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被下8次病危通知书,家长:感谢你们给予她二次生命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副护士长罗飞翔在整理家长留言本时发现了温暖的一页,这是孩子毛毛的家人送来的感谢信。毛毛是个早产儿,2015年因为先天性疾病被送到浙大儿医救治,在医院治疗期间,毛毛曾经被下过八次病危通知书,每一次都让家人和医生的心紧紧揪在一起。

早产儿被下8次病危通知书,家长:感谢你们给予她二次生命

四年前,因为先天性疾病毛毛被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医院的副护士长罗飞翔说:“孩子刚送过来的时候,只有一点几公斤,瘦的就像一只小猴子,她的病情又非常罕见,可能在全国都很少见,在治疗期间,孩子承受着非常大的痛苦,我们都非常的心疼。”

据罗飞翔介绍,长期的腹泻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了毛毛生长发育中的出现各种问题,在医院治疗的六个月里,毛毛每天都要吊盐水,然而困难的是,孩子身上连可以静脉注射的地方都找不到。罗飞翔说:“孩子有一次要插导管,陪着孩子母亲等在麻醉室外面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母亲,当时所受的那种煎熬。”

罗飞翔一直陪着家长,直到手术结束。

在毛毛住院的六个月中,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护士们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对毛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除了时刻关注她的身体情况,还给她准备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床,床上放着各种娃娃木偶和故事机,每天都会逗她玩。

罗飞翔说:“有一次我早上到医院,看到我们的护士正抱着孩子在晒太阳,看着阳光照在她们身上的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感动,就顺手拍了照片发到了朋友圈。”

早产儿被下8次病危通知书,家长:感谢你们给予她二次生命

六个月的相处中,毛毛慢慢的和护士们开始有目光的对视和动作上的互动。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毛毛一次次的渡过难关。

毛毛的家长在信中说:“感谢医院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让她现在成为一个可以正常行走、讲话、撒娇的孩子,医院挽救了孩子,挽救了我们的家庭。”

罗飞翔:“父母和我们医务工作者能够互相信任,彼此支持,这种医患关系特别好。”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 。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而在浙江,每年大约就有6-7万早产儿。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是继肺炎之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研究显示,许多早产儿即使有幸生存下来,也将面临终生残疾,包括学习障碍和视力、听力问题。

而这次对毛毛的治疗中,医院曾下过8次病危通知书,毛毛最终能够转危为安,也离不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的付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NICU的副主任陈正说:“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更好的成长,我们医院也引入了很多的项目,比如说袋鼠护理的项目,在进入二胎时代以后,医院在六一儿童节也会举办活动,让这些爸爸妈妈带着他们的老大,到病房来看他的弟弟和妹妹,这些人文的关怀,对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支持。”

早产儿被下8次病危通知书,家长:感谢你们给予她二次生命

据副主任陈正介绍,他们也会给家长讲解一些需要去关注的问题,在孩子出院后,医院也会有相关的随访,关注后续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作为国家区域的儿童医疗中心和儿童健康与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心,浙大儿医一直希望能够救治更多的早产儿,给孩子个人更多的关怀和关爱,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据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NICU是美国HOPE基金会在华首个建设项目,是国内最早最规范的NICU之一,也是国家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培训基地。

中心在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脑损伤、先天性巨大脐膨出、新生儿消化道踦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短肠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及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早产儿被下8次病危通知书,家长:感谢你们给予她二次生命

早产儿被下8次病危通知书,家长:感谢你们给予她二次生命

浙江省每年大约出生人口60-70万,早产出生率10%,大约每年6-7万早产儿。浙大儿院NICU每年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g)20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g)50例,超早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28周)47例,早产儿整体救治成功率95%以上,最小胎龄24周,出生体重562g。

记者:刘浩 实习记者:刘静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