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搞科研的要抑制“講故事”的嗜好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日趨嚴峻,各種大道小道白道黑道的消息滿天飛,其傳播的速度似乎已經超過病毒本身。大環境形勢如此,作為新聞媒體,不僅要作正面宣傳,鼓舞士氣;還要闢謠止謠,以正視聽,對公眾宣傳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也就成了以科普來引導社會輿情的題中應有之義。

日前,有媒體披露: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此消息一經媒體傳播便不脛而走,致使雙黃連當日線上線下均告售罄。一種極為誇張的說法是:就連雙黃連牙膏、雙黃蓮蓉月餅都被搶完了。自然,按常識判斷,這極可能只是“段子”,但囿於疫情無法出門,無從查實。

然而,如此“火速脫銷”的銷售盛況馬上在網上引起了質疑:一夜之間售罄脫銷的雙黃連真的對抗新冠病毒有效?於是,另一家媒體直接採訪了上海藥物所的“相關人士”,得到的回答並沒有否定“可以抑制病毒的說法”,但在言談中顯然所保留,強調“初步發現對病毒有抑制”,“目前還沒有這麼詳細的研究,因為我們只是在武漢病毒所做了一個初步的驗證”。最後的結論是“不能太拔高,因為這個科學的事情我們不想說得太過。”其實,回頭再看首發的媒體消息,措辭本來也是“初步發現”。

接著,又有權威媒體特意對此做了更正,其中的關鍵信息是:抑制≠預防。但是這個說法馬上又被過度詮釋和渲染,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邏輯推理:如果身體裡沒有病毒,就沒有東西可以被“抑制”——總不能去“抑制”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如果身體裡有可以被“抑制”的病毒,那就證明已經被感染了。如果已經被感染了,還“預防”什麼?這個邏輯鏈看來很有道理。

然而,請不要嘲笑升斗小民的無知,因為媒體上對新冠病毒相關知識的“科普”,已經超出了我們(非專業人士)以往對病毒的認知:其一,通常的說法是病毒性傳染病在潛伏期傳染力不強,但新冠病毒常常在沒有發作時就開始大肆傳染身邊人士;其二,通常的說法是病毒性肺炎常常伴隨高燒所以容易被識別,但新冠肺炎常見的卻是低燒甚至根本沒有症狀;其三,病毒性傳染病治癒後人體便產生了免疫力甚至終身免疫,但新冠肺炎即使治癒也有可能二次感染……

這樣“新型”的冠狀病毒及肺炎,連專業人士都感到困惑,那麼公眾有心理恐慌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從這個意義上說,因為沒有症狀並不等於沒有感染病毒,在沒有症狀時假設已經感染病毒馬上服藥加以“抑制”,對芸芸眾生而言,難道不也是“預防”嗎?按照“過度詮釋者”的說法,難不成必須要所有的人都去醫院確診有沒有感染病毒,然後才決定要不要“抑制”,那本就人滿為患的醫院豈不會立時崩潰?再說,此等非常時期有病沒病都去醫院湊熱鬧,豈不等於作死?

這麼說,絕對不是要為雙黃連站臺說話。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的實驗既然已經有所發現,並且堅持聲明“情況屬實”,後續的研究程序還是可以繼續下去,但科學的事情除了不能說得太過以外,還需要考慮的是:沒有十分把握的“初步發現”,最好不要急於拿出來表功炫耀,抑制一下“好講故事”的嗜好,方為上策。 □唐鈞(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