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後,吃喝照舊,這樣的朋友不在少數,能說說你是咋想的嗎?

徐徐講糖


一,人不容易聽進別人的意見是正常的,尤其是身邊人的建議,因為人與人在一起就會有對比心理從而產生排斥心理,當時以為自己想清楚了,實際沒想清楚,或者因為面子問題而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肯接受身邊人的意見而導致自己失誤的故事有很多,原因無外乎這些心理在引導。

二,既然問題產生了,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與解決呢?第一種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想下這個問題,比如我們要清楚的認識自己是病人,而朋友是醫生他才是專業的,這樣我們是否聽取了專業的聲音呢而不只是朋友的建議了,這樣就會減少心裡上的排斥。第二種更是大多數人都要放下的東西就是面子了,尤其是在病痛發生時去想就會發現這個面子原來是如此的渺小了,這樣會非常好的改進人性的弱點。

第三,陌生人為什麼能聽進意見這個有了上面兩點的反思也就有些因素了,因為陌生沒有排斥心理與面子作怪的時候人的感覺就是最單純的病人與醫生的關係當然也是最能聽取意見。


賞花賞心賞人生


這樣的朋友身邊一定是有的,之所以得了糖尿病,還不注意,我認為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對自己的健康關注不夠 身邊總有一些人,對健康過度關注,一點點小問題弄得寢食難安;而還有一部分人,則是自己的健康不重視,等出了大問題才追悔莫及。

二、對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不瞭解 糖尿病會引起腎臟、血管、視網膜損害,增加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目前,我見過一個病人,因不控制血糖,雙目失明,現在生活完全靠家人請陪護照顧。

三、一點忠告

如果確診了糖尿病,建議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鹽、控制體重、限制飲酒等,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

瞭解更詳細諮詢,請留言。


心血管頻道


本人也從事糖尿病預防和治療5、6年了,說說我的理解;你能夠幫助的人,都是能夠回應你的人。有交流、溝通,才有下一步治療。那些得了糖尿病不在乎的人,就是不回應你的人,他們生活在自以為是的世界裡。就像我們不可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這些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不是愛學習的人。他們放棄了學習,就不可能進步。對知識本能的抗拒,讓他們變得保守、自負、聽不進意見。結果就是他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一邊吃藥,一邊該吃吃該喝喝。直到併發症到來——直接崩潰。


老齊看生活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早期無明顯症狀表現,大部分人都是通過體檢時發現血糖升高,才知道患了糖尿病的;大部人對糖尿病並不瞭解,以為血糖降下來,病就好了,再加上血糖不是很高時,身體沒有明顯不適,很多人就不當一回事,覺得醫生說的危言聳聽,也不聽從醫生建議,不配合治療。


入錯行的醫生


糖尿病患者最可怕的是什麼?我想,大部分的人的答案是糖尿病併發症。要我說,這只是其一,最大的危害不是併發症。而是患者對併發症的認識,麻木,不見棺材不落淚。因為併發症沒有之前,患者和正常人無異,所以不能夠引起患者的足夠重視。溫水煮青蛙,當併發症來臨後,悔之晚矣!在沒有併發症的時候,你讓患者控制血糖,嚴格飲食,堅持運動。監控血糖。他嫌麻煩,聽不進。你讓他戒菸戒酒。他說做不到。當他因為併發症導致失明,尿毒症,截肢,心梗,腦梗至癱瘓時,他才明白,為什麼要控制好血糖,而那時已經太遲了。


風淡雲輕的唐姆


最後是併發症。


山野牧人140856591


只要不讓人伺候,痛快的結束要好過小心翼翼的活著。


gxl70898173


不學樣。2型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得了就是得了,面對現實,接受,檢討曾經的生活習慣,找出病因,改正,積極配合治療,比如遵醫囑用藥、健康飲食、戒除菸酒、合理運動、多學習糖尿病有關知識等等,不奢望能根除此病,但可以努力,儘量讓併發症來得晚一點,儘量讓自己生命能延長更久時間。


天賦的幸福


得糖尿病後,如果不想早死,就必須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治療糖尿病做到五點:一是管住嘴,二是邁開腿,三是堅持藥物控制,四是做好自我監測,五是接受醫生和營養師的教育。


團團圓圓18986


得了糖尿病最好控制一下,能多活幾年。如不控制,胡吃海塞,那是對自己生命不負責任,給家人找麻煩,併發症能要命!不是開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