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膝蓋痛怎麼辦?

李阿姨剛剛退休,正規劃著可以和老伴一起遊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可是最近她一上下樓膝蓋就疼痛,坐久了再起來時膝關節也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醫生說這是骨關節炎。

中老年膝蓋痛怎麼辦?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俗稱骨刺、骨質增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關節軟骨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軟骨退變則是引起骨骨關節炎的主要原因。骨關節炎的病因可能與年齡老化、損傷、肥胖超重、內分泌紊亂、骨細胞代謝異常、神經營養障礙、關節局部血循改變等。其中年齡老化是最強的危險因子,其次是外傷和肥胖。

中老年膝蓋痛怎麼辦?

患了骨關節炎怎麼辦?

其實骨關節炎是骨關節生理退變的正常病理過程,隨著年齡增長遲早會發生。50歲以上的人骨關節炎發生率為98%,70歲以上的為100%。它是人生旅途中一定階段的自然現象,猶如人老了眼睛會老花、頭髮會變白一樣,用不著治療。 不少患膝骨關節炎的中老年人,試圖通過忍痛行走、爬樓梯、屈膝及做大幅度左右搖擺等,把骨刺磨鈍,結果卻適得其反。這種病人的骨關節已發生退變,關節面不再平滑了,反覆負重則刺激加重損傷,加重炎症,加快滲出,加重疼痛。爬樓梯時,膝關節負重會徒增4~5倍,搖晃研磨和踩踏不平的卵石路,極易引起關節損傷、扭傷甚至骨折。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鍊,不需要打針吃藥,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是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鍊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

需要提醒的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鍊,會加重病變的發展。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鍊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如何正確運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比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患有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在打太極拳時,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

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 (如蛙泳) 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鍊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鍊,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膝骨關節炎如果錯過了最佳的保守治療窗口期,可以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病時間長短,採取階梯治療。

1、微創關節鏡下清理術:主要適用於關節有遊離體絞鎖或半月板損傷,而關節磨損程度還不算嚴重的病人。

2、截骨矯形術(HTO):主要適用於關節退變程度輕,但關節內翻或外翻畸形明顯的病人。

3、單髁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主要適用於中到重度關節磨損,嚴重關節畸形的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