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我們2200光年的地方真的能看到秦始皇嗎?

GenGPeanut


首先,即便是光線,它也是物質,既然是物質,那麼在它發出去之後,因為光有傳播速度的,所以站在2200光年之外是可以看到秦始皇時期的影像的。秦始皇時期的建築物以及一切物體所反射的太陽光線在宇宙中已經奔波了2200多年,所以那些光線已經遠離地球2200光年之外了,而如果有一架先進的望遠鏡候在那裡,接收這些光線,理論上是可以看到題目所說的情況的。

然而,理論只是理論上,我們還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在宇宙空間中,瀰漫著大量的星際塵埃以及存在各種天體,這些可以阻擋或吸收光線,使光線的能量衰減。況且,地球擁有致密的大氣層,當光線逃出地球之時,光線的能量已經所剩無幾,在更遠的傳播過程中,光子攜帶的能量早已消耗殆盡,能否傳播到2200光年之外,這估計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即便光線能夠傳播到那裡,該用什麼望遠鏡接收這些光線呢?我們知道,光學望遠鏡的觀測能力與口徑正相關,口徑越大,觀測能力也就越強。打個比方,一架光學望遠鏡如果想要觀測到4光年之外的一個1米長的物體,那麼需要的口徑是多大呢?

我們可以先來計算一下,由想要觀測的目標長度/距離=1.22*波長/口徑,可以得出口徑=(1.22*波長*距離)/目標長度,所以口徑=(1.22*500*10^-9*4*299792458*3600*24*365)/1=2320萬千米,這裡可見光的波長取500納米,並且每一個長度單位都是“米”,所以要換算一下。由此可以看出,想要觀測4光年之外的一個長度為1米的物體,望遠鏡的口徑需要2320萬千米,這幾乎是地月平均距離的61倍。

不光是望遠鏡無法造出來,即便是造出來了,地球這邊反射過去的光線,根本沒有能力抵達那麼遙遠的地方並且還能夠成像,這是無法辦到的事情。因此,理論上題目是可行的,但實際上沒有可完成它的操作。


科學船塢


先不說能不能看到,今年是2019年,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算是秦始皇晚年,距今也有2240多年了。

但是,從理論上來說,2240光年的地方是可以看到秦始皇的,但這個在現實世界確實是不可能的。

因為要想看到,你必須要在2240光年的地方放上一面巨大的反射鏡,還得有個巨大的望遠鏡可以看到。

這個太難了,現在飛行的速度連光的十分之一的速度都達不到,就算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拖個大鏡子飛到那個時候也得22400年下去了,再加上秦始皇的光繼續走的時間,等安裝好,都得幾萬年下去了。

人類文明能不能到幾萬年都說不準,更別說能不能看到了,即使看到了,也是毫無意義的。


凡靈生夢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生活在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共活了49歲。也就在距今2229年至2278年前,因此理論上來講秦始皇出生時候的“情景”以光的形式傳播到2229光年之外,秦始皇死在第五次東巡途中的場景傳播到2278光年之外,因此說在2200光年的地方看不到秦始皇了。但如果僅僅從理論上來探討,這種辦法是可行的。

我們眼睛看見東西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因為一件物體的反射光進入到我們眼睛,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眼睛看東西都是看的物體過去的樣子,因為光傳播需要時間、即使光速非常快但也需要消耗時間。對於地月系統,月球距離我們38萬公里,光速飛行不到兩秒鐘,因此說我們看見的月球都是它一秒多鍾之前發射的光。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相同的道理,看見任何物體都是它之前發射或者反射的光。那麼在遙遠的光年之外,理論上來講地球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在以光的形式向外傳播著。如果有一個地外文明擁有著非常高的科學技術水平,那麼它們在觀察地球的時候也就只能看到地球過去的樣子,或者說人類文明過去的樣子。如果在兩千多光年遠外那麼就可能看到秦始皇時代,還可能看到秦始皇登基的畫面。


但實際上要想看清楚一顆行星上發生的具體事情,這是非常難的。按照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即使發現一顆行星都需要通過特殊的辦法,例如行星在飛過恆星表面的時候,會對恆星的光度造成影響,我們發射的探測器接收到的恆星亮度就會有變化。

因為行星本身不能發光,需要反射恆星發射的光,而對於行星上的具體物體例如生物的舉手投足動作,反射的光很難飛行到光年之外。理論上來講只能應用口徑足夠的光學望遠鏡了。這種情況經常被一些人理解成回到過去,實際上並非如此。未來人類如果真的通過曲率驅動或者蟲洞等方式,實現超光速的結果,那麼去到遙遠的地方接收“信號”,這不就是一種新型的“考古方式”嗎?



科學黑洞


如今,我們只能通過相關典籍和文物來了解秦始皇。但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如果未來的科技足夠發達,理論上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就像看電視畫面那樣。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物體。除了太陽、火或者燈等光源之外,其他物體自身都是無法發出可見光的。但光照射到物體上時,它們可以反射出可見光,這些光以光速向外傳播。如果我們的眼睛接收到這些光,大腦就能對光信息進行成像,從而讓我們“看到”物體。

由於光速非常快,我們在當前時刻不可能會看到1秒前的地球上物體。但如果在月球上,我們就能看到1秒前,準確地說是1.3秒前的地球。月球距離地球大約38萬公里,地球上的物體反射出的光傳播到月球上需要大約1.3秒的時間,所以在月球上的觀測者所接收到的是1.3秒前的光,所看到的景象是1.3秒前的地球。

如果在距離地球更遠的星球上,就能看到更早之前的地球。舉個例子,倘若8.6光年外的天狼星周圍存在一個十分高級的外星文明,那麼,他們可以看到8.6年前的地球,因為當年地球發出的光剛好傳播到這裡。

地球上發生的事情並沒有就此消失,而是被宇宙保留了下來。秦始皇生活在大約2250年前,那時地球反射出的光如今還在宇宙中傳播,現在到達距離地球2250光年之處。在2250光年之外,可以接收到來自2250年前地球反射出的光,所以可以看到2250年前地球上發生的事情,其中包括正在統一六國的秦始皇。

不過,這在現實中很難做到。以人類當前的科技,我們的天文望遠鏡就連4.2光年外的系外行星本身都看不清楚,更何況是行星上的物體。如果是2250光年之外的系外行星,我們就連行星本身都無法看到。為了看到2250光年外行星上的物體,所需的天文望遠鏡口徑超乎想象,至少需要達到80億公里,相當於日地距離的53倍。

另外,還有個問題,為了看到2250年前的地球,我們需要飛到2250光年之外。且不說我們現在無法進行星際旅行,就算我們發明出亞光速飛船,我們永遠也無法追上地球曾經發出的光。當我們抵達2250光年之外時,那些光早已飛到4500光年之外,我們所看到的是當年飛船離開地球不久之後的景象。除非,我們能夠藉助蟲洞進行星際穿越。


火星一號


光即使再快,也是有其固定的速度的,畢竟光的速度又不是無限快,光的速度為299792458m/s,大約每秒三十萬千米。而秦始皇所處的年代在2250年前左右,那如果我們現在到距離地球2250光年之外的地方觀察地球能看到秦始皇嗎?


只要未來科技足夠發達,我們有可能看到秦始皇的那個年代。首先我們要追上光,要有宇宙空間裡快速旅行的辦法,假設我們可以通過蟲洞來進行快速的星際旅程,然後我們還得準備足夠先進的望遠鏡,當然普通的望遠鏡是不行的。

而且光信號在宇宙中是會變弱的,光會被一些宇宙中的星際塵埃吸收掉,宇宙中還有各種其他光源的汙染,我們還要考慮地球上的大氣,我們在2250光年之外還得透過地球的大氣層來看上面的生物,也許我們只能看到2250年前的地球,不一定能看清上面的人,畢竟有大氣擋著。


不過未來科技發達了,說不定我們真的可以從那麼遠的距離透著大氣層看到秦始皇一統六國的場景,就像看電影一樣。


宇宙觀察記錄


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滿足以下必要條件。

現在你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前發出的光芒,你現在看到的比鄰星是4.2年前發出的光芒。

所以如果你能擁有一架2200光年可視望遠鏡,如果你能擁有宇宙那麼大的光線收集器,假定這2200光年範圍內的所有天體都不吸收光線,而且秦始皇登基那天是晴天,恰好登基儀式又在戶外舉行。那麼恭喜你了,可以肯定你能看到現場直播。

那麼現實呢?

但是真的好難,特別難,拋開光線等問題,首先你能到達2200光年外的地方去嗎?

還有單單一個望遠鏡就........

我們的衛星月球不過距離384,401公里。月球距離地球也不過就是千萬分之四光年。就這麼近的距離,目前地球上最強大的10米口徑望遠鏡,地球上觀察月球的分辨率也僅僅20多米。也就是說如果你開個公交車上月球,也看不見。就算近10年地球科技進步重新建一個30米直徑的望遠鏡,那麼就算秦始皇在月球上登陸你也看不見他的臉,更別說2200光年了。

所以這個說法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僅限理論。


長安城不良人


在距離2200光年外的地方可以看到秦始王嗎?理論上來說,只要站在2200光年外,我們確實可以看到2200年前的景象。現在我們觀察太空中的恆星時候,都是它們過去時候的樣子,幾年,幾百年,幾萬年,甚至是幾十億年的它們,所以現在的時候我們看到並非真實存在的,它們可能有些已經死亡了。

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這些很遠的恆星,這是因為它們能夠發光,而對於地球這個不發光的球體,站在2200光年外,我們是看不到地球上的秦始王,即使地球可以反射太陽光,但是反射出來的光線也太弱,傳遞出來以後也被其它恆星的光線掩蓋,我們在2200光年外用望遠鏡看的時候也什麼都看不了,只能夠看到其它恆星發出來的光。

現在來看,站在2200光年外連地球都發現不了,更不要想在2200光年外看到地球上的秦始王,那是不可能的。


科學日記


在距離我們2200光年的地方真的能看到秦始皇嗎?

看來大家已經對穿越回過去不抱以希望了,要不怎麼話題風向轉那麼快,轉而求其次以科學的角度來討論能不能看到過去的秦始皇,而從理論上來看這方法是可行的,但要看到秦始皇卻要花不少功夫!

秦始皇在位時間是啥時候?

秦始皇生卒年份是公元前259年-前210年,也就是距今2229-2278年,因此上秦始皇時代的光最遠已經跑到了2278光年外,看來這2200光年的距離顯然不太夠,但這並非是關鍵,主要是理論上還是行得通的,因此我們只需要來考慮如何實現這!

為什麼能如此這般操作?

基於這個結果是光速是一個有限值,它的傳播速度是299792458米/秒,而光年使用儒略年來計算,一個儒略年為365.25天,一天為86400秒,因此光走一年的距離為:9460730472580.8千米!

  • 光速是有限的,那麼是怎麼發現的呢?

第一個試圖測量光速的伽利略,1667年伽利略和助手在相距1.5千米的兩座山上,約定一人打開燈罩後另一人看到燈光也打開燈,很明顯這個實驗是失敗的,因為光跨過這點距離遠超人的反應速度,而且伽利略沒有準確的計時工具。

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默發現木星衛星被遮擋時,在地球背離和迎向運動時存在時間差,因此羅默認為這是光速造成的,他測得光速大約21.5萬千米/秒,這個速度誤差很大,但羅默的方法是對的,現代實用羅默的方式測定光速與其他方式測得的光速沒有差別。

1727年,英國天文學家J.布拉得雷利用恆星的光行差測量出光速為30.3萬千米/秒,這個速度已經和現代光速相差無幾了!

1849 年,法國物理學家斐佐用齒輪法測出光速為31.5萬千米/秒

1860年代,麥克斯韋用他發現的方程組推導出光速是一個常量,速度為28.4萬千米/秒

1907年用介電常數、磁導率,用麥克斯韋方程組計算出光速為299788千米/秒

.....

現代使用穩頻激光器測量光速為299792.4581±0.0019千米/秒

因為光是一個有限速度值,因此從理論上來看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剩下的事情是我們如何來實現!

怎麼樣才能到達2278光年外看秦始皇?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因為以現代宇宙飛船的極速也只有21千米/秒,當然這連光的尾巴都追不到,必須得改變方式,而建立在現代火箭推進理論上的極速是光速,但很明顯,假如我們現在就以光速出發,那麼我們和秦始皇的那束光之間永遠都相隔2278光年!

  • 必須有一種比光快的速度

其實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一種是愛因斯坦羅森橋,另一種則是曲速引擎,兩種都可以!我們一一來做個簡單介紹:

愛因斯坦-羅森橋:就是所謂的蟲洞,最早時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弗萊姆提出的,三十年代初期愛因斯坦和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黑洞和白洞之間的連接。認為它可以完成瞬間時空轉移。

曲速引擎:利用時空的壓縮和膨脹的彈性原理推動飛船前進,因為移動的是時空,並不是飛船,因此不違反相對論中的信息傳遞不可超過光速的觀點,根據早期曲速引擎理論(星際迷航中設定),最高級曲速可達199516倍光速!

似乎以這個速度下到達2278光年也花不了多久,大約只需要4.17天即可到達觀看秦始皇的2278光年處!

用什麼玩意兒來觀看秦始皇?

我們到達了遙遠的距離外,但卻沒有準備任何觀看設備,似乎白跑一趟?那麼首先來算算我們得帶個多大的望遠鏡!

望遠鏡口徑經驗公式:身高/距離=1.22×波長/望遠鏡口徑

聽說秦始皇很高大,那麼按1.8米算,可見光波長選550納米,那麼代入計算這個口徑將會超過一光年,地球上最大口徑的望遠鏡也不過幾十米,這是一個絕對完成不了的計劃!

因此即使我們真的找到通向2278光年外的方法,我們可能也不能看到秦始皇,畢竟如此巨大的落差擺在眼前,此方法只是理論上可行,而沒有任何實際操作可能!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於公元前210年去世,因此這個問題應該改為:“在距離我們2200多光年的地方真的能看到秦始皇嗎?”

當我們意識到看到了某個物體的時候,其實是我們的眼睛感受到了源自這個物體的可見光所攜帶的信息,然而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大約為30萬公里/秒,這就意味著光線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總是會需要一點時間的,所以嚴格地講,我們眼中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過去的影像,例如當我們看到離自己10米遠的某個物體的影像時,其實是這個物體在大約3000萬分之1秒之前的樣子。

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小的時間差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然而在巨大的尺度下,這就不可忽視了。想象一下,假如我們站在距離地球300萬公里的地方,由從地球出發的光線就需要10秒鐘才可以抵達我們的位置,也就是說在這個位置上,我們就可以看到10秒鐘以前的地球。顯而易見的是,假如站得更遠,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地球更加遙遠的過去。

因為宇宙的物質密度極低,光線可以傳播得非常遠而不會被星際物質吸收,所以在2200多年前,從地球上出發的那些攜帶著秦始皇信息的光線,到現在仍然還有很多在宇宙空間中傳播。由於光速的限制,它們現在應該是位於距離地球2200多光年以外,因此可以說,如果現在就站在2200多光年以外,那麼從理論上來講我們是可以看到秦始皇的。

但別高興得太早,這是因為就算我們能夠運用傳說中的超空間技術瞬間移動到2200多光年以外,以我們眼睛的分辨本領,也是無法看到秦始皇的。那麼如何才能夠在2200多光年之外看到秦始皇呢?答案是我們需要建造一個分辨本領特別強的望遠鏡。

關於分辨本領,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說明,首先在一張白紙上用筆塗上兩個黑點(為了方便實驗,這兩個黑點應該儘量塗得近一點,但不要挨著),然後把這張紙貼在牆上,你可以看到這兩個點明顯是分開的,這時你開始不斷後退同時只用一隻眼睛觀察這兩個黑點,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這兩個黑點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在你的眼中不斷地靠近並逐漸變得模糊,當你後退到超過某個臨界距離時,這兩個黑點就變成了一個模糊的黑點,再也無法分辨了。


在這個臨界距離的位置上,你的這隻眼睛與上述兩個黑點可以連成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的夾角的角度,就是你這隻眼睛的分辨本領,可以看到這個夾角的角度越小,你這隻眼睛的分辨本領就越強,也就能看清更遠的事物。

望遠鏡的分辨本領與它的口徑密切相關,同等條件下,其口徑越大分辨本領就越強,這可以通過公式“望遠鏡的口徑 = (1.22 x 波長 x 距離)/觀測目標物體的長度”來計算。這裡的波長我們取可光波長的平均值即 5.5 x 10^-7 米,距離為2200光年,取其近似值 2 x 10^19 米,觀測目標物體的長度取0.5米(我們要看到秦始皇,至少要分辨得出長度為0.5米的物體)。


將它們代入公式,可以得到我們所需望遠鏡的口徑 = (1.22 x 5.5 x 10^-7 x 2 x 10^19)/0.5 = 26.84 x 10^12 米,也就是268.4億公里,這大約是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4.5倍!

就算我們有能力建造一個如此巨大的望遠鏡,也找不到足夠的材料,怎麼辦呢?其實我們還有辦法,那就是引力透鏡。

愛因斯坦曾經指出,強大的引力場可以使光線發生明顯的彎曲,這一現象現在早已在實際觀測中得到證實,科學家發現,如果在我們和某個光源的直線上有一個質量很大的天體,那麼我們就可以因為光線彎曲的原因而接收到更多來自這個光源的光線,這種現象就被稱為引力透鏡。

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選擇那些與地球之間的直線上有著大質量天體的觀測點,或者乾脆自己在觀測點與地球之間製造一個很強的引力場,這樣就可以接收到更多來自地球的光線,從而減小對望遠鏡口徑的依賴。

但是在我們利用引力透鏡收集到的眾多光線裡,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是攜帶著秦始皇信息的,這種情形就像是一小把零散的沙子混在一片巨大的沙漠中一樣,因此我們還需要一個擁有極高算力的量子計算機系統,以便有效地將這些攜帶著秦始皇信息的光線區分出來,然後再通過複雜的計算將其成像。

綜上所述,理論上來講,站在2200多光年之外,是可以看到秦始皇的,但要在2200多光年之外看到秦始皇,我們就應該擁有超空間技術(以便瞬間移動到2200多光年之外) + 超大口徑望遠鏡 + 引力操控技術 + 量子計算機(其中第一項和第三項應該可以合併),就目前來看我們人類似乎並沒有發展出這樣的科技,因此要想看到秦始皇,我們還要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魅力科學君


我們知道光在宇宙中的傳播速毒大約每秒鐘30萬公里,因此,那些宇宙中遙遠的天體的光線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到達地球,被我們看到。同樣的道理,地球發出去的光線也要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能夠到達那些遙遠的天體。所以我們看到的星空都是宇宙天體過去的影像。

圖示:秦始皇

那麼同樣的道理,如果在一個很遙遠地方看地球的話,我們看到的也是地球過去的影像。那麼在距離地球2200光年的地方真的能夠看到秦始皇嗎?我想是看不到的,即使在理論上也看不到。為什麼?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就死了,距今已經有2230年了。我們在2200光年的地方遙望地球,看到的是2200年前的地球。那時候秦始皇已經躺在他的陵墓中30年了。

圖示:旅行者號在64億公里之外看到的地球(箭頭所指)

理論上,秦始皇時代的地球發出的光線已經在宇宙中傳播了2230年,我們在距離地球2230年的地方截獲這些光線就能夠看到秦始皇。但實際上,我們在距離地球2230光年以外的地方,是看不到秦始皇的。地球是一顆行星。行星自身不能發光,它只能反射恆星的光線。行星反射的光線是非常弱的。再加上行星的體積都非常的小,它們都會湮沒在恆星強烈的光線中。我們即使用最先進的望遠鏡也難以直接觀測到太陽系以外其它恆星周圍的行星。我們現在發現的太陽系外的行星,充其量只是看到了它們的影子。

圖示:在距離地球4.22光年比鄰星附近看到的太陽系,只能看到太陽

在2230光年遠的地方,我們看到地球都很困難,更別說再透過地球濃密的大氣層看到地面上的一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