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Serena丶Du


影响肯定很大的,但血糖控制得好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本人患2型糖尿病4年,饮食上基本上能尽量控制不吃甜食和含糖高食品,但也有管不住嘴的时候。运动上也经常会去开摩托车。主要还是靠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以内。每半年坐一次全身检查,目前没发现并发症,但最近尿液泡泡比较多,做了几次尿检,也没发现肾脏出现问题,过了年再做一次全面一点的检查。

我母亲也患糖尿病近三十年,因为没控制好血糖,血压十五年前出现并发症脑梗死,还好恢复得不错,可以行动自理,现在身体也还行。所以说对生活影响还是挺大的,不紧要定期去医院做检查,自己在家也要经常测血糖,血压自查,避免并发症。


杰萨1976


我来分享一下我家两个糖尿病患者的故事吧。根据这几年的情况来看,糖尿病对患者没多大影响。糖尿病都很普遍了,我妈刚开始觉得头晕没太在意,那时还以为喝一碗糖水会好点,后来实在不行就去资源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当时在医院扶着她等结果的时候我妈全身吓的发抖,一个农村全职妇女没见过什么世面,感觉是不治之症似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用药后,血糖到六点多。五十多岁了家里洗衣做饭、吃的菜,还养了一群鸡鸭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做的。糖尿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认真对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节制,饭量要有所减少,饿的话可以做点辅食温着。最忌讳吃动物肝脏、高脂肪的东西啦。如果家里没有体力劳动者早餐可以吃荞麦面。今年开年,镇上卫生队来给村里人测血糖,我爸九点多(没感觉哪里不适),幸亏有我妈这个经验者,我爸现在的血糖在没吃药的情况下也控制在标准值范围内,就是饭量相对减少了,人变得消瘦了。


乡下小青年


糖尿病病人应该迈开腿

这句话大家都说过

可要问个中原因

就鲜有人知了

有的病人会这么解释:

运动消耗糖,血糖就降下去了呗!

非也非也!

哪有这么简单!

我们吃完一顿饭,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升高;就像快递小哥屯了一车的货,准备发出去。发到哪里去呢?

就是我们的各个组织器官,比如肌肉和肝脏。只有发到了组织器官里,葡萄糖才会真正被利用。

不然,都积压在小哥的车里,也就是血液中,一点儿用也没有。

所以上面的问题其实已经有答案了:运动时,肌肉收缩需要消耗葡萄糖;

但前提是:葡萄糖必须得从血液进入肌肉才行!

什么!葡萄糖从血液进肌肉还不是想进就进的?当然不是!

好了,进入正题!健康人体中,葡萄糖是怎么从血液里进入肌肉哒?

关键人物出场:那就是胰岛素。

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是通常说的血糖)只要一升高,胰腺胰岛中的β细胞就会分泌出胰岛素;它随着血液循环流向身体各个组织,关键作用是和组织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只有结合了,葡萄糖才能被允许进入组织。

就像快递小哥到了前台,前台必须用银行卡在 POS 机上刷卡付款,付款成功后才能交接包裹。

包裹交给了前台,前台得通知包裹的主人,主人拿到包裹,这事儿才算完。

包裹的主人是谁呢?

它叫做葡萄糖转运蛋白4(下文中用GLUT4表示)。顾名思义,就是负责运输葡萄糖的蛋白呗。

包裹主人GLUT4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的胞浆中,意思就是平时在房间里待着不出来,只有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POS 机刷卡付款后)GLUT4 分子的囊泡才会从包浆移动到细胞膜,与膜融合,把自己固定在细胞膜上,接葡萄糖进入细胞。

这个过程相当于:前台付款成功,一个电话把主人 GLUT4 从房间里叫到门口收货。记住这个主人出来取包裹的过程:它叫做GLUT4 分子的转位。

糖尿病分 I,II 两种类型。

I型糖尿病的情况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由于一些原因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葡萄糖也就无法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了——前台银行卡里钱不够多了,付不成款。

这种类型多发于青少年,占糖尿病病例的 5%-10%。

II 型糖尿病的情况没有这么糟:分泌入血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时甚至是正常或升高;但由于肥胖等原因,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出了问题,导致组织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反应不大,也就是通常说的“胰岛素抵抗”——POS机坏了,银行卡里有钱也刷不出去。这样,葡萄糖就很难进入组织细胞。

我们平时所说的“糖尿病”一般指这第 II 型,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

不管哪种糖尿病,一方面组织得不到葡萄糖这种重要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葡萄糖又长期留在血液中——快递爆仓送不出去,结果:血糖升高,糖代谢紊乱,继而脂肪、蛋白质代谢也被打乱,心、脑、肾、眼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

最近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和 Alzheimer 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相关性,总之后果相当严重。

现在回到胰岛素和受体无法正常结合的那关键一步。刷卡不行,交不了钱,有什么其他办法?

有!扫二维码加入俱乐部会员,就可以跳过刷银行卡这一步,直接打电话叫主人:“葡萄糖转运蛋白来收包裹!”

扫码?这么神奇?

成为什么俱乐部的会员呢?

当当~~这就是运动俱乐部!

我们的骨骼肌构成瘦体重(体重-脂肪重量)的45%,是高度代谢的组织,负责80%的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代谢,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肌肉的工作可以有效地对葡萄糖进行“处置”。(小栗子:同志们,趁年轻多长肉啊)

运动可以另辟蹊径:那就是激活AMPK(中文名字叫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下文中用AMPK表示)。

这个 AMPK 可是生物医学界的明星,它是个三聚体蛋白,由α、β和γ三个亚单位组成。它被激活后可以影响脂肪酸氧化、糖原合成、蛋白质合成...最近发现还与抑制肿瘤发展有关。

当细胞中 AMP/ATP 比值升高,γ亚单位会发生构象改变,这使得α亚单位的催化域被暴露出来,这样α亚单位就可以被磷酸化,AMPK也就被激活了。

(背景补充:ATP 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中学生物都学过,三磷酸腺苷,是细胞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物质。AMP 呢就是把“T”,triple换成“M”,mono,一磷酸腺苷。)

AMPK 一旦激活,就可以导致包裹的主人 GLUT4 转位从胞内池移动到细胞膜,接葡萄糖进入细胞。

可是如何激活 AMPK 呢?1

在药物研发者绞尽脑汁打它主意的时候,我们运动俱乐部的同学笑了:运动消耗ATP 啊!ATP少了,细胞内AMP/ATP 比例就升高了,AMPK就被激活啦!So easy!

其实,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也是通过把骨骼肌 AMPK作为靶点来起到降糖作用的,和运动异曲同工。

此外还有另一条途径,走的也是类似的路子:肌肉收缩可以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钙/钙调蛋白激酶CaMK 比例变化,也可以促进GLUT4 的转位和对葡萄糖的摄取。

另外, 如果你长期坚持运动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所以,还犹豫什么,赶紧扫码加会员吧!

理论说得这么神奇,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长期有氧运动(8周以上)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66%(和BMI改变无关),这差不多和口服抗糖尿病单一治疗相当;抗阻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俗称举铁)效果更佳,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0.83%(研究证明正确的长期抗阻训练对心脏是安全的);高强度运动可以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85% 。

另外,最近很流行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也有不错的效果。高强度运动是最新研究的热点,但对病人各方面健康状况有一定要求,所以德国实际临床应用的方法主要还以低强度有氧训练结合抗阻训练为主。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开始摩拳擦掌了。且慢!我们先得讲讲运动安全的问题。

对于I型糖尿病病人来说,运动是个不小的挑战。

如果他们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运动时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的现象;但如果缺乏胰岛素治疗,运动时就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

下面是正确的做法:

正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的患者,如果你在距上一餐0~3小时准备运动,那么请将餐时胰岛素降低25%-75%(胰岛素泵治疗CSII者对,应将餐前剂量降低25%-75%)。梅奥诊所建议,运动前注射部位选择腹部皮下而非四肢,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 II型糖尿病患者也请参照此剂量调节。

说到低血糖,注意事项有很多,下面的流程对两型糖尿病患者都很重要

●运动前 2-3 小时要吃一顿营养均衡的饭。

●借鉴德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在运动前、中(大约运动到一半的时候)、后分别用血糖仪测量血糖,将记录数值制成表格。

●运动中吃点心/水果:可以吃约含20g葡萄糖的一份饼干、水果或果汁。

●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心慌、头晕、无力、异常出汗、饥饿、视力模糊、情绪改变、颤抖、脸色发白。

●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

最新研究发现,晚餐后进行低强度运动也是个不错的时机。

另一方面,如果病人的空腹血糖大于13.9 mmol/L、血中出现酮酸时,则不适宜运动。

如果II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大于10年,I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大于15 年、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严重糖尿病肾病以及有冠状动脉疾病或存在危险因素的,要去医院进行运动压力试验(Exercise stree test)和相关检查,以确定你是否适合及适合什么样的运动。

糖尿病足患者请去专业机构配置适合的运动鞋,并请医生制定适合的运动处方。

有了以上的护身金甲你就可以开始运动了,哪些运动方式比较适合呢?

关于有氧运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的强度为: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5%,一周运动总共时间不少于150分钟。(最大心率计算方法:220减去年龄,监控心率可以用心率表)

德国建议抗阻运动为全身大肌肉群的练习,最好涉及上肢加躯干共六个肌群,下肢共五个肌群。(美国ADA的建议为不低于全身五个肌群)

重量为55%1RM,一次举起最大重量的 55%。做三组 ,每组8-10次。(小栗子注:例如某人最重能举起100kg,他的1RM就是100kg)抗阻训练每周2-3次,两次训练间隔 1-2 天,每周次数不能低于2 次,连续训练14 周。

刚开始运动的病人可视自身情况减量和强度,日后慢慢提高。注意避开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的收缩,如平板支撑),运动中请勿憋气以防血压异常升高出现意外。

在德国,给糖尿病患者或高风险人群的运动治疗疗程,是医疗保险公司付钱的。因为经过计算,如果把钱用在这上面(相当于国内的三级预防),花费要远低于患糖尿病或糖尿病得不到良好控制后的治疗费用。

德国还有参加铁人三项的糖尿病病人。怎么样是不是受到鼓舞了?

好啦,涨了这么多姿势,相信你可以开始愉快地运动啦!





林靖力


题目得糖尿病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的回答是,只要控制血糖,没有多大的影响,但要注意併发证。就我知道的,今简要介绍如下:

一,控制血糖

患糖尿病以后,如果通过饮食运动以及口服药物,把血糖控制在正常,对以后生活影响不是很大,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工作,娱乐,生活的。

二,注意併发证

如果不积极控制血糖的话,有可能在5年内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严重的可能出现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糖尿病足等。

三,得了糖尿病怎么办呢?

必须做到,如下方面:

1,控制血糖

2,控制血压

3,控制血脂

4,调整心态

5,坚持锻炼

6,防止感冒

7,合理饮食

8,充足睡眠

9,定期检查

10,遵医服药

得了糖尿病,也不要悲观失望,调整好心态,坚持按照我说的上述做法,对你的生活,工作,学习,没有什么影响,一样会健康长寿!


庆好中医


  得糖尿病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1、口渴、多尿 

  口渴和多尿是常见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病人的饮水量大量增多,排尿的次数和份量也随之增多,是发现糖尿病最便捷的途径。尤其是睡梦中因极度口渴而醒来喝水的症状,可能说明病情已经恶化。

  2、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3、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

  4、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的先兆。

  5、体重下降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还有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就应考虑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会增大胰岛素的需求量,导至病情急剧恶化。 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 


李医生科普风湿


得了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随着病程往后发展,胰岛素在体内的活性变差,敏感性降低,糖耐量和糖代谢能力会逐渐衰退。同时,身体的各种器官功能也会不同程度的衰减,预防措施不当的话,会使各器官提前发生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足部溃烂坏疽,下肢活动能力受限,乃至截肢瘫痪),糖尿病眼底病变(最终导致失明),心肾衰竭,甚至死亡。

生理病变影响

糖尿病患者若不能积极有效接受治疗的话,身体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会逐渐发生,以上所提到的远期并发性也会或早或晚来临,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寿命。

加重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除了身体上的病理反映,还会影响心理健康。没有谁在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无动于衷,像糖尿病这种不能治愈的慢性病,终身伴随,会成为一种终身的负担,经济上有了额外开销,心理上有了各种负面的情绪。

诱发生殖器官勃起障碍

糖尿病产生的代谢紊乱以及心理焦虑还会使得男性雄性激素的分泌发生障碍,而糖尿病神经病变也会影响雄性激素水平降低,进而引起生殖勃起功能障碍,造成阳痿。刚开始只是轻微的障碍,如果不重视治疗的话,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生殖部位的微血管硬化闭塞,成为不可逆转的器质性阳痿。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看到以上列举的那么多不好的影响,糖友们都不要过于担心,就当是一次了解和认识糖尿病的机会,一旦确诊,只要积极治疗,稳定血糖,积极预防远期并发症,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包括长寿!


控糖俱乐部


开始什么影响也没有。大胆的活着,几年后,他悄的,慢慢的首先侵犯你的小血管,然后是大血管,高血压。这些都是合并症。治起来就难了。如果你选择西医,你的肝脏就麻烦了,如果你吃西药,你的胃就有危险了。总之每十个人。有一个是肾病死亡。一个感炎死亡。那八人是心梗或脑梗死亡。西医不给治,只给挺着药。中药只会调不去根。

目前喝四菌。效果最好。

干酵母。

乳酸菌素片。

桦树茸口服液。

中药菌。

不管什么并发症。最怕熬夜,死得快!


用户小枚观糖


患糖尿病以后,如果通过饮食运动以及口服药物,把血糖控制在正常,对以后生活影响不是很大,如果不积极控制血糖的话,有可能在3到5年内逐渐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严重的可能出现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埂塞等


当代名医大家


糖尿病对性生活的影响是肯定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整个血管都会受到影响。男性功能障碍是血管障碍,如果血糖过高,我们的血管会受到影响。男性功能他是一种心理活动。患有糖尿病的人通常精神压力很大,所以男性的功能在焦虑方面存在问题。


浩子110222


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从心里方面看,思想负担过重,对情绪上有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病情有可能不好控制。

二,生活质量下降,大鱼大肉远离了,只能粗茶淡饭,没了口福。

三,寿命缩短了,本能活80岁,可糖尿病却活不到,少活10年,你说影响大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