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乡村里的孩子又有机会下田捉鱼了

花开花谢,麦黄稻熟,乡村里的四季,都有让人惊喜的发现。对于我的童年来说,冬天的杨桥,草木凋蔽,天气虽然冷,却又不下雪,实在无趣。只有可以上山下水的夏天,才是最美好的季节。


最有乐趣的,当然是抓鱼。但早在芒种小满之际,水田里都插上秧了,这时候的秧苗,根茎尚未长牢,是绝对禁止小孩进去的,所以要抓鱼,是个难事。那时候,还没兴起稻田养鱼,所以偶尔见到的鱼,都是野生的。孩子们到水田里逮鱼,纯粹是给生活带来一点小惊喜。

夏天雨水多,动不动把田里灌满,为了不让秧子没了顶,当然只能打开田埂上的缺口放水。大雨来临之前,田野里到处是农民匆忙的身影,打开缺口,保住秧苗。等到雨终于下得小一点了,走在田埂上,到处是哗哗的水声。这时候,便拿出家里的鱼号子,实在没有,拿一个深底的鸳篼或者禾筛子,架在放水的缺口处。水田里的鱼儿,顺着流水冲出,正好落在里面。过些时候,只管去捡鱼就行了。


在杨桥,家里有鱼号子的不多,大多临时用鸳篼或者禾筛子去接鱼。鸳篼是一种用篾条编的撮箕,形状跟普通撮箕相似,但编得比较粗糙。鸳篼大多拿来挑土或者拾粪,所以有狗屎鸳篼的说法。鸳篼篾条间有孔,易于漏水,接鱼是个好东西。禾筛子也是用粗篾条编的,孔大,边筐比较高,平常主要用来筛还没有除去禾叶的粮食。接鱼的时候,在筛子里放一把杂草,可以缓冲水流的冲击力,防止把鱼冲出去。风停雨住,跑到田缺口,从筛子里捡出两条小鲫来,也可以兴奋半天。

(鸳篼)

夏天来了,乡村里的孩子又有机会下田捉鱼了


(禾筛)


夏天来了,乡村里的孩子又有机会下田捉鱼了


说到田缺口,还有一个在稻田里捉鱼的方法。由于水流长年冲击,田埂缺口下面,就会冲出一个水凼,比整个水田里的水都要深,我们一般叫它田坝缺。鱼都喜欢呆在水深的地方,如果遇上连续天旱,田里水位下降,鱼们都会被迫留在田坝缺的水凼里。这时候,只需要把水凼拿泥巴筑一个小坝隔断,再把水舀出去一部分,就可以“捡干鱼”了。

当然,夏天也是下小河沟摸鱼、摸螺丝,扳螃蟹的好时候。我去上学的公路边,就有一个小河沟,常常在上学路上,走着走着就跑到河沟里去了。那时候夏天都穿凉鞋,或者干脆不穿鞋,下河沟很方便。下到河沟,要么筑坝舀水抓鱼,要么一路扳开沟里的石头寻找螃蟹。抓来也吃不了,玩一玩,突然想起该去上学的,于是赶紧扔了,往学校狂奔。迟到了,就得“站黑板”……(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