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農村老漢發明山楂切片神器,成本僅2元功效100倍,看看啥樣子


在山西垣曲左家灣瓦舍村一戶農家小院裡,郭愛民和老伴正在將收穫回來的山楂切片晾曬,一隻小花狗在倆老人間走來走去,見到我們幾個陌生人也不叫不鬧,一幅寧靜祥和、充滿豐收味道的農家畫卷就在眼前。

“瓦舍村坐落大山腳下,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村民經濟收入大多以種植果木為主。”郭大伯一邊介紹一邊用一個木頭箱子模樣的東西在切著山楂果子,左手抓一把山楂果往木槽裡一放,右手將一根木頭杆壓下,一大把果子就被切成了片掉了下來,看郭大伯很輕鬆的樣子使用著這切片工具,我也很是好奇,大伯說這切片設備是他自己動手做的。

老人郭愛民說他今年75歲,和老伴就種有3畝多山楂園,樹苗是當地山裡特有的野生品種,樹齡有30多年了,由於這裡海拔較高,氣候涼爽,結的山楂果色澤紅潤,味道鮮美,品質不同於黃土地裡栽植的山楂樹,特別是切片曬乾後可入藥,對消化不良、降壓降脂,活血消腫有特殊的作用,每到這個季節,山外收藥材的販子就搶著來收購。


“只要在春季沒有寒流,夏季沒有冰雹災害,3畝山楂每年都能收6000斤到8000斤鮮果,切片曬乾後能出2、3千斤幹山楂片,遇到市場好價格,一斤乾片能賣到8元錢,能收入2萬多元。”郭大伯的老伴說。

“前些年,每年這個季節,幾千斤山楂收回來後,切片是用切面刀來切,一個小小的果子得切三刀,操作起來非常不方便,效率很低,老伴和我經常被刀傷到手,費時又費工 ,還不安全。”郭大伯說。

郭大伯說他平時就愛琢磨一些生活小竅門,自己年輕時在村裡幹過木匠,做過傢俱,所以有了做一個能提高效率的切片工具,經過反覆設計改進,一件木製切片器做成了。

“這個切片器安有兩枚20多釐米長的薄刀片,固定在兩根木頭做成的倉內,上面是一根木頭壓板,切片艙內同時可放進15個山楂果,壓板輕輕一壓,兩秒鐘全被切成片,很方便,這個切片工具都用了好幾年了,一直都在使用。”郭大伯饒有興趣地介紹他的發明成果。

“在過去,一籃子山楂果用刀切成片需要兩天的時間,現在用自己做的木頭切片器來切,一個多小時就能切完,而且不用擔心傷到手,周圍鄰居知道後相互借用,又省時又省力,鄰居都說這真是一個好東西,後來又做了一臺,每臺安裝有倆刀片,其他都是木頭,一臺成本就2元錢,你看,這是機器切的,厚薄很勻稱,效率提高了100倍還要多。”郭大伯說。


不一會兒,一籃子山楂果都被切成了片,郭大伯熱情地招呼我們進了屋坐了下來,又吩咐老伴說給客人倒熱湯泡山楂片水喝,暖和暖和身子,我和隨行的朋友很是感謝。

在聊天中得知,大伯還發明和改良了不少其它生活生產工具,大多在實用過程中確實提高了不少效率,大伯的聰明和智慧令人敬佩不已,所以說,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只要你勤留心用意,一定能出好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