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從公司建築到員工考核,

都被打上了深深的阿里文化烙印。

那麼,到底什麼是阿里文化?

企業文化是如何影響企業的?

阿里巴巴從不認為自己是一間科技公司,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家服務型的企業。這家中國最大電商平臺2019年已近100,000名員工,馬老師今年9月卸任CEO,他說是制度傳承的開始。那麼,如何做到一人就能管理?在培養新人上,阿里有哪些可取之處?阿里的企業文化又如何影響企業發展的?阿里巴巴集團績效考核負責人曾分享阿里是如何對當時30000多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思路是:績效管理很簡單,就是日常管理。

一、阿里是怎樣做新人培訓的?

新員工進入阿里之後,都會經歷三個時期的培訓。首先是入職後27天的專職培訓,在這27天之內,新員工將接觸到三大類培訓,即文化制度類、產品知識類、技能心態類,這三者的課程比例分別是42%、28%、30%。

上崗後,新員工還將接受3-6個月的融入項目培訓。一般而言,上崗第一天,新員工將會被介紹給團隊成員,在一個月之內,還將安排團隊聚餐。接下來,在一年之後、三年之後和五年之後都分別有不一樣的培訓內容。

阿里的人才觀念堅信,很多小白兔其實是放錯了位置的明星,因此在阿里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輪崗。

二、阿里打造文化的五大工具

阿里巴巴在企業文化的打造上,主要運用五大工具。

第一,文化道具。阿里巴巴會藉助一些“物語”來與員工的心連接,通過借物管心。比如,淘寶的所有員工都要學會倒立,淘寶希望員工能夠在工作中換個角度看問題。

第二,傳承佈道。阿里認為,價值觀的宣導和傳遞需要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定的傳播機制,員工不應是衛道士,而應該成為佈道者。比如阿里對老員工的管理,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阿里,只有五年以上的老員工才能佩戴橙色的工牌,這個工牌只針對工齡,跟職位並無關係,這是阿里給老員工的一種榮譽和尊敬,同時也是激勵著老員工主動去傳播企業文化。

第三,制度與文化的協同。

阿里認為,缺乏制度保障的文化是空洞的,缺乏文化支持的制度是乏力的。例如,當嚴重違規的人員被開除之後,阿里一般的做法是,在一定範圍內為員工還原事情本來的真相,而不是讓謠言繼續傳播。

第四,固定儀式。每年的5月10日,是阿里集團集體婚禮的日期,無論多忙,馬雲都會親自來主持婚禮。事實上,5月10日對阿里有著重大意義,這一天是阿里戰勝“非典”的日子。除了集體婚禮之外,這一天還是阿里開放日,在開放日,阿里員工可以家屬一起上班,也可以帶上自己的寵物一起到公司。更為有趣的是,2009年的員工大會,阿里的高管在馬雲的帶領下集體演出了一個話劇—白雪公主,馬雲現在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劇照就是出自這場演出。

第五,故事傳播。阿里的每一個管理都要成為故事的發現者、收集者和傳播者。新員工入職之後,一般都會聽到幾個故事,有的是當年創業艱辛的,有的是努力工作的。除了講述之外,阿里還會將自己員工的故事拍成視頻,給其他員工做激勵。

三、鼓勵輪崗

在阿里巴巴的管理體系中,對人才是特別敏感的。阿里巴巴有一套自己的人才盤點體系,即30%是最有潛力的,60%是潛力一般的,10%是沒有潛力的。

阿里巴巴人才管理中最為外界所知的一點是鼓勵輪崗,這就意味著,一位員工的能力並不是一位主管說了算,而是多位主管共同評價的結果,這就讓員工得到了相對公平的評價。阿里巴巴員工的盤點是隨時進行的,主管可以每天對其員工進行評價,甚至可以記錄下具體事件,而每換一次主管就會獲得一次評價。

每年,阿里巴巴都會有20%的人被評為優秀員工,這個比例是有嚴格講究的。一個企業的優秀員工,20%的比例是最適合的。這20%的員工將成為公司的正能量,這部分正能量又會影響著60%的人跟隨過來。

同時,優秀員工和普通員工之間的收入設定了較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激勵著60%的員工向前衝,整個人才體系形成一個逆流,不給不思進取的員工留下溫床。此外,這個差距也激勵著最優秀的那層員工不敢去作弊。

相反地,一個企業一旦有15%的員工是負能量,那麼這個企業就會非常危險。負能量員工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在10%以內,適時地幹掉5%最負能量的員工。

四、相信員工

每天9點上班的阿里巴巴,電梯最擁擠的時段卻出現在9點半到10點之間。在阿里,員工並不強制打卡,這就是為什麼在上班時間在咖啡館和健身房還能看到員工的影子。

“企業文化是習慣,企業文化最終是落實在行為當中的”,賈老師認為,“在企業管理中,硬的東西需要軟的來管,而軟的則需要硬的來管,文化是軟的,行為是硬的”。

正如馬雲推崇的太極運動,講究的是陰陽調和。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面,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大多數是由老闆決定的,但在阿里巴巴的管理中,他們所遵循的是“企業文化體現在員工行為上,需要發揮群體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阿里巴巴集團的BBS已經成為了阿里最重要的文化陣地。

在阿里巴巴集團的管理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相信員工。公司對員工遲到並不敏感,包括簡短的審核流程,背後就是對員工的信任。

更具體的做法是,阿里巴巴對加班的員工提供免費晚餐,但是享受免費晚餐並不需要上級的審核。當然,不需要審核的免費晚餐自然會有人蹭吃,當阿里巴巴的管理哲學是選擇相信員工,“天天蹭吃又不加班,自然會有人說你”。另外一個不需要審核的福利是,只要懷孕的員工,每人可以領兩件孕婦裝。“企業文化落到實處就是相信員工,相信員工是很重要的企業文化。”

阿里人才管理秘籍

1. 人才觀

用阿里掌門人馬老師的話說——“人才可以培養出來的。”什麼是“培”?“培”就是多關注他,但也不能天天去關注,因為一棵樹,水多了死,水少了也死,如何關注也是藝術。什麼是“養”?就是給他失敗的機會,給他成功的機會,你要看著,不能讓他傷筋動骨,不能讓他一輩子喘不過氣來。”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2. 招聘戰略

在阿里巴巴,價值觀是決定一切的準繩,招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如何考核人,都堅決徹底地貫徹這一原則。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3. 員工培訓戰略

“一個公司要成長,主要取決於兩樣東西的成長。一是員工的成長,一個客戶的成長。我們自己成立了阿里學院,主要目的也是培訓員工,培訓客戶。”——馬雲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詮釋企業對新員工進行入職培訓的目的: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新員工培訓的策略–“五行拳”: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4. 馬雲的用人觀
“阿里巴巴是靠團隊打天下的,而不是靠個人英雄主義。”——馬雲


馬雲能認識到別人的長處,瞭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幫助的地方。互相彌補的心態很重要,否則會有怨氣和衝突,這是組建團隊的關鍵。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5. 員工激勵模型

激勵對象最好是全體員工,使每一個員工都緊緊和公司捆綁在一起,特別是關鍵人才,更是要強調“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這樣才能留住人才。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6. 員工管理

馬雲注重給員工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一個廣闊的成長空間,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留在自己的公司,為實現百年企業的夢想而共同奮鬥。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7. 員工考核

優秀人才通常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得到別人尤其是上級領導的認可;而不努力的員工則是希望誰也不知道。留住好的優秀員工,淘汰差的員工,績效考核是很有效的方法。良好的績效評估系統,可以使企業甄別出優秀的人才,並因此使雙方都大大受惠。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8. 培訓企業“幹部”

一個企業發展到成千上萬人的規模,沒有一個班子而只靠一個人的領導肯定是不行的。領導要真正樹立威信,希望自己制定的東西能夠順利實施的話,就要有一個班子,有了班子,才能群策群力。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9. 留才策略

阿里巴巴在整合雅虎中國的過程中,合理安置了雅虎中國的優秀人才還發明瞭被人津津樂道的留人四寶:遠景吸引高管;事業和待遇留住中層;不變薪酬福利安定員工;注資員工,感情銀行。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10. 經濟危機下的人力資源策略

一場金融危機讓一些企業因為財務狀況緊張而大量裁員時,也有許多企業開始悄悄吸納人才。

阿里竟然是通過日常管理來管理員工績效的

來源:新浪財經、製造業電商、精益之光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