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我家孩子不喜歡與人打招呼。”

“我家孩子總喜歡一個人玩。”

“我家孩子不喜歡說話,問一句才說一句。”

你家孩子有這些情況嗎?作為父母你是否經常因為孩子的這些情況而擔心和焦慮?你是否有時也會很擔心孩子的性格太過於內向,而交不到朋友?你是否會擔心孩子過於靦腆會在學校裡吃虧?

其實對於內向的孩子,父母並不需要過於焦慮,心理學家對於一些成功人士的研究中發現,約有60%左右的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人,比如像: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奧黛麗·赫本等等,性格內向並沒有影響他們成功,相反他們因為內向性格而具有更高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恰恰促進了他們的成功。<strong>與外向相比,內向並不是一種性格劣勢,只是性格的表現形式不同,父母首先應該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內向的真實原因,從本質出發去理解和幫助孩子!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內向並非性格劣勢

孩子內向還是外向,與三大本質原因有關:

1、大腦前後葉供血模式不同

大腦不僅僅分為左右腦,還存在前後腦的概念,<strong>後腦負責收集信息和主導行動,而前腦負責主導分析信息。前後腦的供血模式不同,活躍度就不同,主導的行為模式也就有差異。簡單來講,也就是誰的供血更充足,誰就更有主導權!<strong>主導權不同,前後腦的工作模式便會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腦回路,腦回路不同,孩子的行為就不同!

科學研究顯示:內向孩子的前腦供血更充足!

簡而言之,其實也就是說明<strong>內向的孩子前腦更加活躍,那麼內向孩子的腦回路則主要是由前腦再到後腦,也就是說內向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更注重分析,在後腦收集到信息後,前腦就開始分析,<strong>分析過後才是具體行動,這與外向的孩子並不一樣,<strong>外向的孩子更多的是採集到信息就行動,所以表現就會更直接!

舉個例子來說,外向的孩子遇到小區裡的叔叔阿姨就會很快的打招呼,而內向的孩子則一般會觀望很久,有可能爸爸媽媽都聊完天準備走了,孩子突然冒出來一句:“叔叔好”,其實這只是因為內向孩子在打招呼前前腦還需要去分析,比如說考慮這個人是否認識,和爸爸媽媽關係好嗎?我該不該打招呼?等等,當前腦完成分析工作才會引導後腦發出具體的行為指令,所以內向的孩子有時候總會給人感覺慢半拍,但並這並不是缺點!相反,這反而是內向孩子的優勢,善於分析,更容易給出正確的解決方案!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內向和外向孩子大腦前後葉供血模式不同

2、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蒂·蘭尼,曾在《內向者心理學》一書中提到,內向的人就像一塊充電電池,他們需要不斷地從內部獲取能量,而社交、應酬等行為對他們而言就像是耗費電能的用電器,參與的越多,時間越久,他們越發的疲憊。而外向的人則更像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只要有外部能量陽光他們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得能量。

所以與外向的人相比,<strong>內向的人更喜歡安靜和獨處,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更容易獲取到足夠的能量,而這也會讓他們覺得更舒服。

而<strong>外向的人則不同,社交也好,外出活動也罷,這種外部的力量會幫助外向者獲得更多的力量,所以他們會更傾向於外出活動,也喜歡錶現自己,對外向者而言,這些方式才更加適合他們!

如果強迫內向者去表現,或者逼迫外向者去安靜,都可能會給被迫方帶來不適,影響他們的最佳狀態。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3、大腦中分泌的兩種神經遞質不同

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還有一點很本質的區別就是他們在大腦中分泌的兩種神經遞質不同。

<strong>內向孩子大腦中分泌較多的神經遞質是乙酰膽鹼,而外向孩子大腦中分泌較多的神經遞質是多巴胺,這兩種不同的神經遞質作用不同,最終導致的行為也不同。

多巴胺是交感神經的養料,乙酰膽鹼是副交感神經的養料,而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分別是主管活動和休息,所以對於外向孩子而言,他們的大腦中分泌的多巴胺更多,所以在交感神經的作用下,他們顯得更加活躍,更加好動,而內向的孩子則相反,他們表現出的行為則更加安靜,更加喜歡獨處。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大腦分泌的兩種神經遞質不同

通過以上三點,我們瞭解到孩子內向還是外向的三個比較本質的原因,也知道了孩子內向其實與腦部發育有關,那這是否也說明內向是天生的,先天行為呢?

其實也並不全是,<strong>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源於先天氣質,但是更多的在於後天環境的影響,這也包括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許你的孩子只是靦腆,害羞,但是父母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很有可能會讓他們變得不願意與父母溝通,也不願意表現自己,甚至自卑、膽小。

內向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因為內向衍生出自卑、不願正面溝通、拒絕正向表達等行為,父母可能就需要注意了。一旦遇到類似的問題,作為父母,就需要及時找找原因了。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內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衍生出其他問題

父母的5種行為容易讓孩子變得更“內向”!

1、缺乏陪伴

父母平日裡的關注度更多的放在工作、家務、生活瑣事中,無形中可能就會疏忽孩子,缺乏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在需要傾訴時,遇到問題時,希望得到父母肯定和幫助時,第一時間總是見不到父母,久而久之,他們會更願意自己去做一件事,看似更獨立,但也缺少了與父母之間高質量的情感聯結。

2、行為忽視

孩子總喜歡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尤其當孩子在學校得到了表揚,或者突然自己完成了一項任務,孩子往往會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興沖沖的拿給媽媽看,媽媽卻說我這會忙著做飯,沒時間看。孩子再去找爸爸,卻發現爸爸一直忙著玩手機,根本沒有認真看他的畫,無形中孩子就被忽視了。

<strong>一來二去,孩子便會漸漸拒絕向父母表達自己。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孩子可能更願意自己一個人去做某件事,遇到問題也不願意向父母傾訴了。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父母忽視孩子容易讓孩子變的更“內向”

3、敷衍孩子的問題

小孩子總會有很多的問題,

父母總會有一個誤區,覺得小孩子的問題大多都很幼稚,甚至在孩子問出一些問題後,因為覺得天馬行空就不願意去回答,或者敷衍孩子。

其實孩子都是敏感的,尤其是性格本身偏內向的孩子,他們會更容易察覺父母的行為。當孩子問出一個或多個問題時,他們真實的希望父母能夠解答他們的問題,但是如果父母因為不耐煩或者其他原因敷衍孩子的問題,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漸漸失去發問的興趣,和父母的溝通也會變得被動。

4、不恰當責罰

父母懲罰孩子在很多家庭都可能會存在,如果是孩子做錯了,恰當的懲罰可以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但是很多家庭往往存在對孩子的不恰當責罰,甚至會拿孩子做為引子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

我曾經就見過一位母親,因為出門時與別人有口角之爭,回家的路上就一直罵孩子“沒有出息,不好好學習。”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

情緒轉嫁的行為,不僅傷害孩子,也傷害親子關係。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當孩子因為靦腆、內向不願與人打招呼時,父母常常會對孩子說:“你真沒有禮貌。”這其實也是因為不瞭解孩子而對孩子行為做出的錯誤解讀,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更多負面情緒。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不恰當的責罰可能會讓孩子出現自卑、膽怯等問題

5、評價焦慮

對於內向孩子而言,他們本身可能並不活潑、有時可能會表現出靦腆、容易害羞等情況,而父母或其他親朋好友有意無意中給孩子過高的期待或者與性格相反的評價,就有可能加重他們內心的焦慮和心理負擔,這種情況也叫做“評價焦慮”。

假如家裡來了客人,父母希望孩子能夠主動打招呼,甚至希望孩子能夠表演才藝,如果孩子不配合,父母可能就會在親朋好友面前說:“這個孩子太內向了,讓他做什麼他都不願意。”

<strong>其實父母無形中的一句話,可能就會給孩子帶來過多心理負擔,甚至孩子有可能正在做心理準備是否要出來打招呼,但是父母這樣一說,往往會打擊孩子本有的積極性。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不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

當然不僅僅是以上這5種情況會讓孩子變的更加變得“內向”,還有很多行為也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父母一方面要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法,避免把外向的孩子變得“內向”,也要避免讓內向的孩子更加“封閉自己”,另一方面,父母要注意去挖掘內向孩子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他們的優勢,幫助內向的孩子更好的表現自己。

激發內向孩子的潛能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將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歸納為12點,分別是:內心生活豐富、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思維和藝術、情商高、更精通談話的藝術、樂於自處、態度謙虛、更容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遵紀守法和待人友善。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挖掘孩子的潛能

書中提到這麼多潛在優勢,並非需要家長逐一幫助孩子們去挖掘,只需要結合孩子的特點選出其中最重要的一到兩點去深耕即可。但不論父母選擇怎樣的方式,都需要注意以下3個方面,這會幫助父母更好的釋放孩子的潛能。

1、接納孩子的內向性格,別把它視為洪水猛獸

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本質性格,是父母需要做的第一步。“孩子內向沒什麼不好,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優秀。”父母需要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內向,不給內向貼上負面的標籤,不強迫孩子變得外向。

只有當父母<strong>真正的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理解和尊重孩子,才有可能贏得內向孩子的信任,也會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才會有可能挖掘出孩子更多的優勢!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接納孩子,尊重孩子性格

2、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當父母不再把“我的孩子很內向、很靦腆”掛在嘴邊其實就已經進步了一小步,但更好的方式其實是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從小告訴孩子你和每一個孩子都一樣,只要努力你就會變得更優秀!或者告訴孩子勇敢的突破自己,你會發現這件事並沒有這麼難。

漸漸的你會發現<strong>孩子們會在你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心理暗示帶來的積極效果。

心理學家巴普洛夫曾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簡單的解釋就是:雖然你對於孩子的暗示是無形的,但因為這種主觀印象已經根植於孩子的腦海裡,所以當孩子再去做某件事時,<strong>潛意識中就會有所暗示,也就是會朝著你暗示的方向繼續努力,這足以見得父母的肯定對於孩子而言有多麼的重要!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3、挖掘孩子的優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父母挖掘孩子的優勢,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也會讓孩子更快的找到自己的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這種因為優勢帶來的影響力是不容忽略的,積極心理學家莉·沃特斯曾說過如果優勢足夠明顯,它的光芒就會蓋過劣勢,讓後者變得無足輕重。

所以<strong>父母應該結合孩子的性格特徵、挖掘孩子的優勢,去尋找適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儘可能的展現最佳的自己。

孩子內向、喜歡獨處,父母明白這3點,輕鬆挖掘孩子的性格優勢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可以幫助孩子找到更多自信

總結起來,內向並非性格劣勢,相反內向的孩子反而具有更多的潛在優勢,父母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讓孩子衍生出其他問題,同時根據孩子的特點,去挖掘孩子原本的優勢,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感,表現出更好的自己!

<strong>你的孩子內向嗎?遇到內向孩子一定要善用正確的方式,才能儘可能的發揮出內向性格的真正優勢。

我是陽媽 ,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