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現代的眼光看待如《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那樣的古代文學?

露餡的紅豆包


中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一直是為了學歷在求學,而高學歷只是為了找份更好的工作。現代人上學基本上研究的是西方科學,這一點在中國未來教育上一定會有變革,會慢慢地把古代文學知識融入到現代文化的學習中,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去研究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自己的文化,我們中華民族需要信仰!《易經》乃群經之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我們中國人大智慧的體現,它就是我國古代人研究總結出來的科學!《道德經》是老子的傳世之作,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象徵。如果老子沒看過《易經》,也總結不出來此書!《黃帝內經》是千百年來流傳的中醫寶典,道理也是從《易經》而來。

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定要了解我們自己的華夏文明,然後再與全世界的科學相比較,才能真正地感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我們這一代青年人一定要把我們中國古代文學繼承下來,我們還要把它搬到世界的舞臺上!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


80後聊國學


一、《易經》

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傳說是伏羲創造了先天八卦,周文王創造了後天八卦,是根據《河圖》、《洛書》演繹並加以總結概括而來,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不讀易者,難為將相之才。《易經》回答了諸多哲學、天文、預測等方面問題,是中國的辯證法,比馬克思主意哲學說早了幾千年,通過象·數·理的推演,通過“簡易、變易、不易”,演譯自然運行的內在特徵與規律,詮釋了中國古典哲學和宇宙觀。《易經》對中國文化影響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儒、釋、道、醫[中醫]、政治、經濟、民俗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醫易同源,是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三、《道德經》

《道德經》是2000多年前老子寫就的一部哲學著作,是道家哲學的主要經典,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千百年來,學習和研究《道德經》的人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山野村夫,古今中外,不計其數。尤其在當今科學界,認同老子哲學思想的科學家非常之多。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實哲學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但《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道德經》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也成為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的治國方略。

以上是我對《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一些認識,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晨凱sunny


道學起源於上古伏羲時代,經黃帝、周文王的發煌,於老子而集大成,經歷代聖人的發展,形成了一套東方獨有的思維、行為體系。祂以易學符號系統的象、數、理(陰陽、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河圖洛書等)為核心表達方式,以伏羲、軒轅黃帝、老子、莊子的學說為基本出發點,以丹道、術數為加以實踐,通過人體、人事、人類社會及自然界之間的關係,用以哲學為潛在表達,以道教為顯在表現,以人類大腦最深層次的元神功能為思維出發點,以自身性命實踐為中心,追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的最大和諧,祂的終極追求和一切行為的終極歸宿都是“道”。

伏羲畫八卦,後衍生太極,經周文王後成書易經,黃老學說程書-道德經。後人在易經和道德經的基礎上成書-皇帝內經,中國最傳統的中醫稱為道醫,原因就在於此


星辰Stars


"易經"是深不可測的一門學問。它包含有陰陽哲理,天人合一的天象自然道理,有又自然和人類社會發展道理,一般文識是很難理的。


開心每一天23635988


你說的這些書,都是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曠世名著。從現代人來看屬於高級哲學範疇。拿周易來講,它描述的是一個從生到死的一個過程。例如生老病死,太陽的東昇西落,事情的開端到結局等等。

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辭闡發權與是。所以我們現在人如果能都會其一成,就會受益匪淺。讓你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有發展規律的,人生也是如此。




草莽先生


先想一下這幾本書為什麼叫經?為什麼不叫易法、黃帝醫書、道德概論?什麼書才能尊稱為經,比如金剛經、聖經。。。還有這幾本經,代表的是教義、真知,經典永流傳。

這些經書橫跨幾千年,穿越幾大洲,而我們所指的現代在時間軸上無非才短短一百來年吧,按史書標準連一段都寫不到。對比下來,是不是要無比神聖尊貴的看待那?


仰望人生星程


三大經書中《易經》出現的最早,《黃帝內經》次之,最晚是老子的《道德經》,包括印度釋迦牟尼與弟子們的對談錄《佛經》,易經闡述的是對宇宙變化規律的認識,解決的是人與天之間的關係,黃帝內經解決的是人與自身之間的關係,道德經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佛經解決的是人與心之間的關係。如果從心到世間萬有的角度來看,我推薦先從佛經入手,解決了內心的煩惱,然後學習並掌握黃帝內經的知識,構建強健的體魄。之後藉助易的方法工具掌握變化預測之困擾,趨吉避凶。最後用老子的思想工具,依靠群體的力量,在這個社會上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無明之熵


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的中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論,人與自然以及宇宙萬物都在按照相似的規律在運行,這裡邊大學問大了……


八月55842


《易經》的太極陰陽論及五行八卦,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被譽為東方哲學,《道德經》的無為論,是一種消極的處世哲學,是修身養性的基本體系,《黃帝內經》是在人體的經絡中運用了陰陽五行的易經智慧,從而形成了一部保健養生及治病救人的醫學教科書。做為現代人要開發挖掘研究,努力學習好古人的智慧,


國學傳媒


看古文,語文基礎不行就看不懂。即便字面意思看懂了,真正的內涵也不一定能領會。那些都是得道者寫的,不是得道人就看不懂。看不懂沒關係,也一樣有收穫,以後需要的時候心裡有。

自以為是的解釋者不少。反正都是往好處解釋,是不是作者本意也無所謂。個人領會各人的,可以聽聽別人說,最後還是自己決定,選擇自己感覺正確的接受。

文無第一,寫做者是那樣,解釋者也那樣。只要解釋的有益,怎麼解釋怎麼對。幹什麼都是,水平不會一樣,也都會逐漸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