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表为什么让荆州与刘备?

杜耀雨


首先,刘表自己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和次子刘倧,长子刘琦更是年少有为。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重时托孤刘备,更多的是试探和提防!

刘表,西汉皇族鲁恭王之后,年少时被尊为荆南八俊之首!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后娶了荆州大士族蔡讽的二女儿,蔡瑁的姐姐为继室。蔡夫人尤其喜爱二公子刘倧,后来蔡夫人联合弟弟蔡瑁,水军将领张允,谋立刘倧为荆州之主。

蔡瑁,荆州襄阳人,

他的姑妈嫁给了东汉太尉张温,大姐嫁给了黄承彦为继室。二姐嫁给刘表为继室,刘表为荆州之主后,和蔡瑁.南郡的蒯越,蒯良商议平定江南之策。先后担任江夏,南郡,章陵等郡太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11月,刘表获得朝廷封赐为镇南大将军,蔡瑁作为最重要的亲信,担任大将军府长史,也就是军师。后来在刘表的默许下,逐步操控了荆州内外的军政大权。

刘表早期以长子刘琦相貌与自己相近,次子年幼,十分宠爱他,后来蔡夫人常常对刘表吹枕边风,诋毁刘琦,长年累月,刘表终于厌恶了他!

赤壁之战后担任荆州刺史的刘琦!

二公子刘倧年幼,自幼为蔡夫人抚养长大(演义中为蔡夫人亲生之子),后来蔡夫人侄女嫁给他了。蔡瑁为了姐姐和侄女(也有可能是女儿)的幸福,是万万不会让刘琦做荆州之主的。

因此建安十三年,刘表欲让荆州与刘备,是一种试探,刘备自己心里明白,即使自己接管了荆州,刘倧.蔡瑁.张允一党也是会造反的。与其荆州会内讧,不如拒绝接收,反而显得自己大方!


少校说历史


刘备想要荆州,就像当年想要徐州。当年徐州处于四战之地,非常凶险,陈登、陈群等人建议刘备不要接管徐州,否则是取祸之道,刘备面对一个大蛋糕,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手,果然弊大于利。

不说刘表托孤是真是假,但无论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说到蔡氏对荆州的掌控,刘表做很多事是无能为力的。刘表想把荆州托付给长子刘琦,连这事都办不成,还能托付给刘备?

刘备去荆州,诸葛亮说:“刘表将死,主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一定要取荆州,否则悔之晚矣!”刘表说“贤弟经天纬地之才,陶谦三让徐州,今奉贤弟为荆州之主,望善待吾子……”不管这话是真是假,屏风后面都躲着蔡夫人。如果刘备说兄长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之类,屏风后面的刀斧手恐怕就要行动了。

刘备不敢接荆州,除了蔡氏原因,还有就是刘表的态度不知真假。史载刘表对刘备并不放心,一直“阴御之”。让刘备驻扎新野几年,觉得不放心,又把刘备迁到樊城,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放心。

对刘备来说,即便是接管了荆州,因为蔡氏等实权派,荆州必然大乱,各派力量火并,情况比当年徐州还要糟、这是,曹操如果南下,荆州也保不住。

所以,刘表让荆州给刘备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是真让,刘备也不敢接。


九州历史


虽然让给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要。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也是快烫手山芋。曹操统一了北方,下一步肯定要伐刘表。而此时刘表又病重。

刘表让荆州与刘备的史料来自于《三国志 先主传》中裴松之的注: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

魏书曰: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兒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臣松之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適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三国志 先主传》

我们知道刘表有两个儿子,刘琦和刘棕。刘表因让哪个儿子接班而苦恼。刘琦虽未长子但为人懦弱。不一定能守住自己的事业。传给次子吧,但古代废长立幼是件大事,而且次子娘家势大,

担心以后不姓刘姓蔡。

所以招刘备试探下,刘备也聪明知道现在不是要的时候,拒绝了,支持刘表把荆州传给儿子。


夏商周秦汉



森林小草




裴松之的怀疑不无道理,刘表和刘备都是老戏骨,一个假意让之,一个假装不授,全在投石问路,互相试探,互打心理战。刘表一介书生,单骑入荆州,主政荆州十九年。在诸侯混战的年代,刘表或首鼠两端,或左右逢源,或坐山观虎斗,闷声发大财,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怎么可能拱手让与刘备?他为何要这么做?

第一,出于无奈,取悦刘备

荆州刘表与东吴有杀父之仇,当年刘表杀了孙权的父亲孙坚,但荆州此时的主要敌人并非东吴,而是北方的曹操。刘备投靠刘表之后,刘表命其独自守卫新野,看似极其信任,其实不然。刘表的真实目的是让刘备的新野成为对抗曹操的缓冲地带,只要刘备全力抵抗,那么荆州暂时就是安全的,说白了就是希望刘备对他感激涕零,铁了心的为他充当炮灰。

第二,试探刘备,提前打预防针

刘表是一介书生,对中兴汉室或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不感兴趣,只想守着荆州这块风水宝地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但不代表他就是个庸碌之辈。刘表早就看出,刘备乃人中之龙,又有诸葛亮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和关张这样的绝世猛将辅佐,绝不会甘心长久的寄人篱下。反观自己的两个儿子和身边的大臣,没有一个是刘备集团的对手,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挑明了说,提前给刘备打一剂预防针:你心里想什么,我一清二楚。



当时天下,有哪个诸侯不对荆州垂涎三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指出了荆州的重要性,刘备一代雄主,到嘴的肥肉不吃,脑子进水了?不是刘备不想吃,而是吃不着。荆州不是说给就给的,即使刘表真心想给,也未必给的了,他身后的那些人会同意?所以刘备打了一套精彩绝伦的太极拳,以柔克刚,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假意推辞,把皮球又踢了回去,静观其变。

第三,试探刘备到底站在哪一队

到底传位于长子刘琦还是次子刘琮,刘表进退两难。立老大吧,刘琦性格懦弱,十有八九守不住这份基业。立老二吧,虽然有蔡氏等荆州名门望族背后支持,或许暂时可以稳住局面,可他内心的情感更偏向于老大。刘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假意让荆州,就是试探刘备,看他内心究竟支持谁。刘备内心明镜似骨,刘表生前他绝无入主荆州的可能,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刘琦这一边。

刘表内心得到些许安慰,虽然蔡氏集团势力很大,可刘备站在刘琦这一边,无疑加大了刘琦的砝码,从侧面也反应了刘备并无觊觎荆州的野心。可惜刘表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死后荆州很快就因权利之争而分裂,自己苦心经营的基业随之毁于一旦。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荆州地区内外的形势。



内,刘表,荆州的话事人。当年单骑入荆州,凭借手段夺取了领导人的位置,统治荆州十几年,不能说没有本事,但他有两个明显的短板就是:1胸无大志,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只求偏安一隅过他的小日子。2过于倚重当地豪强来管理国家,没有建立自己的嫡系团队,手下也没有什么猛人可用,这两点都致命的硬伤。





外,曹操,已经解决了二袁两股大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天下的野心路人皆知。孙权,和刘表可是杀父的仇人,而现在杀了黄祖又夺了江夏,荆州门户大开,随时可能进袭。偏偏这时候,刘表的健康每况日下,外戚豪强蔡家势力雄厚,干预朝政,颇有臣重君轻的感觉,刘表也清楚,自己在位之时还可以控制局面,等到死后儿子继位是无力驾驭的了!另一个让他忧心的是万一曹操孙权进犯(其实这基本上已经是确定的),最为倚重的黄祖已被砍了,孙秀也投了曹操,到那时手下跟本无人可用,无人可挡,真是愁杀寡人也!



正当无计可想之时,刘备出现了,来的正好,这是送温暖来了,雪中送炭啊!虽然这时的刘备也不咋滴,也就那么两三千兵吧,但好歹他也算是个人物,手下有关张赵云,还有诸葛亮,个个都是猛人啊!没兵是小事,刘表有的是兵,你有将我有兵简直是天仙配嘛!虽说刘表刘备其实没多大关系,但怎么说都是同宗,皇族后裔吧!大家可以称兄道弟的,而且江湖上对刘备的评价挺不错的,为人厚道,知贤下礼,这样的人正适合刘表,简直太适合了!现在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刘表要把荆州让给刘备?已经比较清楚了:形势所迫。但刘表是真的要让荆州吗?不然。和陶谦不同,刘备于陶谦有恩,而陶谦只想让两个儿子能够活命别无他求,所以陶谦让徐州应该是真心的。反观刘表,他不但要儿子活命,还要子承父业继续当荆州的话事人,迫于形势,必须要有强援相助。让刘备接管荆州只不过是台面话罢了,是为了让刘备用心辅助而已。



等等!这和多年后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的场景很像啊!看来皇叔从刘表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历史总在不断的重复,其中的真情假意是是非非留待后人慢慢推敲品味吧!


7光年有几远


先说是真让的话,刘备一直都是以德服人,匡扶汉室作为一路走来的宗旨,刘表看中了刘备的德行,还有就是刘表心里对刘备确实很好。

想把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转手于刘备管理,其实当时的刘备是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来接管荆州的。

刘备当时要敢贸然接下荆州,说不定刘备的结局会很惨。

下面说如果刘表只是为了试探刘备,只是假让,那恐怕会是刘表的一个阴谋,假借让荆州此事来试探刘备是否对荆州图谋不轨。

如果刘备以在这种情况下答应,那么也是大事不妙,刘表定会致刘备与死地。

刘备不管是刘表真让还是假让,如果接手,对当时的刘备都不是啥好事,当时荆州的豪族蒯家、蔡家、黄家对当时的刘备来说都是他难以权衡的力量。

(谷朴说史,您的随手关注点赞就是对小谷最大的支持)


谷朴说



唐圣宝


刘备投靠刘表,早期流离颠沛苦不言堪,投靠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无一善终,第五次投靠刘表,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权宜之计,名为投靠实为觊觎,刘备来投靠当然不好一口拒绝,病中托孤假心假意让荆州刘备,这也是试探刘备的口风,当刘备表露出真实意图后他已经有了防备,刘表的最大心病是他的部将黄祖射杀了孙策的父亲孙坚,江东的孙策才是他的心头大患,随时都有可能来报杀父之仇,想利用刘备抗击孙策这才是真正的用意。


青石5340


出让荆州应该是刘表的真实心境,本身病患缠身,子息暗弱,手无强将,又结仇于东吴,心病大疾,且与刘备通家之亲,看出刘备必成人物,让荆州,方可保全身家子嗣,是上策。刘表也非等闲之辈,一表人才,当时知名豪杰,让荆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明察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