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治療的新思路

引言

面對逐年升高的發病率和低齡化的發病趨勢,慢性胃炎的治療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合理的臨床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並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1]。隨著臨床上對慢性胃炎病因機制認識的加強和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療方式也在不斷進步,化學藥物治療是目前常用治療手段。那麼化學藥物治療是否可以完全解決慢性胃炎的臨床問題呢?

慢性胃炎的治療主要包括根除Hp以控制病因、改善消化不良症狀和改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三個方面,目前通過化學藥物治療,臨床上已在控制病因和改善患者症狀兩個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某些難點和不足,尤其是在改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萎縮、腸化、異型增生)方面缺少有效手段。

慢性胃炎治疗的新思路

1. 鉍劑四聯療法為Hp根除的主要選擇,但其具有侷限性

根除Hp可消除炎性反應,有效改善臨床症狀,減緩病理組織學進展。以抗生素和PPI主導的Hp根除方案為治療Hp相關胃炎的有效方法。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耐藥現象日益嚴重,導致Hp根除率明顯降低,經典三聯療法對Hp的根除率已遠低於80% [2],且常見的序貫療法,伴同療法等對中國患者沒有明顯優勢。面對抗生素耐藥率上升的挑戰,我國第五次Hp感染處理共識推薦鉍劑四聯方案(鉍劑+PPI+2種抗菌藥物)用於臨床一線治療,Hp根除率較三聯療法顯著提高[3]。然而,鉍劑四聯療法的應用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部分患者對鉍劑不耐受,使用鉍劑後發生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此外,目前對鉍劑的化合物、配方的選擇仍不明確。

2. 難以逆轉病理組織學改變

目前認為“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是胃癌演變的主要模式,因此,逆轉胃黏膜組織學病變是預防胃癌發生的關鍵環節,也是慢性胃炎重要的治療目標

[4]。針對胃黏膜的病理組織學改變,目前尚無確切有效的化學藥物。臨床常用某些維生素延緩進程,例如葉酸、維生素B等,但其具體療效和對胃癌發生的影響尚存在一些爭議,目前仍在探索中12 [5]。因此,如何有效延緩甚至逆轉胃黏膜的病理組織學改變,從而降低胃癌的發病率,是慢性胃炎治療的臨床難點。

中成藥是另一種選擇

近年來,在尋找更優的慢性胃炎治療方案過程中,中成藥治療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中成藥在Hp根除和胃黏膜病理組織學的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療效,為慢性胃炎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2017年《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和2017年《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均提出摩羅丹等中成藥可用於慢性胃炎的治療。

1. 提供鉍劑之外的選擇

多種中成藥對Hp根除具有良好療效。一項隨機對照研究將Hp相關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給予摩羅丹、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治療,對照組採用鉍劑四聯療法(膠體果膠鉍、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黴素)治療, 療程2周,停藥4周後,採用摩羅丹治療的Hp根除率與鉍劑四聯療法無統計學差異,均接近85%

[6]。香砂養胃丸也被報道用於Hp根除,在三聯療法基礎上聯用香砂養胃丸顯著提高Hp根除率[7]

2. 逆轉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

與化學藥物相比,中成藥對胃黏膜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的改善具有一定優勢。2017年《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提出,多種中成藥可能改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一項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中度異型增生患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表明,摩羅丹單藥治療6個月,患者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得到有效改善,萎縮、腸化有效率分別為34.6%和23.0%,異型增生消失率為24.6%,對異型增生積分的改善顯著優於葉酸[8]

1. 改善症狀

中成藥可多方位改善慢性胃炎的常見症狀,研究表明,單藥應用摩羅丹6個月,慢性胃炎患者的上腹痛、腹脹、噯氣、食慾減退等多種消化不良症狀均得到有效改善[8]。保和丸可顯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腹痛症狀,其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優於奧美拉唑膠囊

[9]。附子理中丸也被報道用於改善慢性胃炎症狀,附子理中丸單藥治療2周,患者腹脹、反酸、灼燒感等症狀評分顯著降低[10]

2. 消除胃黏膜炎症,促進黏膜修復

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表明,在碳酸鎂鋁片基礎上加用胃炎康膠囊,連續治療4周,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改善程度顯著優於碳酸鎂鋁片單藥治療[11]。此外,胃靈顆粒也被報道用於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變,其單藥治療6個月,對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的總有效率均超過80%[12]

綜上,化學藥物治療慢性胃炎已取得良好療效,同時也存在一些難點和不足,中成藥的合理應用可為慢性胃炎的治療方案優化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陳春錦. 消化內科慢性胃炎臨床規範治療的療效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 2016, 3(49):9711-9711.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 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 中華內科雜誌, 2012, 51(10):358-363.

[3] 束慶文, 餘海, 葉獻詞,等. 鉍劑四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研究[J]. 安徽醫藥, 2018, 22(1):135-138.

[4] 王冠庭. 胃癌癌前病變癌變機制及其逆轉的研究進展[J]. 世界華人消化雜誌, 2000, 8(1): 1-4.

[5] 邵建明, 田臘群. 李學武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經驗[J].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 2015(8):752-754.

[6] 劉紹能, 劉正新, 孟淼, 等. 摩羅丹配合雷貝拉唑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慢性胃炎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2017, 26(7): 749-751.

[7] 林海. 香砂養胃丸配合三聯療法治療54例消化性潰瘍觀察[J]. 中國藥師, 2011, 14(6):842-844.

[8] Tang XD, Zhou LY, Zhang ST,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of Moluoda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dysplasia.[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6, 22(1):9-18.

[9] 王豔豔. 保和丸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5).

[10] 黃煉巧, 陳娜. 兩種用藥方案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比較[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5, 10(2):96-97.

[11] 郝建軍, 苗海軍. 胃炎康膠囊聯合鋁碳酸鎂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6, 31(10):

1542-1546.

[12] 謝晶日, 李威, 劉朝霞,等. 胃靈顆粒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誌, 2007, 15(2):92-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