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我們體會最深的是什麼?我們最該反思的又是什麼?

春節以來,每日變化的疫情數據使我們不得不宅在家裡,那麼,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裡,我們是否該為本次疫情進行一次深深地反思呢?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還很渺小,在謙虛的同時需要對大自然更多的尊重。

根據目前的科學,2003年非典的罪魁禍首是果子狸,本次是蝙蝠。於是,所有的人都在譴責那些販賣食用果子狸和蝙蝠的人。

那麼,如果以後不再食用果子狸或者蝙蝠,是否就能徹底避免這種疫情能?

肯定不能。

原因很簡單,除了果子狸和蝙蝠外,世界上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數不勝數。只要人類的貪慾還存在,新的疫情就不可避免。而且,只會愈來愈烈。

其實,人類的貪慾不僅僅是對野生動物破壞引發的疫情,人類的貪慾幾乎涉及了地球的方方面面,這也直接導致了土地荒漠化、"溫室效應"與全球增暖、臭氧屏蔽的破壞、森林銳減和物種滅絕、淡水資源短缺等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繁演的全球問題。

疫情中我們體會最深的是什麼?我們最該反思的又是什麼?


如何使人類能夠避免這些人為的災難,更好的生存生活,除科技進步外更重要的是人類必須尊重大自然。

感謝那些把一生都投入到人類進步的科技工作者,他(她)們才是我們平時最該關注關心的導向。

如果沒有2003年的非典,我們當中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鍾南山、李蘭娟等人的名字。17年過去了,我們所有人幾乎已經忘記了這些當年被人們寄為救命稻草的英雄。而那些正處在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以及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現在,當疫情再一次威脅我們生命的時候,我們才又一次想起了他(她)們。而他們同樣沒有讓我們失望,一如既往再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什麼才是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中我們體會最深的是什麼?我們最該反思的又是什麼?


當我們面臨核威懾的時候,我們才想到了錢學森、鄧稼先;當我們吃不飽飯的時候,我們才想到了袁隆平;當我們的生命受到病毒威脅的時候,我們才想到了鍾南山、李蘭娟;當我們……

最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吃飽穿暖的時候,當我們醫到病除的時候,當我們可以在世界上挺起胸膛的時候,我們沒有想著怎樣去感謝這些英雄們,也沒有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怎樣去學習他們,即使有也僅僅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個人一絲一毫的得失,更多地把關注度給予了各類明星。如果不百度的話,有多少人可以說出201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名字,而這個獎其實僅僅也只過去了一個多月。但就在此刻,一提到科比的名字,人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

我們不能總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想起他們,我們也不能總是把感謝留在口頭和鍵盤上。

包括醫生在內,每一種職業都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尤其在我們需要的時候。

我們把醫護人員稱為白衣天使,這是對所有醫護人員的尊重。尤其是在非典和本次疫情過程中,我們更是感受到了所有的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

疫情中我們體會最深的是什麼?我們最該反思的又是什麼?


除了這些醫護人員外,在本次疫情中,雷神山工地上的農民工,維護交通秩序的交警,負責生活物資運輸的司機,聯防聯控中挨家挨戶宣傳勸導的基層鎮村幹部…他們的奉獻同樣偉大。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種職業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比如守衛邊疆的軍人,教書育人的教師,默默無聞的環衛工人……,缺了他們當中任何一個,我們的生活馬上就會窘迫不堪。尤其是那些幹著髒亂差工種的農民工和環衛工人,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包容。

疫情中我們體會最深的是什麼?我們最該反思的又是什麼?


經受了生死的洗禮,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珍愛生命的同時更應該經受心靈的洗禮。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們真的不敢想象每個人會這麼自覺的宅在家裡這麼長時間。在這一刻,平時認為天大的事情都可以放下了。春節走親戚取消了,婚禮取消了,農村的葬禮簡化到就幾個壯年人抬棺了……

和生命比起來,這些太微不足道了。

經過這次疫情, 我們以後或許真的可以做到,不必要的聚會不去;不必要的見面不見;就呆在家裡,讀書、喝茶、做飯;陪父母聊聊天,陪親人幹一些家務活,陪孩子多做些互動;我們平時認為無聊的事情,耐心聽完他們的每一句講話。

安靜有時候真的挺好的。

疫情中我們體會最深的是什麼?我們最該反思的又是什麼?


儘管這次疫情給我們造成的打擊是沉痛的。但是反過來,這未必全都是壞事。這一次的急剎車讓我們整個社會都停下了奔忙的腳步,同時也給我們整個社會和每個人都留足了時間去沉思和回望。唯有這樣我們這個民族,我們這個國家才能勝利,也必然會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