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曾在網上看過一項調查,當代年輕人過年最怕見到是什麼?


熊孩子已經位列排行榜前三。


逢年過節家中來客人,最擔心的就是遇到熊孩子,翻箱倒櫃、破壞物品。


春節了,對孩子們來說,最興奮的莫過於能穿新衣、拿壓歲錢、吃吃喝喝玩玩樂樂。


父母可別只顧著讓孩子開心,如果不希望孩子成為別人口中沒禮貌的熊孩子,就一定要提前教孩子一些春節禮儀。


孔子告誡兒子道:“不學禮,無以立。”中國是禮儀之邦,春節期間走親訪友,人與人之間交往密切,正是體現禮儀教育的時候。


父母若能提前重視這幾個禮儀,孩子將會在過年時更自信。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新春快樂

說話禮儀


大小S主持的美食節目《大小愛吃》,有一期請來徐媽。大S問徐媽,我和小S誰更貼心?


徐媽說:“你比較貼心,但是你嘴不甜。小S嘴很甜。”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因為小S嘴甜,徐媽做菜,她會讚美,“媽媽好有才華哦”!


這就導致即使大S給徐媽做菜,還總是給徐媽買名牌包,徐媽卻還是更喜歡小S一點。


人民日報曾發博稱:說話是一門學問,說話簡單,會說話卻不簡單。有時候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能力,也不是運氣,而是那個口無遮攔的自己。


嘴甜的孩子能夠感知到他人的情緒,懂得用美好的話語去讚揚,讓人感覺很舒服。


同時,他們也能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態,在各種場合適時把控氛圍,博得大家的讚譽。


《爸爸去哪兒》中,王詩齡不小心摔倒在沙漠中,哥哥姐姐將她拉起,她連忙道謝:“謝謝你們了!”


晚飯時她幫每位老人分蝦,並對爺爺奶奶說:“你們吃了就不老了。”


小年夜晚會上,李谷一登臺準備獻唱,王詩齡甜甜地叫了一聲“奶奶好!”當李湘讓女兒給李谷一拜年時,王詩齡順口就來:“祝奶奶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嘴這麼甜,這麼有禮貌,誰不喜歡她呢?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嘴甜的人,總是用自己滿滿的愛,給身邊的人幸福感,從而更加被愛。


嘴甜的孩子,更容易讓人親近,也會更容易成功。


想讓孩子在過年期間變得嘴甜,具備與人打招呼的良好禮節,父母應該提前告訴孩子與人打招呼的禮儀。


讓他們學會拜年祝福語,應景的拜年語脫口而出,不僅彰顯孩子的素質,更讓孩子提升自信和交際能力。


有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過年最怕的一件事:


每次在懵逼的狀態下被父母帶去走親戚又不告訴是誰,見到了親戚後想做個禮貌的孩子打招呼卻,又不知道該叫什麼,最恐怖的還是看向父母求救,他們還拍你一下“愣著幹嘛,趕緊叫呀!”


所以,一些基本的禮節應該提前告訴孩子,如準備去誰家拜年,孩子應該怎麼稱呼,收到紅包後應該如何回應。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不配合而徒生尷尬。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做客禮儀


春節期間,免不了會帶著孩子到親戚朋友家做客,孩子做客的過程中,家庭教養一覽無餘。


去年春節期間,我多年未見的老同學帶著她4歲的兒子來了。


一開門孩子招呼都沒打,如同進自己家一樣就跑了進來。眼睛四下張望,看到桌上的水果拿起來就吃。


香蕉才吃了一半,又看到了桌下的葡萄乾,立馬把香蕉放在一旁抓起了葡萄乾。


吃了一會又靠在沙發上,把靠墊玩的亂七八糟。


又瞟見了書房放著的油畫棒,說要畫畫。


我找了張白紙,孩子沒畫幾下又翻到了玩具,拿起來就玩。


不知怎麼一眼沒看見,居然把我的粉餅弄斷灑了一地。


最可氣的是,他媽媽卻笑著說:“你個男孩子也想化妝了嘛?看上阿姨的化妝品了呀!”然後扭頭對我說:“別生孩子的氣啊,多少錢我賠給你。”


我沒好意思要她的錢,卻也明白了,孩子如此這般沒規矩,不把自己當外人,根源在於他媽媽的縱容。


為了避免再把家裡翻亂,每當同學再約,我都會選擇外面。實在不行,也會提前把東西能收的收起來,鎖住。


熊孩子關上門在自己家熊,外人看不到,管不了,一旦帶到別人家做客,再這麼熊,除了給主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外,也會讓人覺得自己的教育有問題。


良好的做客禮儀體現了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


《嚮往的生活》有一期節目,劉璇夫妻到黃磊的“蘑菇屋”做客,來之前的路上劉璇說自己餓了,老公王弢對她說:“你到了之後不要喊餓,否則黃磊老師就要給你做飯,沒法休息了。”


這句話正好體現了做客禮儀,為他人著想,不給主人額外添麻煩。


還有一期節目,張紹剛帶著李誕、池子登門抵達蘑菇屋前,反覆囑咐做客之道,要“懂禮貌”、“問啥答啥”。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樣,孩子到客人家總會新鮮感十足,但是再好看的東西,再好吃的食物都不是自己的,想拿什麼都要經過主人的同意。


春節帶孩子走親訪友,切記懂禮貌,如輕輕敲門,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不要隨便打斷成人的交談等。


進屋後要聽從主人的安排,不能隨便亂動主人家的東西。


果皮、垃圾等要扔到垃圾桶或放到指定位置,不隨手亂扔。


離開時對主人的款待表達謝意。


希望父母在假期能提前教會孩子做客的基本禮儀和規矩,讓孩子以更好的狀態去別人家登門拜年。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全家一起過元宵佳節

餐桌禮儀


有人說,看人看事要注意細節,看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吃一頓飯。


深以為然,過年聚餐必不可少,但吃飯不僅僅是吃飯,背後體現更多的是教養。


在《媽媽是超人》中,黃聖依帶安迪回姥姥家,並親自下廚做菜。


媽媽和姥姥都在忙,安迪一個人跳上椅子,拿起筷子就開吃。把提前盛好的菜挨個都嘗一口。


網友紛紛對安迪此舉皺眉,表示他太沒有教養。


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從餐桌上的禮儀可以映射到父母的教育,父母必須重視起來。


而很多時候,父母只關注了孩子的營養,或者怎樣變著花樣想讓孩子多吃點,卻忽略了孩子吃相上的不雅。


一個不在意餐桌禮儀的孩子,哪怕長大後穿著再得體,知識再淵博,只要一吃飯,形象就大打折扣了。


知乎上有個問題:

你遇見過最令人反感的餐桌惡習是什麼?


網友現身總結:

咬筷子,然後到菜裡面攪來攪去,吃飯時聊天會噴出米飯;


為了自己方便,夾一個盤子裡的菜放到另一個離自己更近的盤子裡,筷子上沾著飯菜去夾菜;


吃飯吧唧嘴,全餐桌都聽他一個人吃;


大家紛紛表示對此類人難以忍受,影響自己的食慾,讓人崩潰。


所有人都不願意和這種人同桌吃飯,父母也不要把孩子變成這樣的人。


《爸爸去哪兒》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有次晩飯吃得晚了,孩子們都餓了,菜剛上桌,大家就搶著吃起來。而郭濤的兒子石頭卻跟爸爸說:“我想給村長盛點飯。”


他是唯一一個想到村長,並親自把飯盛好,雙手遞給了村長李銳。


忙了一天的李銳感動地說:“叔叔眼淚都下來了。”


一個不經意間的小細節,就反映出石頭家教好,吃飯時懂得尊敬長輩。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請父母提前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


主人安排座位後,方可就坐,全體坐定、主人示意後方可動筷;


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正確坐姿,保證桌面的整潔;


細嚼慢嚥,不要吧唧嘴,不要敲打碗筷;


不翻撿盤中食物,夾菜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不挑食、不暴飲暴食,懂得珍惜食物。


從小教會孩子與他人交往的禮儀,讓孩子懂得尊重周圍的人,做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當孩子步入社會時,良好的習慣會讓他在人際交往上少走很多彎路。


過年正是培養孩子交往禮儀的好機會,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更優秀地展現在親朋好友面前,父母們抓緊把禮儀教育抓起來吧!


孩子未來怎麼樣,吃個年夜飯就知道:這3種禮儀一定要教會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