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最著名的一首青玉案,忧愁国家、叹息亡妻,结尾成千古名句

元好问生活在金朝的后期,正值金朝没落的时候,他是金朝的一位大忠臣,对金朝大片土地的丧失十分痛心,但是因为当权者的苟且,他匡扶社稷的抱负难以实现,所以他的心情可想而知是非常郁闷的。在元好问四十二岁的时候,他的发妻张氏又离世,这对元好问来说,无疑是另一个沉重的打击。

元好问最著名的一首青玉案,忧愁国家、叹息亡妻,结尾成千古名句

这年春天,元好问看到暮春时节落红满地,有感于国家衰颓,又想起亡妻之痛,于是有感而发,以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原韵,写下了一首著名的《青玉案》词作,这便是下面的这一首。

这首词,写暮春时的景色,其时狼藉残红,大好春光即将逝去,似乎只有多情的燕子,在落花绿柳之间来回穿梭,追逐着所剩无几的春光。而元好问看到自己鬓发苍白,容颜已老,更加感慨,于是发出了“九十花期能几许”的叹息,人生在世,几度花开,又几度花落,令人无限叹息,这或许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的叹息吧!

元好问最著名的一首青玉案,忧愁国家、叹息亡妻,结尾成千古名句

这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种低沉幽怨的气氛,让人读来,无限伤感。

青玉案

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上片主要描写了暮春时的景象,词人紧紧抓住落红满地这一暮春时的典型事物。起首说道“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庭院中满是被风吹落的鲜红花瓣,似乎在向人间宣告春天即将离去,这不由使词人想到“花落花开春几度”,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只能空使人感叹。

元好问最著名的一首青玉案,忧愁国家、叹息亡妻,结尾成千古名句

接着词人看到燕子,于是不禁又发出感叹:“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面对逝去的春光,仿佛只有燕子在执着于追求春光。燕子,或许便是去乐观生活的象征,可是词人却乐观不起来,为什么他不能像燕子一样呢?词人在下片中抒发的淋漓尽致。

下片主要是抒情和感慨。因为“镜中冉冉韶华暮”,词人已经徐徐老矣,他曾经或许豪情万丈,但是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才会感叹“欲写幽怀恨无句”,才会感叹“九十花期能几许”。

元好问最著名的一首青玉案,忧愁国家、叹息亡妻,结尾成千古名句

如今老矣,无能为也,所以词人只能“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面对春将归去,面对青春已逝的局面,词人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可是又无可奈何,于是只能在暮雨中,一卮芳酒,一襟清泪。这其中,有对国家大事的哀叹,也有对发妻英年早逝的哀叹,此中滋味,非细品难以体味。

元好问的这首词,通过写暮春景色而引发出自身的感叹,笔调曲折婉转,词句中仿佛有无限幽怨之情,正是“有难状之情,令人低徊欲绝”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