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太固執?掌握"歐弗斯托原則",有效說服"犟孩子"

靜香媽媽有了孩子之後,每次和朋友外出,說話都是三句不離孩子,前段時間和朋友出門逛街的時候,說著說著,朋友就開始向我抱怨自己的小孩晨晨,任性、頑固、暴脾氣,和他講道理根本講不通。

晨晨媽媽和晨晨說了很多遍看電視機時要坐在遠處的沙發上,可晨晨每次都要緊湊到液晶屏幕前,媽媽和他解釋了很多遍近距離看電視的壞處,晨晨就是不改,根本不放在心上。

娃太固執?掌握

除此之外,晨晨還喜歡趴在桌子上寫字,每次都需要家長提醒坐端正,大人勸解的話左耳進右耳出,依舊我行我素。

晨晨媽媽特別苦惱和疑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道理也講了不少,可晨晨軟硬不吃,壞習慣一樣沒改,顯得過於固執說不通。

娃太固執?掌握

聽了之後我就深有感觸,因為我家靜香也這樣,固執起來誰的話都聽不進去,讓人發愁,相信很多媽媽也都有這樣非常痛苦的經歷,明明大家說的都是同樣的語言,可家長們的苦口婆心與孩子的做法永遠是一個天一個地。

其實,孩子過於固執說不通,很有可能是生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是孩子正常的"叛逆期"。

娃太固執?掌握

為何孩子總是太固執說不通

1、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膨脹

細心觀察的父母應該都會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會逐漸膨脹起來,比如會在你忙他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告訴你,"我自己來",自己動手的次數明顯增多,拒絕父母的頻率也越來越多。

家長們要是沒有經驗,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可能就是他們的自我意識在作祟,比如孩子之前吃飯的時候總是需要人喂,但是忽然有一天,他們說"不要,我自己吃!"也別太擔心。

娃太固執?掌握

實際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顯出的叛逆、頑固、不講道理都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開始膨脹。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這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成長,他們已經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沒必要什麼事情都經家長之手,都聽爸爸媽媽的,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娃太固執?掌握

2、 孩子的求知探索慾望膨脹

孩子初來這個世界,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換句話說,就是孩子是天生的探索家,蹣跚學步的孩子由於行動力上的侷限只能夠任由家長擺佈照顧,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又加上能跑能跳能說話,孩子自然而然地開始違背一些自己非常討厭的命令。

娃太固執?掌握

娃太固執,家長們要懂"歐弗斯托原則"

英國的一個心理學家E·S·歐弗斯托提出的歐弗斯托原則:說服一個人的時候,開頭就讓他不反對,是實在要緊不過的事。歐弗斯托原則就是在告訴我們:說話是因人而異的,要使人不反對,先令人不反感。

娃太固執?掌握

家長要輕鬆掌握"歐弗斯托原則",這樣就會更有效的說服"犟孩子"。

1.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語言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口頭禪就是"你應該""你不應該""你不能""你必須",這就像上司像下屬發出命令一樣,成年人天天聽這樣的話都覺得煩躁,更何況是孩子。

所以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尊重過孩子的想法與發表建議的權利。孩子不是家長的"所有物",在他們出生的那天起就註定擁有獨立的人格,因此家長對孩子說的話應該是"你覺得""你認為""這個怎麼樣",然後尊重孩子的想法與選擇,而不是實行強制的一刀切。

娃太固執?掌握

2. 巧用說辭

小銘是個比較懶的小孩,從來不喜歡幫助家長做家務。有一天,媽媽不在家,爸爸負責做完飯。傍晚,小銘從自己的房間出來,對爸爸抱怨道,"爸爸,我快餓死了,你現在就做晚飯吧。"爸爸正想應答,突然又轉念說,"冰箱裡沒有青菜,我們今晚不做飯了。"小銘見到爸爸沒有出門買菜的意願,思索良久,最後妥協道:"我去拿錢買菜回來,爸爸你做飯吧。"

娃太固執?掌握

聰明的爸爸以"沒菜不做晚飯"為由讓孩子感到"絕望",最後只能自願完成"買菜"這個任務,全程既沒有爭執,又起到了鍛鍊孩子的目的。爸爸這一招不可謂不高啊!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也可以模仿這種做法,以此應對"犟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