼,這個人會不會就是明朝的王徵?

至少存在這一可能:王徵發明了蒸汽機,甚至製造出了簡單的樣品(由此記載“火船自去”),因為與傳教士往來甚密,所以為傳教士所知,最終傳到西方。

明朝一本奇書,記載內容令人不解:中國人率先發明瞭蒸汽機?

令人遺憾的是,晚明大科學之一的王徵,由於不少著作中涉及明清戰爭,以及宗教問題,所以他的很多作品在清朝成了禁書,只有《遠西奇器圖說錄最》和《新制諸器圖說》流傳較廣。

從王徵身上可以看到,明末科學並不落後於西方,只是清軍入關之後,開了歷史的倒車,又關閉了科學的大門。

關於清朝為何發展不來科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理學發展史,明末理學已經式微,講究經世致用的心學更佔據主流,但清朝建立之後,選擇了最僵化最保守最反科學的理學(儒家學派之一),因為這一學派非常適合皇權統治。所以,談及近代中國落後,別總拿儒家作為替罪羊,學派是統治者選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