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谈谈梅兰芳的艺术地位和"工匠精神"

时间:谈谈梅兰芳的艺术地位和"工匠精神"

小编注:最近总是谈经济金融问题,气氛有些压抑。换一个话题吧,或许轻松些。

2018年5月17日晚上,我值班,所以,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关于"工匠精神"的专题片,主题是梅兰芳先生的传记和对梅先生"工匠精神"的高度评价,其中最高的评价是引用陈毅无帅的说法:梅先生是"完人"。

在今天的语境之下,要问谁是中国京剧乃至戏剧界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恐怕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讲,是梅兰芳先生。这种认识,是和近些年的舆论环境是分不开的。

时间:谈谈梅兰芳的艺术地位和

梅先生在戏剧乃至文艺界的地位为什么如此之高?泰山北斗!当然因为梅先生在京剧表演和创作方面取得的突出艺术成就,但,如果将原因仅限于此,那么远远不够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艺,发生了从以歌颂剥削阶级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旧文艺,到歌颂反帝、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革命英雄模范的伟大转变,体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变化。中国文艺发生了从旧文艺的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到为工人阶级等劳动人民服务的伟大嬗变!这个伟大的转变,当然有其宏大的革命背景,是中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推动的结果。这个伟大转变中,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指导旧文艺向新文艺转变的指导性、纲领性文献的,功不可没。在此马列主义光辉文献的指导下,中国文艺服务对象和目的极为明确,力量迅速壮大,一大批革命的人民的作家、戏曲家、作曲家、小说家、诗人应运而生,创作产生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经典作品,以样板戏为代表,达到了人民革命文艺的顶峰。

有时我想,其实,共产党打天下,一部《白毛女》恐怕要立占功劳之半:这部作品以妇女解放为主线,包含了阶级解放、武装革命、反封建等伟大主题。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诞生于1942年的革命圣地延安,彼时仍然生活在香港、上海的梅兰芳先生,或许没有看过这部指导性文献。所以,在梅先生的作品中,很难看到这部文献痕迹。梅先生在抗日战争中,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演戏,体现了民族气节,难能可贵。但是,没有看过或者虽然看过毛主席的书,但在文艺思想上却没有受到影响,更谈不上以此为指导,不能不说是其人生中的重大缺憾。

强调一下,本文所依据的信息,均来自央视的那部专题片和百度"梅兰芳"词条。

新中国成立后,梅先生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尊重和重视,先后在文化艺术界担任重要职务。

如果说,解放前,梅先生不知道毛主席,不知道《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尚可体谅。那么,解放后,新中国人民政权成立了,再没有看过毛主席著作、再不接受其指导,那就说不过去了。

梅先生1961年8月去世,他在新中国生活了十二个年头。

这十二年中,梅先生有没有从原来歌颂才子佳人的旧文艺中走出来,走进歌颂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的艺术家队伍里呢?没有。

梅先生在建国后,曾经到抗美援朝战场上为志愿军演出,也曾下农村、工厂为工农演出,但所演的戏,也还都是"旧戏"!至今,央视和百度,也没有宣传其演出新戏、创作新戏的事迹。

也就是说,梅先生虽然人已经进了新社会,但,其艺术指导思想完全停留在旧社会,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新社会究竟"新"在什么地方,新社会对文艺的要求是什么。梅先生,即使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后,也没有接受人民文艺的指导思想,没有成为人民文艺家。他一脚踏进了新社会,但是思想意识却从来没有进入新社会。他的戏,只是一种"娱乐"而没有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至少,从央视和百度提供的宣传片和资料看,可以这么判定。

梅先生,是旧京剧乃至旧戏曲的代表、最高峰。无论其艺术成就如何高,但,都只是旧戏剧的代表,而不含新文艺的成分,更不是新文艺的代表。

新文艺的代表,就戏剧表演特别是京剧来说,另有其人,而且代表人物众多。就在京剧领域落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来说,发挥政治领导作用的人,此处不便提她的名字。这里,提一下于会泳。

时间:谈谈梅兰芳的艺术地位和

童祥苓演杨子荣

于HY在对京剧思想革命和艺术革命的贡献,体现在"三个突出""三个打破""三出新""三陪衬"等方面,"三个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个打破":打破传统京剧的流派、行当及旧表演程式。"三出新":是指要表现出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而 "三陪衬"则完全是"三突出"的翻版——音乐要以反面人物陪衬正面人物,以正面人物陪衬英雄人物,以英雄人物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于HY还为新创作的革命现代京剧设计了整套唱腔。至今,这些唱段,仍然是脍炙人口!

今天,"三个突出",居然是美国人拍电影的指导思想。比如,你看《空军一号》《星舰战队》《真实的谎言》,是不是这样表现的?

时间:谈谈梅兰芳的艺术地位和

在京剧伴奏方面,于会泳还创造性解决了西洋乐器和中国乐器的配合问题。

抛却戏曲作品的思想性不谈,就艺术性和艺术革新方面成就来说,于会泳远远超越了梅兰芳!而且是质的超越。参加革命现代京剧创作和演出的著名演员有很多,就其艺术成就、影响力、受观众欢迎的程度来说,我相信,有很多演员要远远高出梅兰芳先生!

但为什么在当前的社会舆论场上,只有梅先生一枝独秀呢?为什么灿若群星的革命现代京剧的演员们都"销声匿迹"了?如果说"工匠精神",那么,童祥苓、沈金波、曹连生、林寄语、宋玉庆、洪雪飞、李炳淑、杨春霞、李丽芳、李光等等,他们身上就没有"工匠精神"?

原因很简单,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就艺术方面来讲,是非常精湛的,其创作成就也是很大的,但是,阴差阳错,自始至终,梅先生的艺术人生中,都没有多少革命斗争精神,没有人民文艺的因素。梅先生的艺术特点,和今天的主流社会的好恶——只要工匠精神、不要革命精神——非常吻合。所以,很多大家被掩盖了,梅兰芳先生成了最高的,故而推崇备至。

再强调一下,本文所依据的材料均来自于央视的专题片和百度。

我丝毫没有不敬梅先生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