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隋唐至宋,江西禅宗兴旺。南禅宗五家七宗中,就有青原行思之净居寺、曹洞宗祖庭之洞山普利寺(往期已介绍),还有临济宗祖山之宜丰县黄檗山、沩仰宗之宜春市仰山栖隐寺、法眼宗之抚州市崇寿院、黄龙宗之修水县黄龙山崇恩寺和杨岐宗之萍乡市杨岐山普通寺。

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惠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从马祖道一禅师一系分出临济宗、沩仰宗,而临济宗又分出黄龙派和杨岐派;从青原行思一系分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合称为五家七宗。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黄檗山,坐落在宜丰县西北部的黄岗乡境内,主峰海拔1404米,是我国佛教南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江西通志》载:“黄檗山在新昌(今宜丰)西,山使绝顶有寺曰鹫峰。”《新昌县志》云:“黄檗寺,唐名灵鹫,断际禅师道场也。临济宗风遍于海内外,实于兹得法。”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黄檗山原名灵鹫峰,山中的寺庙叫灵鹫寺。相传,灵鹫寺内住着一个和尚,横行霸道,无恶不作,附近的山民不堪忍受他的欺凌,纷纷逃迁。寺院周围的田地日渐荒芜,和尚又唆使看门黄狗到几十里外的乡村去抢粮食。远近山民对恶和尚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后来,希运大师云游至此,施法术降伏了灵鹫和尚,把他和黄狗一起镇压在石塔下,又把身上的黄袈裟朝空中一抛,严实地盖住了荒地。荒地上竟立刻长出了金灿灿的稻谷。从此,出走的山民又回到故土安居乐业。

为了纪念故乡福建省的黄檗山(因之有“天下两黄檗”之誉),希运大师便把灵鹫改名为黄檗,并在此整修寺院,开讲法宗,成为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开山祖,黄檗山从此也成为“临济宗”的祖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希运禅师

希运大师,即断际禅师。希运(?——850),唐代僧人,人称黄檗希运,生于福建闽侯,姓氏不详。出家后,唐开成年间(836-840),希运至宜丰黄檗山驻锡,宣扬直指单传的心要,创立新的禅宗之旨。其弟子义玄,跟随希运禅师习禅多年后,之后往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建临济院,阐扬希运旨义。临济宗遂创立。

宋代,日本僧人荣西和俊艿,先后来华学佛,将临济宗旨传到日本,而朝鲜、越南及东南亚诸国,皆不乏临济信徒。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黄檗山现存自唐以来僧释墓塔200余座,造型各异,工艺精湛。這些塔群中,最有名的是“运祖塔”,又名广业塔。唐大中十一年(857),希运示寂于黄檗,唐宣宗授以“断际禅师”封号,因他是临济宗开山始祖,故简称“运祖”,此塔即为“运祖塔”。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运祖塔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而山中的黄檗古寺始建于唐代。南宋绍兴九年,高宗赐名“报恩光孝禅寺”。明中叶,寺庙被毁;明崇祯二年(1629),有僧人重建。清光绪年间,又毁于火,当时仅存旁殿和观音阁。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历代以来,文人墨客在黄檗山留下不少诗句。宋代倪思《游黄檗山》诗云:“云鹫峰头一万杉,覆盂山下木参天”。宋代文学家刘克庄《黄檗山》诗云:“鹳老巢高木,僧寒晒堕樵,早知人世淡,来往退居寮”。苏辙在《茶花》诗中,写下“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咏叹黄檗山的山茶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祖山——江西宜丰县黄檗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