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易經的‘‘四象’’?

君一易經大義


傳孔子為《易經》作傳,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版本的“初始版本”,其實,許多人已經發現,孔子作傳這事也是後人假拖來的,並非真的是孔子一人作品,《易經》是經過許多人的豐富、發展來的。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這話本身是大衍法的占卜方法,也就是俗稱的口訣秘籍。一般來講,50根筮草取1根為太極,餘49任意分兩撥,這就是太極生兩儀,然後四四再分,這就是四象……按道理來說,天地大數為55,筮草占卜卻取了50,為什麼這麼做,不得而知。關於四象,說法也是不一而足,為什麼要以四四分,說法眾多!

在《易經》中有個少陽,老陽,少陰,老陰的說法,這也被稱為四象,也有人說是春夏秋冬四時,現在被普遍接受的就是這種說法。最初的《易經》並沒有和陰陽五行結合,它是一本純粹的占卜書籍,後來經過孔子、陰陽家、道家等學派的發展和深化才有瞭如今的《易經》,而儒家核心思想之一“生生之德”也是啟發於《易經》,所以,《易》並非是道家專屬,縱觀整個春秋戰國以及前後時代的著名學說或者學派,都會發現《易經》的蹤跡。

《易經》如此厲害,那作為這本經書的重要概念“四象”當然極其重要。《易》可追溯到夏朝時期,而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靠“農耕”起步的歷史淵源的大國,所以不可避免的,《易》最初的產生也是與農耕有著密切關係的。既然種田,那定然要看四時,初夏秋冬是基本單位了,二十四節氣、陰陽五行、天干、地支……這些在我們看來玄之又玄的東西都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也許他們最初並沒有用的現在看到的這麼複雜,只是被各種組合、提交、上升、抽象之後,也就越來越難理解。



古代哲學思考


開門見山,四象根本於河圖的數學邏輯模型。然而估計以題主的本意,此問題改為:什麼是周易古經的四象?因為易經本身是:周易古經+易傳。繫辭已經把四象的根本說得明明白白:易有太極,是生二儀,二儀生四象。然成書於文王時期的周易古經是沒談及四象的根本源泉,因此估計題主是問這個了。

近代全球精神分析領域最勁抽的人物:弗洛伊德說過--研究人類的精神世界最重點是研究人孩童時的精神世界。中國諺語講:三歲孩子定八十就是這個意思了。同樣,研究易經的四象最根本是研究易經的源本。相傳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15000年前,黃帝的老祖宗伏羲皇天下時得長江浮現飛天器(龍馬)贈河圖,由此啟發易之八卦。這個就是易經的源頭,再加上後來黃帝之時(考古證實非大禹時)得洛水昇天神龜所贈的洛書共為易經的根源。

在繼續解釋河圖之於四象時,要講下為什麼周易古經是卜筮書?因為河圖與後者洛書是籠牢宇宙萬物的信息符號,而卜筮則可知天下事,正如孔明概嘆姜太公講:其可為卜盡前世來者今生事。言下之意是:普天下之事無不已於姜尚的心中了。因此周易古經才選擇以卜筮來演繹河圖洛書那籠牢宇宙萬物的功能,這個智慧在夏代之時的連山易就是這樣了。這樣看來:這些嘲諷易經只是本卜筮書而且是他們所能理解的卜筮的磚家們實是比食屎還搞笑了。

話回四象,其起於河圖之數與方位。道教的洋洋灑灑不計其數的經典中有本奇書叫《道樞》,樞即樞紐之意,也就是一本闡述道教的“中樞神經”的作品。書中就講:老陽、老陰、少陽、少陰此四象之數是為河圖--2、1、3、4。於方位是:北、南、西、東。所以講:易在十里八千里的遙遠的源頭就已經存在四象,繫辭是加以闡發而已。河圖之數與位詳細見下圖…

河圖的奇偉之處是:上南下北,奇怪不?科學證明在距今大約50000年前,地球不知為什麼突然發生兩極顛轉,即是說此時就是上南下北(與河圖一致),剛好與現時的上北下南相反。此時地球發生很多奇異事件,最著名之一便是:人類即現代人忽然出現,請專家大佬們高抬貴手放我一馬,不要將人類與類人類混為一談,也請尊重科學精神,人們訖今還未找到直接過渡到人類的化石實證,所以人進化論只是假說,科學真理的成立需要證據,這也是筆者說人類突然出現的緣故。

至於到了那遙遠得十里八千里的後世,將四象配四季,又或將四象配上窮蒼的四大星秀群(分別是-青龍,白虎,龜蛇,朱雀),又將其納入五行,這些都是很後期(相對)的事情了。好吧到此,希望能幫到題主。


洪範書齋


所謂,妙用法乾坤,修真得訣竅:和合四象,五行攢簇論,是道家修身養性的一種境界。

《易經》原於九宮八卦的基礎理論,其中的“四象”是用直覺表象,來演繹其代表抽象的含義,無極〇、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萬物緣起自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形成發展過程。四象八卦五行是一個互相關聯的有機結合體,互相之間有生克,既有矛盾又有統一,誰也離不開誰,緊密配合天衣無縫的整體。也代表東、西、南、北、中的四個方向屬性,東方五行是甲乙木、青龍;南方五行是丙丁火、朱雀;北方五行是壬癸水、玄武;西方五行是庚辛金、白虎;中方五行是戊己土、大地土是與乾坤相對應的關係。



手機用戶5498255127


《易經》卦辭爻辭找不出“四象”二字。

是《易傳》解《易經》八卦,有“四象”之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傳》還有《象》篇,附於《易經》六十四卦卦辭爻辭之下,其中,專解卦象的後人稱“大象”,專解每一卦爻辭的稱“小象”。

象,象徵之意,根據每一卦的卦符,每一卦的六個爻符的排列位置,講解“象”什麼。又根據每一卦卦名的漢字字義,解釋“象”什麼。如乾象天、象陽、象馬、象首,等等。

後人的解釋,“四象”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其根據是《易傳繫辭》的大衍之數演算八卦,所得數“九”老陽、“七”為少陽,“六”為老陰、“八”為少陰。凡占卦所得爻,其中有為九即老陽、有為六即老陰,必須變為相反的爻,即陽變陰、陰變陽,成為另一卦,這叫作“變卦”。

然而,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帛書《周易》卻大不一樣,其《易傳繫辭》無“太衍之數五十”演算八卦的文字,且無“太極”、“四象”,而是“大恆”、“四馬”:“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馬,四馬生八卦”。

還有,帛書《易傳》無《象》篇。

因此,也就不存在“四象”之說。

帛書周易,顛覆了兩千年易學觀念。


有話少說


《易經》中四象指的哪四象,而易經中四象生八卦又是怎麼來的。

《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經》。四象繼而產生八卦,八卦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到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後的狀態。

原始有太極,太極即陰陽未生渾茫廣大之氣,太極變而產生天地,是謂兩儀;兩儀變而產生木火金水,是謂四象;四象變而生生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因此有了《周易自測牌》六十四卦;遵循《易經》之道即能趨吉避凶,而造成偉大的事業。

四象在中國早期文化中指《易傳》中的老陽,少陰,少陽,老陰,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又指四季天然氣象為:春、夏、秋、冬。在秦漢以後逐漸指代源於遠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的群星,也稱四神、天之四靈,四聖將。

易傳四象與星宿四象相互融合,青龍表少陽主春,白虎表少陰主秋,玄武老陰主冬,朱雀老陽主夏。

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鮮極度受重視,這些國家常以四聖、四聖獸稱之。

四象又衍生出來了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四象實則萬物從開始的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中產生的四種事物,如同《易經》四象被引為五行說中的四行,被引為二十八星宿的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如同八卦到文王六十四卦,乃至傳承至今日的《周易自測牌》六十四卦一樣。

——《周易自測牌》工作室作品


周易自測牌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卦卦相疊,八八六十四卦成。

其實不用描述的太複雜,萬物歸類而己。按其屬性歸類,兩儀兩類,四象四類,八卦八類。

同一類中,屬性近同,又有相異。分類越少,同類相異越大;分類越多,同類相異越小。

分類便於事物總結分折。比如男女一陰一陽兩儀,兩大類基本概括人的屬性,而男人老少不同,女人老少不同,則老男為老陽,少男為少陽,老女為老陰,少女為少陰。成四象,以此類推,如此而己。


晃晃悠悠的時候


在對易經的傳統認識中,將少陰、太陰、少陽、太陽稱為四象,這四象的意義在單獨對它們解釋時是難以說清楚的,必須把它們放在整體中來認識和理解。

本人對易經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對四象的認識也必須從頭開始,圖5、23是本人對傳統小方圖的新詮釋,也是對易經結構與陰陽的新詮釋。

從圖中可以看出,太極就是A圖的無限循環,由這個循環分解出兩儀,就是B圖上升的陽儀和下降的陰儀,這是兩個本質屬性;由兩儀分解出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如圖C所示,這四象就是將兩儀的每一儀再分解成兩儀,當然這個兩儀中有本質屬性也有相對的屬性,形成了四象的結構;同理可以得到八卦的形式如圖D所示。

這裡論述的是從太極到八卦的分解過程,這個過程與結構一定對應著事物運動的意義,下面從事物運動週期的角度詮釋這個過程與結構:

太極是一個整體,是整個事物運動的全過程;“無論什麼事物的運動過程都是兩種狀態,一種是顯著變動的狀態,一種是相對靜止的狀態。”兩儀就是這兩種狀態,如圖B所示,陽儀是顯著變動的狀態,是上升的狀態,是陽剛、激烈的運動狀態,陰儀是相對靜止的狀態,是下降的狀態,是陰柔、和緩與迴歸的運動狀態,兩種狀態構成了事物運動的全過程,也就是太陽與太陰的過程。

在這兩種狀態中再分解出兩種狀態,就是四象,就構成每一種狀態裡面相對的兩種狀態,就有了太陽裡面的少陽,太陰裡面的少陰,這是兩種相對的狀態。將圖C的形式用事物運動週期的形式畫出來,如圖1、1所示。圖中的四個階段表示了事物運動的四種狀態,也就是四象的狀態。其中的太陽與少陽構成兩儀中的陽儀,少陰與太陰構成兩儀中的陰儀。陽儀是事物運動的發展與上升的階段,是顯著變動的階段,陰儀是事物運動基礎的,向下迴歸的階段,是相對靜止的階段。這樣的運動構成事物運動的一個週期,不斷的循環構成太極。

少陽是事物運動剛剛開始發展的階段,運動還不十分激烈,所以是少陽,到了太陽就是事物運動的最激烈階段,也是最高峰階段,所以是太陽。少陰是在事物運動最高峰之後的迴歸階段,是向下的運動,趨向最後的靜止狀態,所以是少陰,太陰是事物運動的相對靜止階段,是最平穩的階段,也是事物運動的出發點,所以是太陰。

至此,將易經中的四象與事物運動的狀態結合在一起,得到對它的整體認識,如果有愛好者想進一步瞭解其中的詳細內容,可以收看本人在今日頭條上的《易經新論》連載。有不同意見可以商榷。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易經》卦辭爻辭,根本無“四象”之說。

是抂名孔子《易傳》解八卦,才有“四象”,並有專章《象》,附在《周易》的每一卦裡解釋卦象,解釋卦辭的稱“大象”,解釋爻辭的稱“小象”。

《易傳,繫辭上》有,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然而,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帛書周易,《易傳》與《周易》是分開的,且僅《繫辭》名同但文字不同,其它章完全不同,根本就沒《象》章。

帛書《易傳,繫辭》不分上下篇,無“太極”,“四象”,而是“大恆”,“四馬”,且通行本《易傳》的“象”字,在帛書本里全為“馬”字;

是故《易》有大恆,是生兩儀,兩儀生四馬,四馬生八卦。

三國虞翻注《易傳》:太極,太一也。分為天地,故生兩儀也。

這說明,三國之前,還有一個“太一”生兩儀的版本。

《呂氏春秋,大樂》不是論八卦而是論音樂,有太一生兩儀,不過沒“四象”;

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

太一,太極,道家之說。

大恆,變太一,太極。四馬,變四象。

由此可見,《易傳》也本無“四象”之說。


趙日金141


四象出自易經原文:“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對自然萬物歸納的方法,也就是記錄宇宙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方法,無極,太極,兩儀,八卦,六十四卦都是用於記錄的符號,比如無極是0.太極是1.兩儀是2.四象是4.八卦是8.六十四卦是64.古人認為天地萬物是由陰陽二氣相互相交轉化而生成,相當於當代科學的原子論。陰陽二象用兩儀作符號記錄,即是陰爻“—” ,陰爻“- -”,而陰陽二氣相互轉化必然出現初期和末期的現象,即是少陰,少陽,老陰,老陽。四象中含有不同階段的陰陽二氣,必然會繼續相交轉化,所以必須往下記錄,即是八卦了。古人之所以這樣記錄就是把萬物歸納,以此來總結萬物衍生發展的規律。所以易經揭示了天地萬物運行變化的奧秘,如能掌握易經的思維,就相當於掌握瞭解開宇宙萬物之迷的密碼。


楊弘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