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真的“昏庸無道”嗎?

彭吉光


《劍橋中國史》裡是這樣評價隋煬帝的:“儒家修史者對隋煬帝道義上的評價是極其苛刻的,因為他們把他描繪成了令人生畏的典型‘末代昏君’,在民間傳說、戲曲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觀眾隨性所欲地狂想大大歪曲了。”

這段評價,筆者還是比較認可的。

事實上,隋煬帝不僅“美姿儀”還“少敏慧”,頗具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開皇年間,年僅13歲的楊廣,授封晉王,統帥幷州兵馬,20歲時,楊廣拜隋朝兵馬招討大元帥,弛馬援弓,統帥大軍,突破長江天塹,一舉滅陳,統一了全國。他對南朝百姓“秋毫無犯”天下皆稱其為賢。

《隋書》中更是稱讚楊廣:“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

隋煬帝還是一個天才詩人,其名作《飲馬長城窟》:“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如今讀來,還能感受到其中輝煌壯麗,氣吞山河。正如《劍橋中國史》所言:“隋煬帝畢竟是一位美好事物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

大業三年,隋煬帝下詔:“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於是影響中國歷史接近1400年的科舉制誕生了,而誕生之初的隋煬帝頒佈的這十種選拔人才的標準,比後世八股取士卻要高明許多。

但頗具才幹的隋煬帝在執政14年後亡國,使得隋朝成為著名的短命王朝。後代學者往往將隋亡歸因於徵高麗,修運河,甚至歸咎於楊廣本人錦帆珠翠、大修宮苑的高消費。其實老百姓對封建天子的消費水平,本身就有相當的容忍度。乾隆下江南,奢華消費比之楊廣更甚,可卻不曾引起民變蜂起,國家動盪。

隋朝的滅亡,並不是隋煬帝一個人的責任,隋朝的問題,本身就是魏晉南北朝以來一種政治生態的延續。即過度追求國家財富,而使得人民負擔太重。往往有人據隋朝驚人的倉儲糧食來證明隋朝的強大和富裕,隋朝留下來的糧食居然能吃到唐貞觀年間。

可是卻沒有人思索,這樣的糧食真的就是正常的稅收麼?

隋朝的賦稅繁重,是四百年動亂以來的一種延續,彼時為了應付頻繁的戰爭,南北之間的政權,只有加強國家財富,以此來保障國家政權的延續。而隋朝也繼續延續了這種政策,從它建立起那一刻開始,從世家大族手中奪戶口,開啟人口普查增加更多的稅收,隋朝還未建立時,人口大致在2000多萬的樣子,到了隋朝大業時期,已經有5000萬了,這種人口增長,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從世家大族中奪來的隱戶。

因此,隋朝對山東士族、江南士族的打擊,以及後來對關隴集團的打擊,才是真正導致其滅亡的原因,隋朝的扯旗造反的農民軍,其實並沒有什麼實力,而真正有勢力的各方諸侯,身後都有這三大集團的身影。

隋煬帝並不算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他具有極強的政治才能,也有幹一番大事業的野心,但就是這種野心最終害了他自己,亡了隋朝,隋朝的制度其實還是南北朝的延續,並不太適用於大統一王朝,畢竟王朝統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重點在內政,對世家大族的打擊以求穩為主,而非為了積累財富而急切地跟士族們開戰。


稚君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兩個二世而就亡的大一統王朝,其中一個是秦朝,另一個是隋朝,兩個朝代雖然都很短暫,卻在中國歷史中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秦朝與隋朝在歷史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秦二世與隋二世卻有著天壤之別,一個玩出了帝國的下限,一個玩出了帝國的上限,最終卻都將父親建立的帝國玩的灰飛煙滅!其實,隋朝真的和秦王朝很像,都是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後二世而亡,都在王朝存在期間創立了很多政治經濟措施,但楊廣卻是比胡亥要厲害數百數千倍。

隋煬帝楊廣,人家真正的諡號並不是隋煬帝,而應該稱呼為隋明帝楊廣。隋煬帝是唐朝人給楊廣冠之的侮辱性的稱號,大概唐朝這些皇帝和大臣們都覺得楊廣不惜民力、好大喜功而又薄情寡義。可憐的楊廣怎麼也沒有想到他給陳後主諡號為“陳煬帝”,而自己去世後,唐朝人也給了自己“煬帝”的諡號。

楊廣登基後,就創建了科舉制,主要就是是建立了進士科,這為最底層人民提供了進入上層社會的機會,也讓各階層人民都有了為國家建設做貢獻的可能。興辦學校,對遺落民間的書籍,加以保護,通過這些措施,對古代中國科教文化事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我覺得僅此一項就足以令楊廣笑傲帝王群雄了。然後就是修訂法律一上臺,楊廣就命令重修《大隋律》,首要是將隋文帝末年比較嚴格的法令進行了革新,並屢次大赦全國,可見楊廣並非是傳說中的暴君。

在經濟建設上,楊廣更是春風得意馬蹄急,現已連續四年大赦全國,屢次普免賦稅,但是財富依然滾滾而來,人員不斷高速增加。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唐朝貞觀11年,督查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現已死了33年,時刻曩昔55年,隋朝遺留下來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間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現已炭化的穀子50萬斤。

楊廣在位十四年期間,用了六年修通了京杭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至南方的餘杭,南北長達五千多里,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條很重要的水運大動脈,改善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經濟的發展,溝通了地域間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與社會的安定,試問有誰敢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只要氣勢相同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但是為此付出的價值太大,如此浩大的工程誰建築都不巴結,誰建都會傷了國體。

世人皆知隋煬帝的罪過,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思考這背後所發生的事情,試問在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帝王可以做出這種業績?所以歷史對楊廣還是很不公平的,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有意抹殺楊廣的歷史功績,他只是做了“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功過始終都要分開來說。


城市資訊社


實事求是的說隋煬帝並非昏庸無道,因為一,他創立的科舉制整整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使寒門子弟能通過科舉制度改門換庭,改變命運,使社會各層相對公平,趁於和諧。

二,他在位時,開通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雖然勞動傷財,但為以後的封建社會尊定了基礎,併為中國大江南北的溝通交流,融合一統尊定了基礎

三,積極的開疆拓土,為以後的大唐帝國的版圖形成,尊定了稚形

四,奮發有為,力精圖治,不斷進取,這為以為唐帝國各君王的作派樹立了典範

五,隋煬帝,也許和其父一樣是大勤儉治國大有作為的黃帝,因為據史載隋末義軍攻克了洛陽的興洛蒼,其存糧之多令人驚訝,另外打開隋的國庫,許多錢幣上的線都斷了,國家富有可見一斑,難怪後世將其唐並稱為“隋唐盛世”,試想這樣的皇帝能昏庸無道嗎?

那麼為什麼他卻在歷史上臭名昭著,聲名狼藉呢?那是因為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正所為成王敗寇,這不反因為隋帝國曇花一現,僅僅在位數十年,而且因為取而代之的唐帝國不僅國力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而且統治人民長達三百多年,它不但擁有話語權而且擁有充足的時間鞭撻隋煬帝,以為自已推翻隋朝正名,達到踐踏別人,抬高自已的目的,因而久而久之,隋煬帝就被抹黑成昏庸無道。


張生史話


隋煬帝在家底不厚的情況下太想做點事情了,他遷都洛陽,徵召10萬名官員挖長溝,保護洛陽。他徵集大量民夫修京杭大運河。他向外界展示了他的力量,並對高麗發動了三次戰爭。人們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在隋文帝南田統治時期訪問三種形式的侵略和擴張,迫不及待地被消耗,尤其是三次侵略戰爭,人們死於非命。他隋煬帝創制了進士科,這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教育影響深遠。

很多事情是好事,但是好事不能同時做。勞民傷財導致民不聊生。

現在史書中很多隋煬帝的反面事蹟其實是唐朝統治者為了證明自己統治的正統合法性故意抹黑的。


大龍90497801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

他具有戰略眼光,開鑿的大運河,科舉制度都是千年不朽之功績。但是他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急於求成,加上連年用兵對外征戰,導致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難以忍受,最終導致天下大亂。

當天下皆反,他卻帶著大軍躲到揚州,妄圖割據江南,坐觀群雄鬥,然而其膽氣和魄力亦消失殆盡,只剩下懦弱和絕望了。

總的來說昏庸談不上,只能說是做事太激進,結果適得其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造成了不可逆的後果,個人感覺其對於中國歷史來說功大於過。


歷史提刑官


楊廣不是無能而是太能,他把事情都看的明明白白,也瞭解國家的弊端,但是他做事太急了,總想著在他這一代就把所有的事情幹完,以至於傷了隋朝的根本。

本來隋朝的楊廣折騰之後還能勉強支撐下去,但是楊廣有是一顆玻璃心,發現自己忙活了半天,竟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把自己搞得元氣大傷,所以他就自暴自棄、破罐破摔了。


崖邊釣魚10086


我認為隋煬帝可能無道,但並不一定昏庸。開運河,創科舉都是造福後代的功績。只是其中觸碰了世家門閥的利益,加上開鑿運河確實勞民傷財,加上世家門閥推波助瀾而覆滅。而後唐朝又有意的對隋煬帝進行抹黑,讓世人認為其昏庸無道,唐朝取而代之,乃是順天應民之舉。


魔神玉修羅


跟昏庸無道沒關係,就像參加跑步比賽,為了第一名步子邁太大,結果扯著蛋了。


白鹿青崖


如果不是亡國之君,可能又是一個漢武帝一樣的存在,也許區別是劉徹後來知道剎車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