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東縣:能人引進來 山貨賣出去

湖北巴東縣:能人引進來 山貨賣出去

遊客在廟坪村核桃樹下品嚐長桌宴。

湖北巴东县:能人引进来 山货卖出去

遊客在廟坪村消費扶貧展廳揀選青皮核桃。

“300斤核桃,140瓶核桃油,趕緊裝箱。”11月8日,在巴東縣城區湖北西谷核桃公司的門店裡,食品銷售負責人陳華東正在和員工清點打包從鄉下收來的山貨,備戰“雙11”購物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這些大大小小的包裹,有小土豆、核桃、燻豬肉、香菇、粉絲等農特產品。陳華東告訴記者,這些山貨很受歡迎,上線沒多久就銷售一空。他說,這些即將發出的山貨包裹,80%來自廟坪村的貧困戶。

山大人稀,40%村民陷入貧困

巴東野三關鎮西北角的廟坪村,恩施通往宜昌的古道穿村而過。

據歷史記載,那時常有騾馬隊伴著“叮噹”的騾鈴聲,馱著山貨從廟坪進進出出,古茶道呈現繁榮景象。到上世紀末,古道荒廢,人們再談起廟坪村,“窮”成了它的代名詞。

廟坪村山大人稀,全村有3154人,是全鎮人口最多的村落。過去,家家戶戶守著一兩畝薄田,種點苞谷、玉米,勉強維持生計。

廟坪村地處山半腰,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下山至集鎮,20公里山路得走近5個小時。

“村民們下山都這麼艱難,更沒有人願意來這深山裡。”村幹部田宗教回憶,去山下集鎮趕一趟集,早上天沒亮就要出發,過了中飯的點就得往回趕,到村裡天已經全黑了。除了過年外出務工返鄉的人回村,一年到頭幾乎看不到新鮮面孔。

村幹部一度打算髮展產業,種上核桃、蔬菜,但苦於山高路陡,打不開銷路,越幹越沒了幹勁,不了了之。

沉寂的廟坪村,數十年來與貧困相伴。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還有接近1300人,貧困人口占比超過40%。

引進企業,創新消費扶貧

一個春節,從國企辭職下海的田高勇回到老家過年。屋後那棵老核桃樹遮天蔽日,成熟的核桃果用手一捏就碎,香甜可口。

沒多久,田高勇隻身前往雲南、河南等地考察產業。回到廟坪村,與村裡達成承包改造低效茶園、發展核桃產業的協議,成立湖北西谷核桃有限公司。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公司已在廟坪村發展核桃種植1000畝,輻射帶動周邊村發展核桃種植2000畝,建成年加工核桃5萬噸生產線。

2018年,公司依託巴東縣新天地核桃專業合作社和廟坪村委會整合資金,打造集旅居、康養、生態農業、民宿於一體的田園生態綜合康養基地,新建消費扶貧館陳列當地特色農產品。

今年“五一”,“硒谷仙居康養村”開園,來自省內外300多名遊客聚集到這裡,體驗長桌宴,觀看土家民俗節目表演,品味農耕文化。幾天之內,消費扶貧館內的新鮮核桃、核桃油、核桃酒、核桃茶、工藝品等一售而空。

整個山村沸騰了!“鄉親們有多少山貨,我們就收多少!”合作社負責人王全林向村支書田恆合承諾。田高勇向田恆合表態,幫助廟坪村打造“巴東消費扶貧第一村”。

28組的貧困戶田必順,患風溼等疾病常年服藥,妻子殘疾,女兒高中在讀,入不敷出,2015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田必順賣了8只土雞、400個雞蛋、500斤土豆和1000斤核桃,這個貧困家庭一下子緩過勁兒來。

合作社還給村民發放豬仔代養。今年3月,譚祖武從合作社領回一頭小豬仔。前幾天,他養的這頭豬長到200多斤,以每斤16元被合作社回購。

不僅收購村民們的農特產品,今年8月,公司還和廟坪村約定,成立消費扶貧公益基金,所有農產品每銷售100元,拿出1元轉入基金賬戶,用於幫助貧困家庭,具體由村委會管理分配。

公司食品銷售負責人陳華東告訴記者,線上銷售渠道佔到了銷售總量的80%以上。目前通過國家電網、各大銀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硒品入杭”等消費扶貧渠道,線上銷售額已經超過400萬元,帶動該村58戶貧困戶通過產業脫貧。

幹勁更足了,產業更強了

“賣山貨不僅能讓咱自己脫貧,還能幫助別人,心裡樂呵!”46歲的一組貧困戶肖忠華,靠種植3畝核桃和在基地務工,讓一家6口人脫貧有了底氣。他今年還要再發展4畝核桃.。

把人引進來,把貨賣出去。廟坪村的消費扶貧模式,激發了村民們內生動力。田恆合說,過去廟坪村苞谷、洋芋、小雜糧物美價廉,但缺乏銷路,養在深閨無人識。如今,銷路不愁,漫山遍野的山貨成為“綠色銀行”。

產業的路子越走越寬。為“留住”消費者,西谷核桃公司苦練內功,指導村民生態種植、養殖,嚴控農產品品質;延長產業鏈,開發出適合消費者需求的加工產品。截至10月底,公司年銷售額已突破500萬元。田高勇透露,將來想把當地土特產整合起來,以大禮包的形式銷售,目前正在挑選產品。

村裡鄉村振興工作也如火如荼。建設文化廣場,發動村民修繕房屋發展民宿,這個大山裡的小山村打破沉寂,有了生氣。村裡的脫貧賬也越來越清晰:剩下的14戶貧困戶,今年實現全部脫貧。

記者手記

“消費扶貧+”,在共贏中穩脫貧

□ 孟靜

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等,如果受制於交通不便和觀念保守陳舊等諸多因素,長期打不開銷路,將挫傷貧困地區發展產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的消費市場。過去村民當作口糧、豬飼料的苞谷、土豆、山核桃等,成了城裡人眼中的“香餑餑”。廟坪村以消費扶貧+旅遊、康養、電商、公益基金,探索出一系列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有了穩定增收渠道,激發了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

我們期待荊楚大地上能湧現更多這樣的探索,讓“外部輸血”向“自我造血”轉變,以鞏固提升脫貧質量和效率,打贏脫貧攻堅戰!

巴東脫貧檔案

巴東縣是深度貧困縣、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移民庫區,2014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18個、貧困人口18.2萬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為39.09%,是湖北省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是恩施州唯一的深度貧困縣。

巴東硒資源豐富。近年來,巴東緊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與杭州市下城區緊密對接,拓展巴東縣特色農特產品硒品入杭渠道,還藉助發展旅遊、康養、電商等紮實推進消費扶貧。2019年1-9月,全縣銷往東部農產品累計銷售額1998.41萬元,累計帶動脫貧人口1227人;線上交易額持續增長,全縣農產品交易額累計達1.14億元,同比增長28.3%。

截至2018年底,全縣已實現87個貧困村出列、13.54萬人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10.5%。今年計劃31個村出列、15631戶44655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3%。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孟靜 通訊員 張應喜 張安地 焦國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