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雁圓: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腦”,讓法律觸手可及

2019年12月7日,由華東政法大學和律新社共同主辦的“重塑價值鏈接創新數字法治”第四屆新興法律服務業高峰論壇上,擎盾數據總經理、首席運營官梁雁圓作了“法律人工智能大腦”的主題發言。他表示,

公民法律意識的覺醒,才是整個法律界最關心的問題。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腦”才能讓法律服務更加高效、專業、普惠,最終讓法律服務觸手可及。律新社將其演講內容整理如下,與各位讀者分享。

梁雁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

各位領導、嘉賓下午好!今天非常榮幸能來到第四屆新興法律服務業高峰論壇,感謝律新社還有華東政法大學的邀請。今天我代表擎盾數據就“法律人工智能大腦”主題與大家進行分享。起初看到這麼一個命題的時候,我在想法律科技的現狀和趨勢到底是什麼?可轉念一想,我又覺得很欣慰,因為這個命題和公司的願景完全一致。

我們擎盾數據是一家已經在政法領域深耕十年的法律科技企業,我們公司的宗旨就是打造最強的法律大腦,讓法律觸手可及。通過數據、支持、工具加上算法進行四位一體法律AI平臺的打造,以法律AI機器人、智能的預判模型、法律大數據等相關產品,實現更加高效、專業、普惠的法律服務,精準的做到人和法律知識、人和法律業務、人和法律專家的連接,最後實現法律的觸手可及。

梁雁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

這樣的願景下,我覺得我們非常符合現在法律科技在司法行業的現狀。因為包括上午和下午的各家公司其實都在為我們社會的法律大腦作貢獻,包括區塊鏈也好、AI也好還是律所的科技化也好,都在為我國的法律大腦作貢獻,這個法律大腦也不是我們擎盾數據一家公司能夠單獨建立的。

基於美好的願景,我們怎麼一步一步實現?下面我會從這兩個方面進行簡單的介紹:

  1. 什麼是法律人工智能大腦?


  2. 法律人工智能大腦如何賦能智慧司法行業?

典型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我們公司對法律人工智能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探索,五年間,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和技術團隊在定義上對於法律AI作了界定,我們認為法律人工智能大腦也應該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是可識別、可計算、可解釋、可理解的推理架構,也就是說我們的法律人工智能大腦必須具備法律推理能力。

梁雁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

為什麼要可識別、可計算、可解釋?我重點解釋一下“可解釋”。當我們2015年作出同案不同判的預判時,很多人都會發出質疑,怎麼確保預判是準確的?在當時,存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其是否具備可解釋性?如果是基於大量的判決書計算出來的結果,雖然從數據統計來說會比人更準確,但是如果不具備可解釋性,就經不住任何挑戰。所以在設計法律大腦過程中,通過分層標註識別引擎、任務定義子引擎等方式,我們搭建了一個左腦。而右腦則是在座所有法律界人士你們的知識,這是我們基於動態事件圖譜的知識體系,其實是一個數據加上工具與知識形成的

三位一體的知識圖譜。

我在跟最高人民法院的領導探討知識圖譜建設過程中,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AI構建的關鍵在於底層知識圖譜的構建,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如果沒有持續地投入,沒有法律從業人員和AI技術人員的跨界融合,我們的知識圖譜就不可能搭建。

俗話說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法律AI這個領域如果沒有法律工程師夜以繼日地對數據進行標註,將法律條文逐字解構,對裁判文書進行逐句分析,法律人工智能都將會是空穴來風。

這就是我們對整個法律人工智能大腦的定義。

梁雁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

有了這個大腦之後,我們先定義一下目前大腦處於怎樣的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分為弱人工智能階段、強人工智能階段、超人工智能階段,超人工智能階段大家科幻片都看過了,比如像“天網”這類人工智能已遠遠超越了人類。其擁有龐大的計算器與強大的AI,並且有基於區塊鏈基礎的分佈式數據,還不可消滅不可篡改。基於這些前提下,的確可能會創造出超人工智能,但目前整個行業確實還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

大家可以想想看,現在身邊的人工智能都還處於感知人工智能階段,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只是替代了感官系統的識別,智能性並不是很高。即使人臉識別的技術能替代一個看門員,也不過是本來需要一個保安的崗位上,現在變成了人臉識別的門禁。從創造的社會價值上而言,人工智能也只是替代了一個一年可能五萬元不到的守門人的社會價值。但是你要知道,我們在座的律師、法官都是高端的職業者,如果法律人工智想要做一個助理輔助他們,甚至替代他們的話,這其中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基本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對應的工作工種來說,差異非常大。所以構建法律人工智的難度非常高,我們也召開過很多論壇,大家都達到一致的共識,就是法律AI太難了,

因為法律這個領域本身的數據非結構化,缺乏大量的基礎數據,而法律又是非常講究邏輯的學科,所以目前在邏輯推理階段,我們會將數據存儲在精準的專業領域,否則整個行業無法取得太大的突破。

梁雁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

在推理階段中,我們對推理也進行了定義,包括1-6級的推理。1級的推理簡單就是分類,在我們最擅長的領域中,可以分辨出每一個問題的類型,比如這個問題是程序類的問題還是實體問題,這就是最基本的第一級推理,就是分類能力。

然後需要擁有規則引擎的演進推理能力,這要求我們對法律法規、對法律邏輯進行解構,根據法條定義的規則進行推理。比如當事人是否具備某種條件、他的行為是否合法等,這也是比較簡單的推理。

接下來需要進行探索的是批評推理與批判推理。

在我們定義的法律人工智能大腦中,它必須要具備多輪對話的能力,因為我們內部將法律人工大腦定義成一個智能體,這個智能體是一個會利用AI對律師進行輔助的律師助理,所以其應具備能夠跟你溝通對話交流的能力,並且能夠具備對上下文理解的能力。

第三是要有一些智能決策能力,因為法律終究還是規則,需要有人進行決策。

最後需要的是多模態的交互能力,利用5G、物聯網的一些硬件,與用戶進行更豐富的交互。

我們對AI能力進行了專業佈局,雖然近兩年來,大部分人會感覺法律AI的熱度已逐漸消退,但這正是因為在科技浪潮趨勢模型中,目前AI處於泡沫擠出期,即將會迎來爆發期,在這個爆發期來臨前需要經歷艱難的寒冬,因為這段時期要不斷地修煉內功,要積累數據、積累場景、積累流量,這樣才能厚積薄發。

我們為什麼要從諮詢切入?因為對於法律這個領域而言,入口就是諮詢,法律知識不是一般的知識,當事人需要進行一些初步的瞭解。而在瞭解過程中,是否可以使用機器代替律師、代替法官,答覆一些最基本的、常識性的法律問題呢?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在一個律師和當事人的諮詢過程中,當事人可能有50%-60%的時間都在問很基礎的問題,甚至是基本的檔案信息。如果我們能用機器替代律師完成這個過程的話,我們的效率將會大幅提升。

梁雁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

在應用階段,我們搭建了PASS層AI能力開放平臺,為社會開放我們的法律AI能力,SAAS層是我們自營的產品,而流量層我們也有探索與一些平臺合作,提供面向社會化的服務,最終實現社會化的流量轉換。這個金字塔現在就是跟目前的投入產出比相關,目前我們的投入與跨平臺比較多,我們的流量比較少。但隨著不斷地投入,我們的流量會越來越多。其實,我覺得法律科技企業之間並非競爭對手關係,公民的法律意識才是我們真正的競爭對手。在美國,每一千人就有一個律師,但我國可能一萬人中都難以尋到一個律師。在出現這麼大的法律專家服務人員缺口背景下,如果公民的法律意識覺醒了,我們短時間內是無法培養出這麼多法律服務人員的,這麼多的法律服務需求必然需要藉助AI、區塊鏈等基礎建設,去提高法律服務的效率。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目前搭建的法律大數據平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構建一個法律人工智能大腦,面向所有的民眾、企業和法律工作者,實現人和知識、人和業務、人和專家的鏈接。為什麼要實現這三個鏈接?因為法律場景無非是解決三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怎麼辦,然後知道去哪裡幹,最後知道找誰幹。我們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做智能化鏈接的人,我們不需要一定要把合同審核、合同制定以及存證這些業務都幹了,而是希望老百姓用最低的成本,就可以尋求到相應的法律服務,我們來做流量,讓法律觸手可及,讓所有人都能夠有

維權的意識,讓大家的案源變得更多。而不是在現有的存量市場中相互爭奪案源,這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我們公司的願景。

那法律人工智能大腦該如何賦能司法行業呢?目前我們有八大場景、四項技能、七種載體,在司法領域已經進行了全方位覆蓋。在南京舉行的司法部機器人展會中,我們代表了七個省份的司法局省廳進行展示。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法律服務機器人,都由擎盾提供。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目標就是要讓法律機器人遍及祖國的大陸,讓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夠以最普惠、最便捷的方式去得到法律服務。

今天的論壇的主題是區塊鏈,我也談談我們在區塊鏈問題中的思考。我們認為,不需要“神化”區塊鏈,其實沒有區塊鏈所有的流程都能正常運行,不過擁有區塊鏈之後,效率會更高、服務會更便捷。對於區塊鏈與AI的結合,有人曾開玩笑說:“AI加上區塊鏈可以消滅人類。”這是區塊鏈3.0的終極願景,目前我們還處於區塊鏈2.0智能合約的初級階段,大家不必恐慌。

梁雁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

在法律人工智能的公民法律服務這個概念提出來之前,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都聽到過公民法律畫像的概念。所有人一生中都有機會享受很多不同的法律服務,每個人接受法律服務的痕跡數據形成的檔案,就是所謂的公民法律畫像。目前沒有一家單位可以將公民法律畫像導出,也無法對其進行加工和應用。擎盾在各個領域通過法律服務機器人在構建這個檔案,構造小法鏈、形成各個節點、聯合司法部等官方機構,希望能通過AI的智能交互,讓老百姓能夠找到最適合他的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專家,匹配到適合他的法律服務資源。區塊鏈只是我們數據存儲的手段,關鍵在於我們的數據到底能否在這個場景中得到更多地沉澱,讓更多的老百姓覺醒法律意識。而公民法律意識的覺醒,才是整個法律界最關心的問題。

我也相信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腦能讓法律觸手可及,相信這也是大家的共同願景。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