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铁手团的前身“坞壁”是什么?祖逖竟也曾当过领袖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但真正了解这两个典故的主人公祖逖事迹之人,却又寥寥无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今河北涞水)。祖家世为北州大姓,出了很多食禄二千石的大官。

《神探狄仁杰》铁手团的前身“坞壁”是什么?祖逖竟也曾当过领袖

祖逖 画像

祖逖年少丧父,兄弟六人,共同撑持家业。青少年时代,祖逖生性豁荡,不修仪检,十四五岁还不爱读书,诸兄皆为此忧虑。但他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常派散谷帛以周贫乏,受到乡党宗族的敬重。后来,他博览群书,往来京师,见者都认为祖逖有赞世之才。

晋武帝太康年间(290年左右),二十四五岁的祖逖与刘琨一起任司州主簿。两人英雄相惜,谈诗饮酒,共为豪爽喜侠之士。

史载,二人“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逖)蹴琨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由于二人皆是不羁骑士,常常夜中坐起,纵论世事,互相勉励说:“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神探狄仁杰》铁手团的前身“坞壁”是什么?祖逖竟也曾当过领袖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

由此,可以看出祖逖已经预见国中将有兵灾变起之日。

“八王之乱”后,晋室沦丧。公元311年(怀帝永嘉五年),洛阳陷落。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避乱于淮泗(今江苏徐淮地区)。一路之上,祖逖躬自步行,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疾病的人,衣粮药物施予有急之人。

逃亡途中多遇盗贼险阻,祖逖应付自如,显示出极强的组织、领导才能,被同行诸人推为“行主”。

抵达徐泗时(今徐州市),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祖逖又被征为军谘祭酒,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屯驻。

《神探狄仁杰》铁手团的前身“坞壁”是什么?祖逖竟也曾当过领袖

祖逖 画像

行主,是坞壁首领的称呼之一。又称坞主,营长等。坞壁组织是中国历史上动乱时代的百姓为了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相聚于山林险地,凭险依势,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宗社流民自治组织。坞壁在王莽末年大动乱时代已经出现,到西晋末及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世道混乱,坞壁最为繁盛。“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坞壁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几百家到几千家。首领多由乡里威信高的大族豪强担任。宗族是坞壁的核心构成,而各地流民则构成坞壁的基层组织。因而“招纳流亡”也成为坞壁的一大特色。

此外,在门阀士族把持朝政的南北朝,坞壁也是民间下层豪强一显身手的唯一表演空间,在这样一种且战且耕的组织内部,只有靠义气、信誉、公正以及坞壁主的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和沟通,宗法与恩义是坞壁赖以生存、发展的两大支柱。当然,坞壁日后也成为南北朝政局不稳的重要因素,地方豪强中也有不少人演变为动乱的潜在因子和新一轮门阀的候选人。

《神探狄仁杰》铁手团的前身“坞壁”是什么?祖逖竟也曾当过领袖

司马睿 画像

作为一时人杰,祖逖常怀恢复之志。晋愍帝继位后,下诏命远在江东的司马睿率兵赴洛阳来勤王。

司马睿当时致力于确保江南一隅不失,根本无意(也确实没有足够力量)进行北伐。

祖逖上表,慷慨陈词,司马睿就顺手推舟做人情,给祖逖虚封一个豫州刺史的衔号,象征性地拨调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以充军费,让他自己想办法招募兵士。至于甲胃弓矢、士卒粮马,琅琊王再没有任何支持。

大英雄祖逖本来完全可以在江南依附司马睿,求田问舍享清福。然而,他毅然出发,率先前和他一起南渡的宗族部曲百余家,从京口北渡长江。

《神探狄仁杰》铁手团的前身“坞壁”是什么?祖逖竟也曾当过领袖

祖逖 画像

行至中流,祖逖拔剑而起,眼望茫茫大江,敲击着船楫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感奋。

渡江之后,祖逖屯驻江阴,冶造兵器,招募兵卒。拥有两千多名武装后的士卒后,祖逖开始北进。

当时,长江以北地区属于大乱过后的三不管地区,各处流民和当地住民纷纷建立坞堡武装,自封刺史、太守,看谁力量大就依附谁,完全乱了“王法”。

祖逖纵横捭阖,击败击降坞主张平、樊稚等人。太丘之战胜利后,祖逖攻克谯城。

后来,蓬陂坞主陈川叛归石勒,并引来大魔头石虎的五万羯族精兵,祖逖出战,与赵兵相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