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馬達西奇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是否可以自己研發?有什麼問題?

金剛大錘


其實我們的航空發動機公司都是在研發過程中,遺憾的是一直根本沒有真正自己過硬的產品和技術,而是一直在引進各國的產品和技術進行仿製生產,並且生產出來的發動機質量也是達不到原產國家的技術水平。

我們的仿製能力可以說是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中國到現在為止其實根本沒有一種航空發動機是自己的,全部都是舶來品。

中國航空發動機就是一個殘酷的現實擺在這裡,50年內根本無法改變!





未知2521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如果沒有包括烏克蘭的馬達西奇公司在內的國外公司的協作,我國是不能獨立研發現行航空發動機的,原因就是我國還沒有完全掌握現在的走高溫路線的航空發動機的研發設計和製造技術。

馬達西奇公司是研發設計、製造大涵道比航空發動機的公司,也就是我們說的大飛機如C919的發動機,這類發動機與戰鬥機發動機相比,儘管工作溫度比較低,一般低於1200℃,但是對於常規金屬材料如鎳基合金來說也基本到高溫極限了,在加上30000RPM以上的轉速,其設計、製造難度也是相當大的,如高溫葉片的隔熱技術(陶瓷外衣)、高溫葉片的冷卻降溫技術(葉片內部微孔冷卻)、常溫旋轉動平衡技術、高溫旋轉動平衡技術以及發動機裝配技術等,這些技術對於我國來說都還處在探索、跟進階段。其中,“陶瓷外衣”和“葉片內部微孔冷卻”等技術,對於大涵道比發動機而言不是必須,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筆者在前面的兩篇文章中已有這方面的介紹,在此就不復述了。筆者下面就對“動平衡”的技術難度再作一些簡單介紹。

首先,現在的航空發動機的動平衡為什麼是高難度技術?其原因是現行航空發動機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的受力狀態不佳造成的。現行航空發動機的做功葉輪的工作原理都是軸流式,即葉輪的旋轉方向與氣流的作用力方向垂直,而且還要在30000RPM以上的轉速下工作。這就是現在的航空發動機容易發生振動、失穩的根源,受力狀態先天不足。其直接結果就是發動機葉輪的製造精度要求特別的嚴、高。

其次,無論是風扇葉輪還是渦輪葉輪,其葉片的加工製造都無法採用點對稱的加工方法一次完成加工成型,如車、銑、鏜等,而要靠高技能的技工憑經驗和大量的試運轉測試來保證。可能有網友會說,現在不是有3D打印技術嗎?是的,3D打印技術可以用於航空發動機做功葉輪的製造,但是從理論上說,3D打印技術也不是點對稱加工方法,只是可將葉片的精度誤差特別是重量及其慣性力矩的精度誤差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而已。這又是一個結構上的先天不足。

其三,大涵道比航空發動機雖然工作溫度只有1200℃左右,但是對於葉片的金屬材料而言,也會造成較大的熱膨脹和變形,如果每個葉片的熱膨脹量不一致、高溫變形不一致,就會造成在常溫下調試好的動平衡,在高溫下仍然會發生振動、失穩等不平衡現象。所以這時又要靠高技能的技工經驗和大量的試運轉測試來進行調試。這又是一個高溫帶來的先天不足。

面對現行航空發動機的這三個“先天不足”,再加上“陶瓷外衣”和“葉片內部微孔冷卻”以及裝配難度等技術難度,所以航空發動機一直是我國的“心臟病”。

那麼,有沒有更好技術避免上述幾方面的技術難度呢?

有!!!

那就是“燃氣型喙輪全熱動力航空發動機技術”,該技術具有如下4大優點:

1. 燃燒室工作溫度只需800℃左右,無論是310耐熱不鏽鋼還是GH128鎳基合金等材料均可直接適用。避免了超材料極限高溫的先天不足,無需“陶瓷外衣”和“葉片內部微孔冷卻”等任何技術措施,即可保證超過現行航空發動機壽命的長壽命。

2. 喙輪葉輪即葉片受力是切向,且與旋轉方向一致,避免了“垂直受力”的先天不足。

3. 轉速最高不超過15000RPM,避免了30000RPM以上高轉速的先天不足。

4. 旋轉的喙輪葉輪及其葉片可分別採用點對稱加工方法一次完成加工,避免了現行航空發動機製造的靠高技能的技工經驗和大量的試運轉測試來保證動平衡的弊端。避免了結構帶來的先天不足。

5. “燃氣型喙輪全熱動力航空發動機技術”唯一的製造難度就是要使用現行航空發動機的渦輪壓氣機,前、後各一個,但其工作溫度小於100℃。也避免了高溫動平衡的技術難度。




喙輪92778124251


沒有馬達西奇公司,中國一樣可以研發新的發動機,問題是發動機有很多種類,有些雖然是過去的技術,現時還有用,如教練機的發動機。

但這些技術我們有的有,有些沒有,再重新研發浪廢時間與金錢,如果能夠通過購買來解決是最好不過了,但烏克蘭政局不穩,所以最好的方法就事通過控股的方式,控制了話語權,美國想通過給烏克蘭政府施壓而不用給錢的時代結束了。當然美國也可以出高得更高的價錢,購買大股東的控制權,我想我們肯定會賣給他,因為核心技術掌握在我們手上之後,馬達西奇也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如果美國不買只是干預,也沒有問題,只要他每年付出足夠的費用,或購買馬達西奇足夠多的產品就可以了,而中國自己須要的產品,完全可以放在中國國內生產


何義575


航空發動機一直都是中國的短板,能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對中國是利大於弊。最起碼的少研究二十年,雖然中國挖了烏克蘭很多技術人員,但航空發動機的核心技術還掌握在航空設計局及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美國及西方的暗流,中國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難上加難。中國要挺硬腰桿,拿出自己的精神,搗毀美國及西方的暗流,為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事業奮鬥到底。


慧貴居士


發動機研發是個極其燒錢的工程,但又不是說你有錢就能燒出來的,能研製這貨才能真正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工業基礎,世界上能獨立研製渦噴的僅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中國。也即五常國家才具有這樣的實力。過去,中國在發動機研發過程中的確走了很多彎路和重複性工作,沒有認清和掌握髮動機研製的科學規律,實踐證明,想通過購買,或者仿製等捷徑,是走不通的,是危險的。這幾年,國家逐步認清並正視現實,成立中國航發,沉下心來搞基礎理論研究,試驗驗證,攻堅克難,一步步的打通研製之路,雖然慢點,但方向走對了,我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怕寂寞,不怕冷眼風語,假以時日,終能摘的這顆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一世所愛隔山海


在沒有控股馬達西奇公司這件事之前,中國自己就在研發航空發動機,從未間斷過,問題倒是有,集中表現在速度慢。

馬達西奇公司曾製造過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的發動機,聽說這正是中國現在最想得到的航空動力技術,目的和目標特定,並非整個航空發動機領域。

想得到的技術,不是因為自己一點兒也沒有,也不是因為研發不出來,主要是因為目前還沒有達到人家的那個高度,還因為如果不與之合作,就一定慢一些達到,並且可能會走彎路,投入的成本也更高。

合作自然會加快得到和達到的速度,也就能快一些縮短與世界最高度的距離,不至於被動力強國越落越遠,而是越追越近。顯然,這既是近期的考慮,又是遠期的考量,是基於戰略而釆取的策略。

由此可見顯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在於連馬達西奇公司的技術高度都沒有達到,要達到則需要並非很短的時間,重要性在於連這個高度都不能儘快達到的話,接近、趕上、超越最高度就需要更長的時間,而在這個更長時間裡,就只能處於依賴於人、受制於人以至隨時被人卡脖子的狀態,包括只能花大錢購買動力強國的產品,比如大飛機。

中國自己一直在研發航空發動機,從最初的測繪、仿製到自行研發,現在已經跨入自主研發的階段,正在改逆向研發為正向研發,走到了自主創新的大門前,總體上屬於二流動力強國,足可引以為榮,但上升至一流的難度很大,表現為前進速度慢,慢則差在基礎研究以往欠賬多,沒有完全做到"知其所以然″,而欠賬多的"主觀性″原因之一是在歷史上模仿跟隨的時間長。

而自主研發階段的開啟就是為了還賬。

不過呢,也不能排斥合作,恰恰相反,有合作的機會就必須抓住,其實,大家都知道在世界上合作的機會實在太少,彌足珍貴,動力最強國一直在封鎖。

此次與馬達西奇公司的合作,美國便插了手,與其封鎖政策一脈相承,也是看到了中國自己研發航空發動機的異乎尋常決心、舉國之力投入,惟恐中國獲得合作機會而得到關鍵核心技術,從而加快發展步伐、早日躋身一流,希望通過干預,把中國阻止在距離美國較近的一個臺階前,延緩打破美國封鎖的時間。

中國奔著得到比自己高的技術而去,還奔著比自己高的人才而去,無非是為了早一些達到兩個高度等同,也就能早一些奔著更高而去。贏了這一局,下一局的贏面就大一些,也快一些。

當然,合作只是途徑之一,還不是主要途徑,自己研發才是,也更為牢靠。


肇俊武


發動機是試驗出來的,需要大量的時間。一臺新型發動機少則十年,多則數十年。烏克蘭繼承了原蘇聯的航發工業,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獨立研製渦扇噴氣發動機的國家。馬達西奇公司在航發研製方面,儘管不是世界最先進的,但它通過近百年的積累,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可以取長補短,提升我們的航發研製能力。

當然,沒有馬達西奇,中國照樣能研製出比較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只是需要的時間多一些而已。


江山64466859


我相信能,只是時間問題

二彈一星,還有北斗導航我們不是成功了嗎!要相信自己的智慧。

中國人一定行,中國人一定能行!


弘法2


航空發動機沒有直徑可走,只能不停地測試,一臺一臺地測試,不停地積累經驗和實驗數據,航空發動機是研究過程就是燒錢過程,航空發動機可能實驗一次報廢一臺,再改進實驗再報廢,直到把問題解決,當年美國的F110發動機,可是用了二十多年燒了一百多個億,在渦扇10以前我們從來沒走完過一次完整的航空發動機研究過程,我們也要把美國走過的路走過一次,才能瞭解整個發動機的研發過,航空發動機研發過程積累經驗和實驗數據才是最寶貴的,要不然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美國再一次911


中國不僅僅只是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落後!汽車發動機、艦船發動機製造一直都是中國的技術瓶頸軟肋和短板!既使是能夠自行研發製造出來也只是初級水平!只能說能用而已!但在性能上和世界頂級發動機製造業先進的國家英美日德相比不可同級而語!發動機製造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在理論設計、應用材料、空氣動力學等諸多高科技含量等方方面面還有待奮鬥提高!中國要想在航空發動機、汽車發動機、艦船發動機領域佔得一席之地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能把浪費到足球⚽️界的心思和鉅額資金投入到研發發動機領域中!還能有攻艱不克的難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