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色彩是能引起我們共同的審美愉悅的、最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是最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們沒有充分意識到的情況下,周圍的色彩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甚至影響我們的工作狀況。

正是基於這樣的特質,色彩成為了電影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視覺語言形態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說:"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衝突一樣”。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

作為語言來講述故事的電影無非有兩種語言形式——聽覺語言和視覺語言。色彩在電影中無疑是作為視覺語言元素被編碼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語言元素一樣,具有象徵、比喻、重複和省略等語言修辭功能。另一方面,這些修辭功能是通過視覺語言的特殊表意系統來完成的。

一個優秀的導演會很擅長通過色彩來豐富敘事、渲染環境氛圍、角色的內涵、影片的意義以及主題的昇華,說到中國電影界的色彩大師,那絕對是張藝謀。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在光影的世界中,張藝謀以其敏銳的哲學思考、獨特的藝術感悟、新穎別緻的畫面造型,關注藝術的多元與差異,從而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魅力的電影風格。而色彩在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中更是有著重要的作用,張藝謀導演巧妙地運用色彩可以使影片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還可以有效地表達情感變化、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突出影片的主題。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一下張藝謀導演電影中的色彩運用。

《紅高粱》:紅色的應用

《紅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莫言的語言特色可以說在現代作家之中獨樹一幟,莫言的語言粗曠、豪放,大開大合,將語言的感官化發揮的淋漓盡致,讀起來十分酣暢,但是很多人也會覺得難受,因為他的文字不斷刺激著人的感官。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紅高粱》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這部小說奠定了莫言的文壇地位,而張藝謀將他改編成電影,又奠定了張藝謀的影壇地位。

紅色這個顏色詞身上凝聚了漢民族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展現了漢族文化心理、審美情趣以及風俗民情,使人聯想到成功、喜慶、女性、忠誠、愛情、革命、警示等,而這和《紅高粱》的小說基調是十分相符的。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而張藝謀對於紅色的運用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張藝謀曾說:“我是陝西人,陝西的土就是紅的,陝西民間也好紅。陝西和山西民間辦很多事情時都會使用紅顏色。他們那種風俗影響了我,使我對紅顏色有一種偏愛”。

在這部90分鐘的電影中,紅色貫穿於整部影片的始終。尤其是開篇的迎親,從女主角鞏俐紅彤彤的臉龐掀開了電影的序幕,在荒涼的黃土地上,紅色的轎子顯得格外顯眼奪目,充滿了原始的生命力,也奠定了電影的主基調。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開篇的紅色運用層次極為豐富,鞏俐在轎子裡被紅轎子絢紅的臉龐,象徵著她年輕蓬勃的生命力,而鞏俐偷偷望向姜文紅彤彤的脊背凸顯了姜文強健的肉體粗獷的性格,也側面烘托了鞏俐飾演的“我奶奶”強盛的慾望。而這樣一個有活力的女子卻要嫁給一個病癆子,側面反映了創作者對於女主的同情。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張藝謀導演抓住了一切機會運用紅色,在幾個主要的劇情點“迎親”、“野合”、“鬧事”、“出酒”、“踩高粱地”、“復仇”皆以紅色為主旋律,如紅衣、紅褲、紅蓋頭、紅轎子、紅布、紅肚兜、紅繡花鞋、連透明的高粱酒也帶上了血紅色、紅色鮮血、紅色高粱地以及紅色夕陽等。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在這種電影裡,紅高粱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承載了作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徵意義,展現了人們對於“紅色”的神力崇拜。這主要體現在崇尚野性的自由、對死的神力崇拜以及對生命的禮讚三個方面。

在電影的最後,殘陽似血、血染黃沙。卻不再是壓抑的,而是充滿了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感。通過影片的紅色象徵,張藝謀向我們展示了東北人的粗獷豪爽和東北人的血性,也展現了中華民族面對外來侵略的英勇不屈和頑強抵抗。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滿城盡帶黃金甲》:黃色的應用

漢代的皇帝認為漢代承秦朝之後,當為土德。五行學說又認為土勝水,土是黃色,於是服色尚黃。而這也奠定了黃色在傳統文化當中重要的地位,作為權力的象徵。

《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張藝謀一部充滿爭議的電影,可是他在其中對於黃色的運用卻十分大膽且老辣,這裡簡單來講訴一下劇情,周潤發飾演的王領兵造反,奪得了王位。他為了更加鞏固自己的地位,趕走了前妻,迎娶了鞏俐飾演的梁國的公主、現任王后,以得到梁王的支持。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劉燁飾演的王子元祥是前妻留下的孩子,王跟現任王后也生下了周杰倫飾演的元傑以及秦俊傑飾演的元成。

然而王后卻與元祥有著不可告人的亂倫關係,王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前妻,對外聲稱前妻已死。王后一直野心勃勃,元傑得知父親逼著母親吃毒藥,就答應了母親在重陽節的那天發起兵變,腥風血雨的戰爭也開始了。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從這簡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影的核心母題是權與欲,在電影中,黃色作為了權力的代名詞,在周潤發飾演的王和周杰倫飾演的元傑會見時,王身著明晃晃的金黃色鎧甲,而元傑則身穿黑色鎧甲,黃色是亮色、作為權力的象徵,而黑色作為暗色,內斂深沉,除了象徵著元傑的角色定位、性格特徵以及故事劇情的發展之外。也凸顯了君臣關係、等級區分、權力關係,渲染了王的無上權威。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尤其是最後的大戰,銀色與黃色交相輝映,周杰倫身穿金色鎧甲,象徵著其對於權力的渴求與索取,而地下鋪陳的黃色菊花則隱喻著其最後的失敗,黃色的菊花在古代傳統文化中除了是高尚情操的象徵,還象徵著喪葬,菊花的黃色和具象的菊花構建了一個悲劇的符號,預示著電影中不倫的戀情、政治反叛以及扭曲的親情走向總結。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最後明亮的宴會、萬臣來朝的恢弘大氣場面,象徵著皇權的不可挑戰、不可撼動、不可置疑,在這種恢弘大氣之中卻又透漏著一股身處高位的悲涼以及皇權的所帶來的壓迫感,最後那被拋在空中的藥碗,則似乎隱喻著權力對於人性的摧殘與破壞。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元傑的結局和電影的片名無限期和你,片名出自黃巢的《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黃巢在起義之前,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被錄取。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益發不滿。考試不第後,他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抱負,而後發動了農民起義,最後慘遭失敗,在湖南被人伏殺,黃巢對於統治者挑戰的失敗結局,就是元傑的結局。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影》黑白色的應用

黑與白,一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作為太極的兩極一直象徵著平衡,在文化中,黑色主要表示沉重、神秘和權威等,而白色則表示死亡、哀悼和純潔。

張藝謀的《影》此次特地用了水墨風格來鋪陳這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戰亂年代,群雄並起。割據一方的沛國安於現狀,鄭愷飾演的國主沛良慨歌太平。要衝之地境州早年為強鄰炎國借去,而今據而不還。鄧超飾演的沛國都督子虞前往討伐,卻中了對方大將胡軍飾演的楊蒼的拖刀,重傷不愈。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心有不甘的子虞暗中派出替身境州假扮自己,總理軍政,內則使令孫儷飾演的夫人小艾襄助。真假子虞切磋戰法,尋求破解楊蒼刀法的絕技。而另一方面,沛良惱怒子虞私自約戰楊蒼,不惜將該關曉彤飾演的妹妹青萍嫁於楊蒼之子為妾媾和。淫雨霏霏,連日不開。境州上空,殺戮與機謀糾纏撕裂……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這是一部講訴影子的故事,用白隱喻臺前,用黑暗喻幕後。從而構建了一場發生在水墨江山裡的權謀殺局。

對光影色彩的運用是《影》最為觀眾津津樂道的點。在《影》中,色彩大師張藝謀放棄了近年豐富濃重的色彩,整個影片的主色調幾乎是由最簡單純粹的黑白灰組成,佈景和服裝都沒有出挑的色調。但無論是盔甲的設定,還是遠景裡山水的肌理和層次,都非常有質感,就像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夢幻幽遠。將看似簡單、沉悶的黑白灰色,調和出了高級、靈動而又多變的質感,為影片中那場棋局式的人性博弈加分。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比如小艾在在昏暗的密室裡衣衫黑白交織,反映了她正處於黑白之間(子虞和境州)的交織點之中,看似身為看客,卻影響著這盤棋局。而楊蒼與田戰即將在雨中展開生死決鬥的場景,用的卻是大面積的灰色,而不是更能體現衝突和力量感的黑白,這是因為二人本無殺意,只是各自有命在身,立場不同,不得不進行生死決鬥,大面積的灰色,凸顯了這種身不由己的壓抑和悲涼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影」的故事很簡單,無非就是尋找自我的過程。影片中白色的運用很少,大部分是在灰色和黑色的籠罩之中,也隱喻著在這樣的權謀殺局之中,每個人內心的灰色。

而當我們把海報中的太極圖放到整部電影宏觀來看,每個角色其實都被困在太極圖中,大家不管在黑色或者白色,走來走去無非是變成相反的顏色,依然毫無色彩。每個人不管如何掙扎,都像在太極圖中的黑白點,永遠逃不出去。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就好像子虞心中的灰暗的權力和控制慾,讓他最終湮滅在影子刀下。而最後影子境州也沒有變成“白”,內心不再純粹,成為了另一個子虞。

就像海報宣傳語說的“誰是棋子,誰是棋局”?其實在《影》的故事中,“只有棋子,沒有棋局”。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影》裡面的人物始終繞不出太極黑白的世界,這些角色之間,都互為對方的棋子。就像這太極圖的黑白兩色一樣,互相交織變幻,達成平衡,“影”,“光”,一陰,一陽。對立,亦相融。

張藝謀對於黑白兩色的運用賦予了這部電影簡單劇情下更為深厚的內涵,豐富了每一個人物角色,也昇華了主題,彰顯著張藝謀的東方美學。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好萊塢大導斯皮爾伯格曾說過,張藝謀是可以用色彩講故事的導演。 很多人說張藝謀過於注重形式之美,色彩是形式也是內容,張藝謀鏡頭下色彩的運用其實是張氏美好的反映,也是電影劇情的延伸豐富、人物角色個性的填充以及電影母題的昇華。

張藝謀的色彩成為了一種影像語言,讓電影多了一份獨屬於他的韻味。

“色彩大師”張藝謀:從《紅高粱》等電影解析張藝謀的色彩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