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

汪汪读史


这次的主角叫刘病已,原本是一只龙窝里的金蛋子,他爷爷是太子叫刘据,曾祖母就是娘家兄弟外甥很会打仗的皇后卫子夫,就是可惜他曾祖父是那个长寿又疑心病重的汉武大帝刘彻。

巫蛊之祸,被陷害的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自杀,刘病已的亲爹、叔叔、姑姑也凉凉了,他那会儿才是一个小婴儿,就被送进大牢了。还好牢房管事心善,找了女囚照顾他。


没几年,汉武帝病了,国师就说天牢有天子之气,就是这气与皇上相冲,于是要放火处死牢房的全部处死,还好牢房里的官兵们说牢里关着皇曾孙,拒不领命,等汉武帝醒来后刘病已才逃过一劫。


刘病已就在牢房里长大,认识了暴室属官的女儿许平君,青梅竹马,后来还在牢头的牵线下娶了这个平民妻子。

汉武帝驾崩前恢复了他的皇族宗亲地位,但刘病已更喜欢市井生活,他想当游侠,和爱妻许平君一起生活。

再后来汉武帝最中意的小儿子汉昭帝凉凉了,他没儿子,当时是权臣霍光挡道,他想让谁当皇帝谁就能当皇帝。一开始霍光选了汉武帝的孙子刘贺,这娃好啊,不学无术,无父无母,最好掌控了。但这货实在烂泥糊不上墙,“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刘贺的皇位坐了不到一个月,才27天就被撸下来了。


霍光在汉废帝刘贺之后又找宗室族谱,在茫茫的候选人名单里根据上一次的关键词,“无父无母”和“好操控”搜索,最后翻了刘病已的牌子。(汉武帝有个兄弟中山靖王,这位王爷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后来东汉末年的刘备就自曝他是中山靖王的玄孙,正经的皇家血脉,汉室正统,也不知道是强行绑定还是真人真事,反正咱也不能穿越过去问他老人家。)


刘病已当皇上了,就不能用那个好养活的名字了,遂改名刘询。

霍光老匹夫想让自己女儿霍成君当皇后,于是默许妻子毒死了许平君,这就在刘病已的仇人列表上留了名字。

刘病已背后没有一丝助力,前期隐忍不发,韬光养晦,和群臣飙演技,最后终于扳倒了霍氏集团,在位期间联合乌孙打击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各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

此外,他整改吏制,惩治贪腐,是汉朝继汉武帝后又一位明君。

他刚刚出生不久就受了牢狱之苦,没享受过当皇子的优待,入宫以后的日子每日提心吊胆,因为皇上这个身份他与最爱的妻子天人永隔。母族、妻族都没有给他任何助力,完全靠他自己在阴谋诡谲的禁宫中拼杀,这算是一副烂牌打活了的君王吧。


小妖精小姐


我认为把最好的牌打出最烂的结果的崇祯皇帝,明本不该灭亡,明是最不该亡国而亡国的封建王朝,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下

历代王朝灭亡大多数是皇权落榜,比如两汉 唐 清 只有宋明是例外,宋是武备松弛一点点被蒙古消灭了,但明朝直到灭亡皇帝依旧大权在握,兵力远超满清和农民起义军,那么明是如何被崇祯一手好牌打烂的呢?


1不会玩弄权术,不懂制衡各方势力

崇祯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魏忠贤,这直接导致满朝皆东林党,东林党失去制约,东林党只代表江南大地主阶级利益,虽然有人说杀了魏忠贤明就灭亡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在当时看来魏忠贤杀不杀都没多大影响,只是崇祯错在不应该彻底铲除宦官集团,如果单单杀了魏忠贤在立一个自己亲信宦官那么东林党人也不会肆无忌惮,到了最后东林党人完全可以驳回崇祯命令,甚至拒不执行各种措施,

2性格多疑滥杀武将

崇祯杀了袁崇焕导致面对后金失去了优势,虽然有人说袁崇焕该杀,但非常之期当行非常手段,刘邦打天下时韩信多次让他痛心杀心但是都忍了,打了天下立马杀了韩信,崇祯也应该这样杀了袁崇焕没有人能抵御的了后金。

3性格懦弱,缺少铁腕手段

崇祯上位没多久正值小冰河期,北方寒冷,南方干旱,北方很多庄稼颗粒无收,北方农民很多暴乱,此时如果崇祯从南方运粮救济北方,农民有了吃的自然不会起义,但是东林党人自私自利面对百姓生死存亡却不肯解囊相助,崇祯也征求南方地主捐钱捐粮,遭到拒绝,崇祯没武力也没魄力,导致李自成领导农民军发动起义

李自成农民军起义了,兵力并不多只有十几万人,明境内有正规军七八十万,崇祯曾请求左良玉出兵镇压,但要求提供军饷,崇祯拿不出想着让京城百官捐款,但是百官无一人捐款,崇祯也是无可奈何,崇祯难道就不会找几个贪官抄家?真是一点皇帝权威都没有

4好谋无断,被东林党人士左右决定

一开始李自成一路往北京方向打北京,曾派人秘密给崇祯和谈,要求崇祯给自己封王,他就可以归顺朝廷,然后可以为朝廷效力攻打后金努尔哈赤,(这是当时李自成的真实想法,后来崇祯拒绝了他才被迫造反)崇祯把这事告诉了大臣,崇祯当时也有意放下内部矛盾专心攻打后金,毕竟农民军都是吃不饱肚子被逼的才造反,而后金兵强马壮是为了夺取大明江山的,孰轻孰重崇祯还是掂量的清楚的,但是这事一说就遭到东林党人士反对,崇祯竟然拗不过东林党人士,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最终李自成带领农民军一路打到北京,崇祯上吊自杀,

5迁都南京是最后一个可行方案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完全可以迁都南京,重振军威,力图收复江山,但他却来个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一鼓作气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性命


月影青霜


无疑,要论到把烂牌打活,这里需要提名——雍正皇帝。

有人可能要好奇了,为何“康乾盛世”都不包括的雍正朝,却能算作在两个盛世之下把烂牌打活的君王呢?

今人提到雍正,一般有五个印象:

1、爱卖萌;

2、得位不正;

3、残暴不仁;

4、迷恋丹药;

5、勤俭节约,讨厌贪官。

雍正继位时,虽然之前便是“康熙盛世”,但实则康熙晚年,这个盛世早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事情要从康熙晚年,纵容官吏贪污有关。

在雍正即位之初,国库严重亏空,户部彻查时,发现有亏空二百五十万两白银。

入不敷出,对于盛世而言,实在有点名不副实。

雍正在清查亏空时,发现江南织造曹家挪用公款300万两,山西巡抚苏克济贪污450万两。

这种贪污现象,落实到地方上,还要更加严重,毕竟钱都是从百姓身上出的。

这位雍正帝一生节俭,便是源自于想要励精图治,他曾发布圣旨,告诫朝野:朕于一切器具,但取朴素适用,不尚华丽工巧。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开局一个破碗、一根打狗棍,一路打怪升级,最后统一天下,成为一代雄主。

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三位,其他两位开局好歹还能吃得起饭,可是今天要说的这位真的端着破碗讨过饭、还被疯狗追着拿打狗棍防身。

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

朱元璋开局的牌有多烂呢?三人中的另一人,这样评价他:

“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最终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放牛娃出身,小时候还因为弄丢了地主家的牛,被地主老财暴打了一顿。

1343年,朱元璋15岁的时候,老家濠州爆发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老爹、老娘、老哥,先后被瘟疫夺走生命,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为了增大生存几率,朱元璋和二哥各奔东西、各自求生。

朱元璋走投无路,跑到濠州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在皇觉寺里,朱元璋每天还是得忍饥挨饿、天天被老和尚欺负的命。

当了三年和尚之后,朱元璋实在无法忍受老和尚的压榨,捡了个破碗,走上乞讨之路。

别的开国之君在朱元璋这个年纪,都混到什么程度了呢?

西汉创立者刘邦,已经认识了一大帮狐朋狗友,为创业打下积淀;东汉创立者刘秀,阅尽天下兵书,只待时机一到揭竿而起;蜀汉创立者刘备,已经认识了日后十八路诸侯中的至少5路,可谓关系网杠杠滴硬…

为啥一直说老刘家呢?因为老刘家的“穷”,在古代开国之君里,很有代表意义啊!

相比之下,朱元璋是真的惨,都快18岁成年了,还在拄着打狗棒满大街要饭;称他是古往今来起点最低、手牌最烂的开国之君,估计没有人会质疑!

1352年,朱元璋投奔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正式踏上反元之路,也开启了他的“开挂”之路,最终当上皇帝。

朱元璋之所以能“一路开挂”,就像评价里说的,因为他得了“民心”。通常,“民心”是最难得的东西;一旦得到,天下岂非囊中物?

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这样的案子。

话说,有一个名叫唐润山的兵油子,他的大哥小时候跟邻村一姑娘史灵芝定了娃娃亲。谁成想,唐润山的大哥还没见到姑娘长开的样子,就因病夭折。姑娘长大之后,就嫁给了洪洞县的一个农民,姚晓武,并给他生了3个孩子。

唐润山当兵回来之后,因为年岁已大、人也不咋样,就娶不到媳妇。

当时,元朝还苟活的时候,有个破规矩——哥哥死了,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媳妇。唐润山就以此为理由,强行要求史灵芝与姚晓武离婚,并且要求她孤身一人嫁给唐润山(不要3个孩子)。

姚晓武能愿意吗?俩人自然是大打出手,唐润山挨了一顿啐。

要不怎么说唐润山是个兵油子呢,打不过人家,就开始使阴损的招——跑到兵部去闹,强行要洪洞县令将史灵芝判给了唐润山。对于史灵芝的男人姚晓武,也以“滋事”为由关进大牢。

姚晓武出狱之后,开始为自己和老婆讨回公道。

最后,这件案子直接将洪洞县、兵部、刑部、皇帝全部惊动。皇帝朱元璋咨询刑尚书王峕(音shi),问他这件案子该怎么办?

王旹答曰:古往今来,大家都是这么办的,微臣看来,洪洞县令办的并无差错。

言外之意,史灵芝不过一介村妇,姚晓武只是一名村夫,而唐润山则是为大明江山立过功的军人,给这样的人“分配”一个老婆,那还不是应该的嘛!

朱元璋听了王旹的回道,大怒!但是,他还是忍住了内心的愤怒,觉得堂堂刑部尚书精通律法,绝不会提出如此违背人伦的论调。于是,朱元璋板着脸、耐着性子问道:“这是为何?”

王旹一听,皇帝竟然问他原因,那还不是表现自己的好时候?遂,放开话闸,滔滔不绝地列举先贤婚姻状况,又洋洋洒洒地细说前朝的婚姻法,最后得出一个论据:唐润山娶史灵芝,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到这时,朱元璋才明白,这帮狗官心里想的什么了!元朝的败亡一点都不冤,就凭这帮狗官,不亡了才怪!

一怒之下,朱元璋下了道圣旨:

“其史灵芝,系人伦纲常之道,乃有司之首务。故违不理,所以有司,尽行处斩。”

翻译过来就是:史灵芝这个案子,按照天理人伦、三纲五常,她都是姚晓武的妻子,有关单位没有如此判决,那就是失民心!因此,为了维护天下百姓的利益,所有参与这件案子的官员,全部砍头!

于是,从唐润山,到洪洞县令,再到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全都被判处死刑。

朱元璋如此判决史灵芝案,在民间引起极大反响,使他在老百姓里的威望更高!像史灵芝案这样的例子,在朱元璋的一生中比比皆是,对于贪官污吏,从不手软。即便是开国功臣+亲家公蓝玉,也敢将他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朱元璋的开局烂归烂,可他通过“民心”,终使自己得了天下,实现古往今来最强逆袭。


祗树


要说历史上把一把好牌打烂的君主倒是一说一大堆,但是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主,确实是屈指可数,我今天就说一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康熙皇帝吧。


一、童年称帝

康熙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年仅8岁(1661年)之时,他的父亲顺治皇帝福临就因为天花病逝,享年24岁。因为年纪尚小,在位时也没有想过立太子之事,如今突然病重,又害怕天花遗传,就听从一个外国人汤若望的建议,立已经得过天花对天花有免疫力的玄烨为太子。


顺治去世后,康熙在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的辅助下当上皇帝。所谓辅政大臣,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存在。纵观历史上多少辅政大臣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直接取而代之,最明显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者乃三国曹操。

直接取而代之的比如唐朝时期武则天,一开始就是立李旦为傀儡皇帝,当了六年傀儡皇帝之后自己取而代之。

由此可见,作为8岁的孩子,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与几位辅政大臣抗衡,至少康熙之前的历史基本如此。也就是说康熙的江山很可能迅速易主,康熙到时候一个小屁孩也会被驱逐收拾,后果不堪设想。

更糟糕的是,年仅10岁之时,康熙的母亲又去世,此后康熙可谓孤立无援。几位辅政大臣势力逐渐增大,尤其鳌拜更是目中无人,对康熙一点没有君臣之礼。

康熙14岁之时,首要辅政大臣索尼病逝,康熙开始亲政,但是实权依旧不在自己手上,此时的鳌拜正在虎视眈眈,不久则把苏克萨哈陷害致死,剩下鳌拜与遏必隆两人狼狈为奸。

康熙处境更加糟糕,距离被夺权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则可能江山易主,14岁的康熙表现出与年纪不符的聪明才智,他在一次游戏中突然将鳌拜绑起来,,随后叫朝中大臣罗列鳌拜罪状,共计三十余条,遂将鳌拜治罪。但是康熙网开一面没有杀死鳌拜,只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康熙,已经表现出常人所不能及的治国谋略,尤其鳌拜一事,康熙不仅处理鳌拜杀一儆百,又网开一面让人信服,可谓手段不得不叫人称赞。


二、少年平叛

1673年,年仅19岁的康熙又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发动的三藩之乱,当时叛军迅速拿下云贵川大多数城池,还有江浙地带也岌岌可危,康熙要是坐视不管,必将灭国。

诸如这种叛乱,别说是刚刚起步的清朝,就是繁荣昌盛的唐朝也经不起一个安史之乱,要是康熙没有足够聪明才智,绝对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吴三桂等人。

可是康熙与李隆基不能同日而语,康熙就是明智,在吴三桂策划王辅臣谋反之后,康熙深知王辅臣的厉害之处,加大火力军队主要针对王辅臣进行打击,坚决不让他与吴军汇合。


王辅臣战事迅猛,先后攻克秦州、兰州、汉中,又坐守平凉,让清军闻风丧胆,康熙几次派大臣董额前往平叛,可是这个家伙也是一个坑货,听到王辅臣名号就吓得不敢进军。

要是敌军势力迅猛,我军战将颓靡,这样的战争必然失败,可是康熙就不一样,他对地理、历史各方面十分了解,他知道秦州重要性,还知道汉中乃通平凉要道,平凉之外的固原更是平凉的粮食补给站。

于是康熙不仅迅速换了战将,让图海上阵,还制定新的作战计划,让清军分几部分前往,攻克秦州、兰州、汉中,以绝王辅臣后路,防止他与吴军汇合,再主攻平凉,阻断固原粮食补给,这样一来,王辅臣无粮无援,只能束手就擒。

所谓打蛇打七寸,将最主要势力阻断,其余的势力就很容易解决,最终康熙彻底平定三藩之乱,防止江山易主。


三、开疆拓土

有了以上几件事情的锻炼,康熙已经彻底成熟,后来就是不断开疆拓土,三次亲征葛尔丹,将其占为己有,还有与沙俄外来入侵者坚决抗争,最终让沙俄只能束手就擒。

面对外来入侵者,晚期的清朝就是最明显的反面教材,割地赔款,可是康熙从来没有如此,难道说康熙时期的军队特别勇猛,其实非也,上边也分析过,大多将士一样贪生怕死,可是君主贤明,决策准确,怎么会导致国破家亡呢?

康熙的一生,毫无疑问是将一手烂牌打活的典型代表,内忧外患,加上自己年纪资历都不占优势,却能逆天命而为,创造出如此大的成绩,难道不值得后人歌颂?


结语

作为领导者,不要总怪下属能力不够,主要决策权在自己手上,下属主要还是配合执行,要是你的决策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自己对决策根本没有主见,你还奢望治理好这个公司,怎么可能呢?



嗔痴历史观


把一手烂牌打好,觉得没有人比朱棣更适合这个标题了。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自有自己的一套选择继承人的办法。他想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干了,把所有该干的事情都规划好,然后自己的后代,顺着自己规划的路,安安稳稳走下去,大明王朝就能千秋万代。因此他选择了乖巧的朱允文,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允文的确是一个乖巧的皇帝,可是他的政策,在他死后就遭到了文人们的扭曲。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作为一个阅历不足的年轻人,朱允文并不能很好的判断,围绕在自己周围的人哪些建议能用,哪些建议不能用?

因此他逼死了自己一个个皇叔,最终他把朱棣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只能发动靖难之役。

朱棣的四年靖难之役,可谓是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有能利用的优点,抓住了敌人能暴露出来的所有缺点,从最开始的只能被认为在北京城里暴躁揍,到最后,靖难大军团团围住应天,皇宫大火。朱允文生死不明。

虽然十分不喜欢,但是清朝有两位皇帝也十分符合这个标题。顺治和康熙

在满清入关的过程之中,多尔衮立下了赫赫战功,将整个满清朝廷绝大部分权力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顺治本来只是一个傀儡 ,六岁登基,在其母孝庄太后支持下,熬死了多尔衮,步步掌控了整个清庭的权利。

可惜的是,顺治也是一个短命鬼。死的时侯刚刚三十一岁。

接下来是康熙登基,说起来,他跟自己老爹有一点同病相怜,都是幼年登基,都是全程掌握朝中权力,都只能依靠孝庄太后。不得不说,孝庄太后确实有能力,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一命呜呼,走在了自己的前头,她又开始打起精神,扶持起自己的孙子。与鳌拜斗智斗勇。

可怜鳌拜,堂堂满清第一勇士,最后居然栽在了一群小太监手里。

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幼年登基,成年时候能够完全掌握朝中权利的,也不多见。

这父子两代,都能够幼年继位,长大掌权,说是把一手烂牌打好,的确不为过


人生长久远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能做到上述要求的君王,实在是少之又少。通常开国君王比较能打,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第二代也还行,第三代开始下滑,越往后的君主越差劲。能把一副烂牌打活的君王,可以称之为中兴之主。这样的帝王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一些,且听在下列举一个,其余的读者可评价补充。

秦孝公嬴渠梁是典型的将烂牌打活了的君王,没有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强秦,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一统天下。秦孝公接手的秦国是一个烂摊子,尽管他的父亲秦献公给他开了一个好局,但是他接手时好局都不存在了,面临者着严竣的内政外交问题。秦国最大的内政问题是没有变法,政治制度跟东方六国相比十分落后;秦国最大的外部问题则是面临着霸主魏国即将发起的灭秦之战。

秦献公在魏国呆了三十多年,深知魏国的强大不可撼动,魏国是国富民强,兵精将良,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打谁的主。秦献公继位后推行了部分魏国变法内容,积蓄了二十多年的国力,在魏武侯死后,秦献公开始发起收复河西的战争。秦军在石门之战中趁魏军主力远征宋国之际,斩首魏国河西守军六万。第二年魏国主力回击,在少梁之战中重击秦军,秦献公本人受箭伤而薨。

秦献公积累了二十年的国力,只跟魏国打了两场大战,就消耗一空了。而魏国在与秦国的这两次战争中,根本没有伤及元气,在庞涓将军的鼓动下,魏国准备发起灭秦大战!如果秦孝公那时硬气的与魏国血战,那么秦国早就亡了。

秦孝公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对魏国采取求和姿态,将父亲拼了命收复的河西之地割让给魏国,换取魏国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东方!然后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向天下能人奇士求助,且说得十分直白:你帮我变法强秦,我给你高官厚禄。不谈理想,只谈待遇。不久法家名士卫鞅入秦,开启了秦国的变法时代。

秦国原本就是一个破罐子,卫鞅又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狂,最终卫鞅跟秦孝公一合计,破而后立,先把秦国这个破罐子彻底摔碎,然后再造一个秦国出来。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变法,号称事无巨细,皆有法式。商鞅变法也彻底改变了秦国的面貌,秦国从一个落后的旧国,变成一个最新的战国。

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变法的成功60%以上的功劳都是秦孝公的,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强力支持,商鞅变法只会中途夭折,一如楚国的吴起变法。商鞅在前面变法施政,秦孝公在背后稳定大局:谁阻碍变法,他就收拾谁,那怕是自己的哥哥、儿子,他也不会放过;商鞅需要权力,他充分满足,甚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商鞅,以巩固商鞅的权势。

商鞅变法成功了,秦国综合国力大增,以前秦人饭都吃不饱,现在家家有三年以上余粮。以前秦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现在秦人踊跃参军,战斗力爆表。以前秦国的国都在小镇栎阳,现在秦国有钱了,比洛阳王城规模还大建了一个新都咸阳。以前秦国无法收复河西,商鞅率新军一战收复。

以前是六国卑秦,不与会盟,现在各国皆与秦国交好,连周天子都赐给秦孝公西方伯的称号与权利。秦国在秦孝公手上浴火重生了,可谓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秦孝公将一手烂牌打活了。

《史记.秦本纪》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大秦铁鹰剑士


历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孙权。


为什么是孙权呢?《三国志·孙策传》有一句话“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就是这句话形容孙权当时的境况非常贴切。那孙权当时拿到的是怎样一副牌呢?


首先孙权年纪轻。孙权大概十八岁时接过父兄的基业和权力,按照“二十而冠”的说法,孙权还算是“未成年人”。不过,孙权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孙权在十五岁时,孙策就任命他为阳羡县长,虽说有孙策这个后台,但也跟他自身能力强有关,否则轮不到他坐这个位置。


其次,内存忧患。《三国志·吴主传》有说到孙氏集团只控制了江东的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五郡。还指出问题:“深险之地犹未尽从”,“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那五郡的边远地方还并未臣服,且有许多英杰散布在各州郡,客居的士人则只关心自己的安危决定去留,君臣间还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关系。


孙策去世后,还有些官员反了,当时的庐江太守李术就是其中之一。孙策去世以后,他不但不肯臣服于孙权,还招降纳叛,专门收留那些背叛孙权的。


最后是外敌强大。孙策去世时,曹操和袁绍正相持于官渡,战火迟早要烧到孙权的吴地。西边则有刘表,此时已是“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在曹操与袁绍之间敷衍周旋,坐山观虎斗。刘表手下的大将黄祖,是孙策兄弟的杀父仇人,此刻正在江夏,也是个虎视眈眈的。


此时的孙权,远有强敌(曹操),近有世仇(刘表),内存忧患(江东士族不服),身无寸功。好在当时有两名大臣坐镇,就是张昭和周瑜,他们认定孙权“可与共成大业”,“委心而服事焉”,帮助孙权建立起自己的权威。


在君臣共同努力下,吴地政权稳定下来。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初期确实深谋远虑,唯才是任,只是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可惜了!,


里里杨


1、北周武帝宇文邕;

要说<strong>“把一把烂牌打活”的皇帝,小编觉得,北周武帝宇文邕应该说是最当仁不让的。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够继位为帝,全靠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扶持。而这位宇文护可不得了,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权臣之一,在北周初年权倾朝野,专横独权。其专权到什么地步?宇文护可是在短短三年时间之内,便接连杀死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位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实现“三连杀”的权臣。

公元560年,宇文护在毒死周明帝宇文毓后,便改立宇文邕为皇帝,那一年宇文邕才17岁。

可以说,年轻即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当时所面临的可是一副绝对的烂牌。同为权臣,宇文护可比西汉的霍光要狠得多。当年,汉废帝刘贺不服从霍光,顶多也就被废掉而已。可如果得罪了宇文护,那宇文邕的结局恐怕就是之前被杀掉的三帝一样了。

一方面是内政被权臣把持,另一方面是周边的外敌环伺。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北周之外,还有雄踞华北的北齐和坐拥江南的南陈。北齐虽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皇朝,但北齐的国力基础一开始其实是要被北周要强大的。而且,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之初,北齐尚有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两位当世名将压阵,实力强悍,多次挫败北周的进攻。

除了要应付汉地的这两股势力,北周还需要面对强大的突厥。宇文邕在位时,突厥已经相当强大,时常威胁北周的边境,以至于宇文邕自己也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为后。

然而,宇文邕却凭借自己的韬光养晦之策,成功的铲除了权倾朝野的宇文护。之后,他又通过一系列的军政改革,实现了北周国力和军力的提振。尤其是府兵体制的推行,使北周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而一举消灭北齐,一统北方,并为日后隋朝的统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被权臣扶立的傀儡皇帝,到一统北方的英主,宇文邕可是成功的将自己手中的一手烂牌成功的给打活了!可惜,宇文邕最后却在北征突厥的途中,英年早逝。

2、后周世宗柴荣;

同样将一手烂牌打活的皇帝,还有后周世宗柴荣。实际上,不仅同样是以“周“为国号,柴荣与宇文邕本身也同样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柴荣即位之初,政权不稳之际,北汉勾结契丹南犯。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大军,柴荣决定御驾亲征,抵御外敌。结果后周朝堂上,却是一片的反对之声,其中当时的宰相冯道更是极力阻止。于是,柴荣便说:“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谁知冯道却很不给面,直接就说柴荣无法和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相比,气得柴荣直接罢免了他的相位。而柴荣的此次亲征,也就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开始了。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正当柴荣率军日夜兼程抵达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的樊爱能、何徽部居然不战自溃。在此危难关头,柴荣不畏敌军矢石,冒死督战,最终将北汉骁将张元徽击杀,进而一举击溃契丹军。

经此一战,柴荣的帝位得到巩固,声势如日中天。而在这一战中,柴荣也是成功的将一手烂牌给打活了。



这些历史要读


就说一个,那就是唐宣宗李忱。

李忱是唐朝最后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人称“小太宗”,开创出“大中之治”的中兴之势,自他之后唐朝开始彻底衰落,再无复兴的可能,直至亡国。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的势力开始坐大,从唐德宗让宦官掌管禁军,并成为定制后,宦官的势力开始变得不可抑制,在唐敬宗之后,宦官更是跃居皇权之上,开始有了废立皇帝的特权。当然此时宦官虽当政,但朝中士大夫们还是可与之形成抗衡,并对其进行牵制。

但是随着835年发生的一起政变后,宦官开始独揽唐朝朝政大权,朝中士大夫们开始沦落为宦官的附庸。这一年,被宦官王守澄拥立的唐文宗为了从宦官手中夺回权力,他在李训、郑注等支持下欲对仇士良等权宦发起反攻,可是未曾想计划提前被泄露,宦官有了准备,如此唐文宗的反攻计划宣告失败。而后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中重臣悉数被杀,最终唐朝的朝中大权开始被宦官独掌,这次政变就是“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宦官就一直牢牢地掌控朝政大权,甚至连皇帝的废立、生杀都由宦官做主。此时“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更是时常“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因此当时的唐朝政坛时常发生着这样让人叹为观止的现象,这时上至宰相,下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官员,他们每次上朝都会先与家人痛苦的诀别,因为说不定在上朝时会被权宦看不顺眼,从而别杀掉,如此每次能安全回来,他们都会松一气。同时此时不但大臣受尽宦官的欺压,连皇帝都亦逃不过宦官的欺辱。



史载,唐文宗时期,文宗一日问当值学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尧、舜之主也”,文宗叹道,“朕岂敢比尧舜,何如周赧汉献耳!”,周墀:“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文宗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想想看,一个皇帝被宦官欺负到“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的地步,你说此时的唐朝皇帝还有何尊严可言呢?

而唐宣宗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被宦官马元贽拥护为帝的。此时宣宗继承的唐朝是一个外有吐蕃、党项等强族的虎视眈眈,内有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问题的肆意妄为,这时的唐朝就好比只剩下一个空壳的大夏,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曾经强大无比的盛唐此时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可以说,唐宣宗为了挽救唐朝的危亡做出了他最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个即将倾覆的大唐,能在他的治理下再次走向中兴,唐宣宗真的是够强悍的,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打牌高手”。

唐宣宗一登基,就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先是对唐朝日益腐败的吏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出一年就一举消灭了为患唐朝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让新朝吏治为之一震,据《旧唐书·宣宗纪》所载,此时宣宗朝的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

当然因宦官的根基实在是太厚,宣宗虽终其一生都未能彻底的解决宦官乱政问题,但却是极大的遏制出了宦官的权势,宣宗朝的宦官不再有如前朝那般可以对士大夫们生杀予夺。同时在经济方面,宣宗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此时尤其是财政方面,唐朝有了明显的好转。



此外,唐宣宗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军事上,在宣宗主政期间,唐朝的军事力量开始又组建跃居周边各国之上。先是847年五月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自此唐朝北方再无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再是848年张议潮先后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州,至此,除凉州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大唐。



可以说在唐宣宗主政期间,唐朝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上都开始了全面的复兴,大有复兴盛唐之意。而这份功绩,宣宗完全是在手握一手的烂牌的情况下治理出来的,只得说宣宗的实力真的够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