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宣佈投降,那時日本國內還剩多少男人?

風雲一點通


在不少的影視作品中,二戰期間日本死亡人口數目極大,而在戰後,日本人口嚴重失衡,日本人不得不為了儘快恢復人口做出行動。

日本徵兵活動也是十分頻繁,從戰爭開始,一直都能看到家家戶戶都要將適齡男子派上戰爭前線,很多人家走出去參軍的日軍男子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或者是六十多的老年人,這給人的印象就好像日本人為了打一場二戰幾乎全民出動了。

然而事實卻打了臉,二戰期間,人口傷亡最多的是中國和蘇聯,而日本傷亡的人口真的算是比較少的。

自九一八事件開始,日本總人口就已經達到了七千多萬,而其中適齡男子數目就有一千多萬到兩千萬。

而自九一八事件開始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死沙場的又有多少人呢?根據不同時期的統計,二戰期間日本加上平民的人口損失也不過不到三百萬。

區區三百萬的人口,對於一個擁有著七千萬人口基數的人口大國,即使是傷筋動骨,但也卻是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的影響。

有人可能會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其實日本死亡人口還是他們自己統計的,日軍統計過二戰中死亡的日軍人數,還有二戰後被蘇聯扣留在西伯利亞參加勞改中死亡的人數,更是統計過戰爭中包括民兵隊伍死亡的人口。

日本統計的方法是不會有問題的,他們徵兵的時候,就會按照單位大小從小到大從各地徵兵,許多電視劇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日軍中某一出名隊伍,往往都是來自某市或者某地區的某隻連隊。

單位越小,裡面的士兵便也越發熟悉,可能一個班的日本兵就是出自同一個村子呢。

日本本身就有著七千多萬的人口,加上廣島長崎的核彈下喪生的平民數目,損失不過不到三百萬人,如此數目對於日本來說的確不算多,二戰以後,日本人口恢復速度相當快,本來男女比例失衡就不算很嚴重,二戰以後更是迅速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其實日本別看徵兵的數目挺多的,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徵兵數目多不代表都能上戰場,真正決定日本能派出去多少兵力的,還是日軍的航運能力。

蘇聯和中國,動不動損失幾千萬人,日本才損失了不到三百萬,也跟日本是個島國有很大幹系,日本領土上本土作戰不多,大部分本土作戰也都是單方面遭受美軍轟炸,日軍在亞洲大陸上殺害了無數中國和東南亞無辜平民,而日本本土卻沒沒遭受太大的打擊,這也成為日本損失人口數目小的主要原因。


魏青衣


日本自己統計,在1945年,日本有7200萬人口,其中15-64歲男女為4100萬。
日本二戰徵兵數字是900多萬,最後戰後還有760多萬。也就說日本男性的死亡率,算不上特別多。日本沒有出現嚴重的男女失衡,到1950年,蘇聯把關東軍俘虜都歸還日本以後,日本男性已經佔到了總人口的49%以上。
日本男性死亡相對少的主要原因是,日軍有很多師團根本沒有打過仗,有幾十個師團和旅團從成立一直到戰敗就都在國內,哪裡都沒有去過。因為,日本沒有足夠的海運能力,沒有足夠的運輸船部署他們。還有就是美國控制了制海權,就是裝上運輸船到了海上也是餵魚。最後,就是留下他們準備打所謂的本土決戰。
另外就是日本累計,還有至少300萬以上士兵,都是航空兵基地兵和海軍基地兵,這些人絕大部分也都是在國內,沒有部署到海外。
最後,還有,美軍是跳島戰術,其實很多日軍的重兵區域,都被直接跳過去了。

歷史救生圈


二戰其實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都是個災難,作為被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世界上的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都承受了巨大的災難,整個二戰,導致超過7000萬人死於戰爭,而這些與納粹脫離不了關係,尤其在東亞,日本更是在戰爭中犯下累累罪行!

世界傷亡慘重,男性大量死於戰爭

其中蘇聯死亡2660萬,佔總人口的13.8%,也就是說蘇聯二戰期間每10個人中就有至少一個人死亡;最死亡的絕大部分是男性,所以蘇聯在戰後出現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

二戰後蘇聯人口為1.53億,男女性別比卻為1:2.7,直到現在蘇聯解體之後,蘇聯的很多原加盟國,仍舊出現著男少女多的現象,俄羅斯的男女比例為1:1.147,就算是比較均衡了。

中國死亡1800萬,中國因戰爭間接導致的累計傷亡數高達3500萬,死亡人數佔總人口的百分之3.86,由於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雖然死亡人數高達千萬之多,但是人口比例沒有像蘇聯那般失調。

而對於發動戰爭的法西斯國家,傷亡同樣也是巨大的。

納粹德國1939年,總共有不到7000萬人口,二戰結束,死亡人數高達800萬人,在總人口中佔比12%左右,同樣造成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

但同樣是納粹國家,同樣是發動戰爭,同樣是7000萬人口左右的日本,其實傷亡率遠低於德國。

據戰後數據顯示,1939年全日本總人口為73,114,308人,二戰結束後,在二戰中軍事人員的死亡數目達到了220萬至230萬,再加上其餘非戰鬥人員的死亡,在300萬左右,占人總人口的比例為4%。

日本死亡數不算多

所以日本的男女比例其實就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失衡,再加上日本政府利用比較極端的政策快速恢復人口,使得男女比例很快就平衡了。

由於參加戰爭的青壯年均為男性,而且死亡了超過250萬成年男子,對日本面臨一種勞動力有些缺乏,而且因為男性戰死較多,所以出現了大量的寡婦。

雖然三百萬的缺口並不是很大,但是為島國的日本還是希望通過人口紅利來促進日本的發展,急需擴充男性勞動力,恢復男女比例的平衡。

日本促進人口平衡的方法

因此為了改變局面,日本政府出臺一個無恥的政策,便是要求日本國民改變女子的結婚年齡,從15歲降至13歲。

然後是日本政府鼓勵採取大力生育,戰爭期間日本就制定過一個確立人口政策的綱要,要求一對夫婦至少要生5個孩子。

加上戰後日本俘虜的回國,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兵力達到900萬人,到了二戰後,日本投降的兵力將近760萬人,這760萬人的回國極大的彌補了日本的勞動力不足,同時也降低了單身女性的比例。

此外,據說日本還從海外大力招募來自東南亞等地男性勞工,然後利用這些男性勞動力,降低日本的寡婦比例,據說還有建立的有服務美國大兵的慰安所,生了很多混血孩子。

這樣種種情況下,男性勞動力大力增加的情況下,5年之後,日本就出現了嬰兒潮,人口快速增加,很快恢復到戰前水平。

1950年的時候,日本男性已佔到總人口的49.03%,只比女性少了150萬,而如今的日本,人口達到1.268 億 (2017 年),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歷史好奇怪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二戰前的1939年日本人口是7300萬,在二戰中全部死亡人數達到300萬左右,占人總人口的比例為4%左右。


所以日本的男女比例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失衡,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利用比較極端的政策快速恢復人口,使得男女比例很快就得到了平衡。

由於參戰的絕大多數為男性,所以死亡了超過250萬成年男子,所以出現了大量的寡婦。

為了促進日本的發展,急需擴充男性勞動力,恢復男女比例的平衡。日本政府出臺一個政策,要求國民女子的結婚年齡,從15歲降至13歲。鼓勵生育,戰爭期間日本就制定過一個確立人口政策的綱要,要求一對夫婦至少要生5個孩子。

5年之後,日本就出現了嬰兒潮,人口快速增加,很快恢復到戰前水平。

1950年,日本男性佔到總人口的49.03%,恢復平衡,只比女性少了150萬,現在的日本人口達到1.27 億 (2017 年),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老齡化嚴重。


驛動星期六


1945年的正式統計沒有,但1947年,日本做過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結果如下圖

當時日本總人口7810萬,其中男性3812.9萬,女性3997.2萬,其中人口年齡分佈如下

如果以上兩張圖看的讓人眼花的話,我再丟一張比較直觀的圖

上圖是針對1947年日本人口普查的具象化表格,可以看到這一年0歲嬰兒的佔比非常大。

而在男女對照上,20歲-40歲這一欄中,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多很多(陰影部分為相較異性多出的人口),這個很合理,因為那批人全進了靖國神廁。

在是60歲以上人口中,女性比例同樣高於男性,這個也好理解,因為女性壽命往往比男性長。


瘋狗的輕武


我們先來說說日本戰前的人口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61個國家17億人口參戰,這是涉及之廣泛,時間之久,在這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和蘇聯兩個國家的死亡數是最多的,其中日本在二戰中的死亡數為300萬左右,這個數字在其他國家中算比較小了。

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就加緊備戰,這個時期的日本加強了徵兵,到了1936年日本人口突破了7000萬大關,這個時候的日本男性有3600萬,能上動員的男性的應該有60%所以就是1900萬,並且這個時期的日本人口還是在增長的。

到了戰爭結束日本的人口比戰前多了一百多萬,只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日本是島國,許多戰場都不在本土,雖然到了戰爭後期本土不斷的被轟炸,而且還被兩顆原子彈炸過,所以日本在本土居民死亡人數也只是在60多萬(除軍隊外)戰後日本在中國戰場傷亡在200多萬,其中死亡人數應該在90多萬,其實在太平洋戰場傷亡為90多萬,死亡人數應該在30多萬,還有在東南亞戰場傷亡人數也就40多萬,傷亡的人數為10萬左右,這些總的加起來差不多死亡人數190多萬(軍隊人數),這個數字對有著7000多萬人口的日本來說並不算太大,雖然這些都是男性,但是這也並沒有導致日本戰後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1945年日本總人口為7200萬比1941年的7400萬少了兩百萬,戰後的日本男人佔總人口的49.03%,,這個比例還不算是很嚴重。蘇聯戰後男女比例達到了1:2.7這個是非常嚴重的。

在二戰後美國做為戰勝國需要向日本進行駐軍,象徵性的佔領日本,在駐日的美軍,日本組織大量的女性慰問團,其實美軍的入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本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

二戰後日本為了快速恢復人口,實行了許多違背社會道德的政策,例如在結婚的年齡上,在1950年時日本把女性適合結婚的年齡調到了15歲,這是很違背倫理道德的,雖然這個政策一直被國際所反對,但是日本為了恢復人口,並沒有理會國際的呼聲,到了1968年日本人口突破一億,在短短23年內人口增加了2700萬這是很快的一個增速了,平均沒年增加100多萬人。

到了70年代由於日本經濟得到了騰飛,人們思想觀念也得到了改變,早婚現象也比較少。從1968年到現今有50年人口才增長了2600萬,這個是一個非常緩慢的增長,這樣的增長速度與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之下人們生活壓力造成的。

在二戰結束初期,雖然日本的男人有一定的減少,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日本戰後造人進度。


無筆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當時日本人口有7200萬左右,其中可服役年齡的男人數目是1779萬,可供徵兵的人數亦為1 000萬人左右。

再對比一下1937年日本的人口總數約為7000萬左右,包括(四大島、琉球、南庫頁島)不含日本殖民地和僑民,這裡就可以看出二戰對日本人口的損失並不是很大,1937年的日本人口數據和1945年的差別也就幾百萬人。

好多人就會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在中國從1931年七七事變開始到1945年抗戰結束,日本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好像人口的損失並不是很大呢?而且在二戰後期還讓蘇俄和美國胖揍過。我覺得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本戰爭初期主要戰場都在中國,就是我們說的抗日戰爭,當時的日本和中國軍隊無論武器還是士兵素質相差太大,所以會造成中日戰損比5:1甚至10:1的情況。戰爭往往讓中國軍隊遭到重創而日本軍隊損失很小。到了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雖然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遭到了很大的傷亡,但戰爭到1945年就結束了(三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日本自己出的數據這期間東南亞(包括滇西)、中南太平洋各地域、海域日軍死亡人數128.04萬人,而中國東北加上內地

(含香港,不包括滇西)日軍死亡人數50.24萬人。另外日本本土死亡10.39萬人,小笠原群島死亡1.52萬人,沖繩群島死亡8.94萬人,殖民地(臺灣、朝鮮、庫頁島、千島群島)死亡7.7萬人,西伯利亞死亡5.27萬人,所以根據日本方面的統計他們在二戰死亡人數總計212.1萬人。

第二,日本軍隊中有大量的朝鮮籍和臺灣籍的士兵。二戰時期,日本在它的殖民地朝鮮和臺灣也實行了徵兵以彌補兵員的減少。被徵召的朝鮮籍的士兵人數就有四、五十萬人,臺灣籍士兵也有二十餘萬人。

雖然到二戰結束時,日本人口數並沒有太大變化,成年男丁數量也有2000萬左右,但假如美國不扔下那兩顆原子彈,我想日本也沒有那麼快選擇投降,後期雖然軍隊規模保持到了700多萬,但優秀士兵早已經損失的差不多了,後期日本兵源素質極差,再加上和美國武器裝備上的差距,所以要是沒那麼快投降的話,日本真的要損失很多人,基本可以實現“玉碎”。可以說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拯救了日本---“天佑日本”。


山中茅店


任何戰爭的爆發對男性人口的衝擊都是最為巨大的,我們國家歷朝歷代發生的戰爭是如此、蘇聯和德國的戰爭是如此,日本和我們、和美國的戰爭也是如此。

但是與蘇聯那恐怖的男性人口流失不同,日本在侵華戰爭以及二戰過後,他們並沒有出現蘇聯那般畸型的男女比例失衡。

在1945年戰爭結束之後,他們國內的男女比例保持得其實還算是非常正常的,並沒有影響到他們戰後的重建以及人口的發展。

不過在說到這些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蘇聯在二戰硝煙之後大量缺乏男性勞動力的慘狀。

二戰後男女比例差距最為嚴重的蘇聯

在二戰爆發過程中,蘇聯國內的人口損失非常龐大,損失的總人口達到了2700多萬人。

其中,正規軍隊死亡量達到了900萬、平民死亡量達到了1000多萬人。

在這龐大的死亡人口中,900多萬的正規軍隊死亡量都是男性,其他1000多萬的平民死亡量則因為包含了大部分沒有編制的民兵,所以男性的死亡量也在其中佔據了大部分比例。


正是由於在二戰中男性傷亡數量太過於巨大,所以在二戰之後,蘇聯國內就極度缺乏起了男性勞動力,很多以往只能由男性承擔的工作,開始被轉交到了女性手中,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蘇聯是完全把女人當成男人使用的。

在東北的那50來萬關東軍被蘇聯人扣押到西伯利亞農場、礦場中幹活時,甚至有不少的蘇聯女性找到了那些俘虜,彼此之間組合成了暫時的夫妻關係。

在差異最為嚴重的時候,蘇聯男性和女性的比例達到了1:2的巨大差異。

從這些方面,我們就可以知道蘇聯男性損失的嚴重。

日本男性在二戰中的損失

接下來我們再說日本,日本相比於蘇聯來說,他們的結局其實還算是比較好的。

在侵華戰爭以及二戰爆發過程中,因為他們是主動出擊侵略、戰鬥絕大部分爆發於他們的國土之外,所以他們國內的平民傷亡並不大,比他們的士兵死亡量少了一大半。

在戰爭之中,他們死得最多的還要屬他們的軍隊士兵。

據日本國內的一些學者估測,日本在二戰和侵華戰爭中的士兵總死亡量大概是200多萬人左右。


除了士兵死亡量之外,日本國內被美國轟炸機和原子彈炸死的平民大概在50多萬左右、死在東北或者沖繩的平民大概在30萬左右。

算起來,他們在二戰中將近有80多萬平民丟掉了性命。

如果把他們的士兵死亡量和平民死亡量相加起來,我們可以得知日本大概有300多萬人在此前的戰爭中丟掉了性命。

而在這300多萬人中,200多萬的士兵死亡量肯定是男性,這點是無可置疑的,畢竟當時在日本軍隊中也沒有太多的女兵。

那80萬的平民死亡量由於是男女無差別受到傷害的,日本對此又沒有詳細的記載,所以我們可以用1:1的數據來對其進行推測,這樣算下來,日本大概有40多萬平民男性在戰爭中丟掉了性命。


加上士兵死亡量的話,他們的男性總死亡量也是在200多萬人到300萬人左右。

而這麼一點男性死亡數量,我覺得對日本男女比例幾乎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的總人口就達到了7300多萬人,兩三百萬的男性死亡量是很多,但是對於日本的總人口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零頭。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的男性比例也僅縮減到了49%,大家只要想想蘇聯那1:2的男女比例,就可以知道日本男性在戰爭中的死亡量有多麼少了。


孤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中華民族和世界各國帶來了沉重災難,共有7000餘萬人死於戰爭,世界傷亡慘重,男性大量死於戰爭。


經查閱這段不幸歷史,死亡人數令人震驚。下面將各國死亡人數作歸類梳理:①蘇聯:死亡2660萬,佔總人口13.8%,意思就是每10人中就至少有1人死亡。死亡的絕大部分是男性,戰後出現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 二戰後蘇聯人口為1.53億,男女性別比卻為1:2.7。至今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仍出現著男少女多的現象。

②我國:死亡1800萬,因戰爭間接傷亡3500萬,佔總人口的3.86%。

③德國:二戰前人口有7000萬,二戰結束,死亡800萬,佔總人口的12%,同樣造成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

④日本:二戰前人口為7300萬,二戰結束後,死亡220萬—230萬,加上非戰鬥人員死亡,在300萬左右,佔總人口的4%。二戰後,日本政府要求女子結婚年齡降至13歲鼓勵生育,要求一對夫婦至少要生5個孩子。

5年後人口快速增加,很快恢復到戰前水平。如今的日本,人口達到1.26億 。


小甜嘟爸爸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二戰戰局已定,四面楚歌的情況下宣佈了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至此日本戰敗。在戰前,1937年日本人口為7063萬人(包含朝鮮和臺灣),1940年日本人口為7307萬人,至1945年日本戰敗,人口減少為7199萬人。

二戰是一場巨大的人類災難

二戰是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總共20億人口捲入了這場大戰當中,死亡7000萬人,1.3億人受傷。5萬億美元的財富毀於一旦。

其中軍民傷亡最大的國家有:

國家 軍民傷亡數量 死亡人數

蘇聯 3500萬人 2660萬人

中國 3000萬人 1800萬人

日本 380萬人 270萬人(含朝鮮)

德國 1200萬人 800萬人

中國為二戰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在二戰中,中國戰場主要牽制了日本的陸軍主力,使得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可以得心應手。日本在中國戰場始終保持了150萬人左右的兵力,再加上在中國整個抗戰期間,共有將近79萬日軍死在了中國,在加上緬甸戰場被中國消滅的16萬日軍,中國一般情況下(日本方面統計中國戰場死亡44萬人,但是近年來在日本靖國神社供奉的牌位就超過了70萬人,所以我認為44萬人的死亡數據不足為信)中國方面消滅日軍在95萬人左右,再加上受傷近100萬人,所以中國方面牽制了大約有350萬以上的日軍兵力。

而日本動員人數的頂峰在970萬人,所以有一半左右的日軍是牽制在了中國戰場。

如果沒有中國,那麼日本就可以動用陸軍主力進攻蘇聯西伯利亞,那麼蘇德戰爭在1941年就會基本結束;如果沒有中國,那麼日軍就可以如蝗蟲般的進入到東南亞和太平洋,英美就會打的非常地艱苦。所以,中國是二戰期間亞洲戰場的中流砥柱,沒有中國,二戰盟軍的前途將會非常迷茫。

日本也同樣損失巨大

日本自1931年入侵中國以來,就陷入了不斷對外擴張的道路,而且越走越深,無法自拔。實際上日本表面上是天皇在推動戰爭,但實際上有時候是天皇想多獲得一些利益,也有軍部在擴大戰爭,而軍部又有其下層軍官“下克上”地不斷地推動戰爭的進程。也就是說,在戰爭期間,日本已經沒有一個能說的上話的人了,無論是當時的天皇還是首相,還是任何一個政府政要,與其達成協議不會有任何效力。

在這種全民狂熱的狀態了,戰爭就不可避免地不斷擴大,以至於挑起了世界大戰。

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傷亡巨大。在中國戰場,戰爭從1931年一直打到了1945年,戰爭始終沒有結束,到1940年左右進入了拉鋸戰,不斷地戰爭持續的傷亡以及沒有結果的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中途島戰役出現了轉折點,從此之後日軍在一個又一個的守島戰役中不斷地喪失精銳部隊,其最為精銳的1-18師團大部分都損失在了太平洋戰場上,使得整個東亞戰場釜底抽薪,能戰的部隊越來越少,從而導致1945年蘇聯進攻東北的時候關東軍基本沒有抵抗能力。

同時日本本土也遭受了盟軍的不斷轟炸,尤其是在1945年連續的兩顆原子彈,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平民傷亡。日本國內打到最後已經經濟凋敝,人民食不果腹,一片末日蕭條。

最終日本在四面楚歌,戰爭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宣佈投降,放棄了自甲午戰爭以來得到了一切利益,徹底為美國所佔領,至今也不能稱為一個完全正常的國家。

日本在戰爭期間損失了大量的男性,因軍隊死亡較多,大約有230萬人,所以通常來說男性比女性少了200萬人左右。但是在戰後日本一直鼓勵生育,很多留在日本的各國勞工(有中國人)也被接納為日本國民,結果在戰後5年日本迎來了嬰兒潮,到1950年時期,男女比已經為49:51,女性僅比男性多了150萬人,到了目前來說男女比例已經基本均衡。

所以,戰爭帶來的創傷不僅僅是戰爭的受害國,發動國也遭受了巨大的災難,願世界今後不再有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