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柳葉刀》:新型抗風溼藥物巴瑞替尼可能有助對抗新冠肺炎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防控正在進行時,在疫苗生產之前迫切需要有效的藥物。2019-nCoV的快速測序結果以及相關病毒蛋白基因組的分子建模結果提示了一些可能有效的藥物,例如抗HIV藥物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的聯合應用。

2020年2月3日在線發表在英國柳葉刀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AAK1抑制劑巴瑞替尼(Baricitinib)的潛在治療作用。巴瑞替尼是一種新上市的靶向合成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物, 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Benevolent AI公司(一家以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醫療信息進行新藥研發的英國企業)通過機器學習從科學文獻中提取的眾多聯繫構建了龐大的結構化醫學知識圖譜。研究者使用Benevolent AI搜索已批准藥物中可能阻止2019-nCoV感染過程的藥物。最終鎖定巴瑞替尼,可能降低病毒感染肺部細胞的能力。

大多數病毒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進入細胞。2019-nCoV感染肺細胞的受體可能是ACE2,而ACE2是腎臟、血管、心臟以及AT2肺泡上皮細胞的細胞表面蛋白(見圖)。這些AT2細胞均易被病毒感染。內吞作用的已知調節劑之一是AP2相關的蛋白激酶1(AP2-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 ,AAK1),AAK1的破壞或能中斷病毒向細胞的傳播以及病毒顆粒的細胞內組裝。

Benevolent AI的知識圖譜中共有378種AAK1抑制劑,其中47種已批准用做醫療用途,其中有6種具有高親和力的抑制AAK1。這其中包括許多抗腫瘤藥物,例如舒尼替尼和厄洛替尼,這兩種藥物均已顯示可通過抑制AAK1來阻止細胞的病毒感染。然而,這些藥物存在嚴重副作用,而且高劑量的藥物濃度才可有效抑制AAK1。所以,這些藥物對於已患病和感染的人群並不安全。

相比之下,六種高親和力AAK1結合藥物之一JAK激酶抑制劑巴瑞替尼也可與細胞週期蛋白G相關的激酶(內吞的另一種調節劑)結合。因為治療性給藥時巴瑞替尼的血漿濃度(2mg或4mg Qd)就足以抑制AAK1,可以將巴瑞替尼應用於感染2019-nCoV的患者人群進行試驗,以減少病毒感染和炎症。MuLBSTA是一種預測病毒性肺炎死亡率的預警模型,可採用MuLBSTA評分作為試驗的終點評估。


最新《柳葉刀》:新型抗風溼藥物巴瑞替尼可能有助對抗新冠肺炎

參考文獻: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3, 202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04-4


供稿:王玥瑩 劉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