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封閉針"的認識誤區



走出


湯晴,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藥劑科


可能很多人一聽說打"封閉針",就會認為"封閉針"只能暫時減輕疾病症狀,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擔心打了"封閉針"後,從此一直要打下去,不能停下來,還擔心有副作用。其實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前段時間因為右肘疼痛,被診斷為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熱療、磁療了兩個治療週期仍不見好,醫生建議我"打一針封閉吧",我當時疑慮重重,這只是止止痛而已,並不治本啊!可等我經過封閉治療以後就明白了,還還真不是簡單的事兒。


在瞭解"封閉針"之前,我們先說一下這個"網球肘"。網球肘,醫學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是由於肘關節反覆機械性刺激引起的無菌性炎症,症狀多為提重物或者前臂旋前、背伸造成局部疼痛加重。除網球肘之外,還有肩周炎、腱鞘炎、腰肌勞損、腰椎棘上韌帶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症等以及各種滑囊炎,它們共同的病變,即軟組織損傷和無菌性炎症。對此,醫生常常選用封閉療法,也就是打"封閉針"。 所謂封閉療法,通常就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糖皮質激素和局麻藥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肌肉、關節、筋膜、肌腱以至椎管內等處都可以進行封閉注射。


走出



1. 糖皮質激素:作用廣泛而複雜,作用隨劑量不同而異。生理情況下所分泌的糖皮質激素主要影響物質代謝過程,超生理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則還有抗炎、抗免疫等藥理作用。糖皮質激素運用於封閉治療中就是利用它強大的抗炎作用,能對抗各種原因如物理、化學、生物、免疫等引起的炎症。在炎症的早期可減輕滲出、水腫、毛細血管擴張、白細胞浸潤及吞噬反應,從而改善紅、腫、熱、痛等症狀;在後期可抑制毛細血管和纖維母細胞的增生,延緩肉芽組織生成,防止粘連及瘢痕形成,減輕後遺症。常用的藥物有:強的松、可的松、潑尼松龍、去炎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2. 局部麻醉藥:簡稱局麻藥,是一類以適當的濃度局部應用於神經末梢或神經幹周圍,能暫時、完全和可逆地阻斷神經衝動的產生和傳到,在意識清醒的條件下使局部痛覺等感覺暫時消失,而對各類組織無損傷性影響的藥物。常用於局部封閉的藥物有:普魯卡因、利多卡因。


走出


關於"封閉"通常存在以下幾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封閉針"只能暫時減輕疾病症狀,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為封閉針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的糖皮質激素,有著強大的抗炎作用,醫生正是利用它的抗炎作用來對抗各種原因如物理、化學、生物、免疫等引起的炎症。從這一點看,卻是是從"根本"——也就是病灶處解決炎症問題。


誤區二:打了"封閉針",不能停下來


打過"封閉針"以後是否老是要打呢?我們知道,這類激素並不存在成癮性。但長期應用可產生習慣性及依賴性。習慣性是由長期反覆使用激素來緩解症狀,形成條件反射,停藥後即感到難受或恐懼,此時給少量激素後,症狀便迅速消失。依賴性是某些疾病使用激素治療後,症狀完全控制或部分緩解,突然停用激素或較快地減少劑量,原病即復發或者惡化,出現所謂"反跳"現象。這兩種情況均在長期、大劑量、反覆應用激素後才可能出現。骨科應用封閉療法,一般根據病情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一般連續不超過3~4次。如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很長,所用的劑量也很小。所以,完全不必擔心會成癮。


誤區三:打了"封閉針",會有副作用


糖皮質激素與其它所有藥物一樣,是存在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體形改變,皮膚多毛,甚至使女性患者長出鬍鬚;並可導致人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傷口癒合速度減慢;還可加重胃腸潰瘍,誘發高血壓、精神病、骨質疏鬆、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但這也是長期、大劑量反覆應用後才出現的現象,一般短期的局部封閉治療,不會引起這些反應。為了安全起見,醫生對於患有較重的高血壓、胃腸潰瘍、糖尿病、精神病等病人,總是慎重使用。


通過對治療方案的正確瞭解,以及對治療藥物的正確認識,我們終於還"封閉針"一個真相,走出認識誤區,讓適合的臨床病症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