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全球採購的生死時速


復星:全球採購的生死時速

“我們企業作為高效運作的社會組織,在面對這場全國保衛戰時,理應動用一切可用的資源,為我們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們,提供最有力的戰略物資保障。”郭廣昌說。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碧雯

圖片來源|被訪者


“情況非常緊急,國內醫生都‘裸奔’了,讓德國同事想盡辦法把這批貨運過來。”1月24日,除夕,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和CEO汪群斌沒有心思過節。一大早,郭廣昌和復星科技與金融集團副總裁、復星法蘭克福聯席執行首席代表劉強通了電話,語氣急迫。“包機運回來都可以。”郭廣昌在電話中強調。


1月23日10點,武漢封城。但這座中部城市缺乏大型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經驗,一般醫院儲備的口罩等僅能維持一週的用量,高醫療級別的防護服更是稀缺。


郭廣昌在其公眾號中寫到,抗戰時期,戰略物資是盤尼西林、槍支彈藥、軍工設備。而今面對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略物資是防護服、是N95口罩、是護目鏡。“我們企業作為高效運作的社會組織,在面對這場全國保衛戰時,理應動用一切可用的資源,為我們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們,提供最有力的戰略物資保障。”


然而,戰略物資的國內供給並不樂觀。武漢宣佈封城的時間,是除夕的前一天。很多口罩、防護服生產廠商的工人很多已經放假,大部分工廠處於停工狀態。按照之前SARS的經驗,醫療物資的補足一部分來源於海外採購。


1月24日,復星啟動全球醫療物資調配計劃,藉助其在20多個國家的產業佈局,在除夕夜開啟了全球採購醫療物資之旅。最早確定的一批醫療物資是5萬件醫療防護服,將從德國法蘭克福飛越9000公里運到武漢疫區醫護人員手中,但這並不容易。


分佈於20多個國家的復星全球合夥人和首席代表、集團董事辦、戰略、公共事務、外事、財務、稅務、產業運營、行政等部門和復星醫藥等復星旗下企業都加入了這場戰鬥。“這是救命的事情,能搶一點時間是一點時間。”郭廣昌不斷在復星的緊急救援群裡喊道。


就這樣,復星在除夕夜開啟了一場生死時速的對決,唯一的對手是時間。


全球緊急行動


1月22日凌晨1點,復星C2M好產品及戰略規劃推進部高級總監黃嘉被來自英國的一通電話吵醒,電話那頭是復星聯席CGO、戰略部負責人沈贇。


“疫情嚴重,我們能否做一個2003年SARS的覆盤,找到一些應對措施?”沈贇說。此前,復星國際聯席總裁、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察覺到了疫情變化,聯繫沈贇,希望其所在的戰略部能夠調查下疫情對於復星板塊和整體經濟的影響。隨後黃嘉開始與復星旗下快樂等板塊的負責人溝通。


調查還在進行中,1月24日一大早,還處於休假之中的復星全球合夥人們被拉到了新的釘釘群,郭廣昌發了一段語音,稱目前疫情嚴峻,希望啟動復星全球醫療物資調配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採購醫療支援,支援武漢。這一倡導很快得到了全球合夥人們的響應。


為了將全球採購醫療物資的需求傳遞給各區域同事,黃嘉和同事很快拉了歐洲、美洲、亞洲三個區域群,號召各個區域的負責人尋找醫療物資。


“馬上出去找貨!市面上能直接購買的,立即去買;同時向上遊溯源,找到經銷商,再向上游找到供應商,直接找廠家把貨物鎖定,買到大宗商品。”復星戰略管理執行總經理張克一在每個群裡說。


請假迴天津過年的劉強很快收到了信息。他迅速將一位全球合夥人、中國事務部負責人梁劍等幾位同事拉了一個名為“Germany Protection support”的群,並佈置了各自分工。


劉強是金融背景出身,對於合格的醫療物資和物流通關並不是很瞭解。“一開始找了很多貨,但是符合要求的不多。當時採購的標準不是很明確,所以還得去驗標準,不斷跟上海市衛健委和復星醫藥的同事進行雙向甄別。”劉強回憶稱。


由於醫療物資在歐洲、美洲、亞洲的標準並不完全相同,此外,防護服在紅區、黃區、綠區(急診不同區域)要求的醫療級別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紅區是重度傳染病人所在區域,需要最高等級的保護,而目前最緊缺的恰恰是紅區所需的防護服。


剛開始並不順利。德國救援團隊找到的前兩家醫療防護服是化工級別,並不符合要求,之後通過在德國私人銀行H&A的供應商渠道發消息,終於在第三次找到了符合醫療級別的防護服:德國ASATEX公司生產的微孔膜全身防護服,數量共計5萬件。


劉強迅速將貨物消息同步到復星救援的大群中。接著他就接到了郭廣昌的電話,發生了開頭那一幕。


“無論耗費多少金錢都不重要,人命最重要,時間最重要! ”郭廣昌在復星的釘釘群裡強調。


黃嘉稱,那時復星的採購標準是,只要有貨就全部採購,不用等幾批貨到了一起再回來,能發貨就發貨,能包機的就包機,所有的費用都是復星來承擔。


春節假期裡國內很多銀行已經休假,海外轉賬速度不夠快,而搶貨通常需要先打款鎖定貨源。為了更快鎖定貨物,復星採取了由當地運營實體先行墊付的方式。每個國家的群裡都會有一個財務人員負責審批,全面復工之後再將單據集齊,再進行一輪審批。


黃嘉介紹,公司很快制定出了一套採購參考價格。在不超過採購參考價格30%的範圍內都可以採購,如果是紅區需要的緊缺醫療物資,超過了指導價範圍,可以直接找CFO批覆。


在德國那邊傳來好消息的同時,復星總部的同事也在後方提供支持。


復星醫藥旗下醫療器械專業的同事和當地衛健委的公共衛生專家在大年初二(1月26日)特地組織了一個線上會,草擬了一份醫療物資採購商品標準指引,詳細列出口罩、防護服的不同級別標準,這也提高了前線人員的採購效率,節約了採購時間。


最難的通關:分秒必爭


大年初二(1月26日)早上,復星德國訂購的這批醫療物資到貨。但之後遇到了更大的問題,很多全球採購醫療物資的民營企業都卡在了運輸、清關環節上。


“復星在德國的核心企業是銀行,在運輸方面不是很有經驗,但我們發揮了當地客戶資源和銀行PR的能力,協調了當地交通部門和機場。”劉強稱。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1月26日正好是週日,德國週末卡車不能上路,同時海關週日不上班。如果按照正常的清關流程,等海關上班得等到週一,清關完卸貨要等到週二,運到武漢可能就得等到週三了。


當團隊反映只能週一飛時,郭廣昌厲聲堅持道:“不行!這是救命,越快越好!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提前!”


為了趕時間,復星團隊和德國團隊分工合作,打了無數通電話,協調當地的貨運代理,和當地運輸部委進行綠色申請……在週日上午11時,貨物終於到達了法蘭克福機場。


復星:全球採購的生死時速

復星:全球採購的生死時速

法蘭克福當地時間26日下午,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倉庫在為5萬件防護服緊張有序打包、清關,並於27日啟航運往上海。


與此同時,為了能趕在德國當地時間週日(1月26日)完成報關和發貨,復星德國團隊在24日除夕當晚緊急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求援。使館立即與德國外交部和海關總署溝通,希望德方開啟綠色通道,並在第二天大年初一(1月25日)一早就將外交照會交到了德國救援團隊手裡,以便通關現場協調。工作人員拿到使館照會後,立馬趕往法蘭克福機場,與機場海關溝通。


通常來說,德國海關在週日是不上班的,在外交溝通的同時,復星總部的GR同事也啟動了另一個溝通渠道,提前聯繫上海海關人員,後者多次通過國際海關通道跟法蘭克福海關協調了通關優先批次,並安排了工作人員週日上班。有了前期的多方溝通,當工作人員拿著原件到機場時,法蘭克福海關已經上崗,專門安排了通關窗口。最終只花了半小時,這批貨就完成了清關手續。


接下來的問題是卸貨裝貨。5萬套防護服重達14噸,打包成了84箱貨物,用3輛卡車運輸,同時這類貨物需要換成符合中國要求的托盤,並重新包裝。


“當時真的是三步並兩步走,兩步並一步走,各個關卡要能通關。”劉強形容當時的情況是“爭分奪秒”。


但還是晚了一步。雖然已經提前協調海關讓工人週日加班裝卸貨,但是貨物太多,步驟繁瑣,貨物從下午2點到晚上10點多才完成重新打包。此時由於航空管制,航班已經不能起飛了。


在大洋彼岸的郭廣昌和汪群斌也在線跟著著急,要求再找別的飛機,“哪怕包機運回來都可以”。但是當時時間太緊,沒有找到任何包機。


沒辦法,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飛。第二天,法蘭克福的LH8404航班帶著5萬件防護服,在經歷了17個小時的飛行後,終於在北京時間1月28日凌晨2點抵達了上海浦東機場。


由於這批防護服執行的是歐洲標準,在中國沒有註冊過,按照正常的檢驗檢疫流程,通常需要花費近一週的時間。


為了搶時間,復星已提前將上海的海關、檢驗、物流公司、機場、倉庫負責人、復星提貨人員統一拉到一個群,以確保貨物能夠以最快速度通關。


復星行政卓越中心執行總經理顧曉亮透露,貨物到上海後,上海海關也為物資運輸踩下“油門”。在上海市商務委和海關等部門的多方協調下,防護服被允許先放行再檢測,之後補辦證明。浦東機場海關的高效運作,使得這批物資15分鐘就完成了國內的清關手續。


復星:全球採購的生死時速

28日凌晨1點45分,復星全球調配首批物資抵達中國,凌晨3點,復星國際聯席總裁徐曉亮(左)代表復星在浦東機場將防護服捐贈給上海,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尚玉英(右)代表市政府接受了捐贈物資。


凌晨3點半,5萬件防護服抵達了機場邊的復星倉庫。這是復星為了全球調配物資臨時在機場邊租的一個倉庫,面積達3000平米。此時復星物流和復星醫藥的同事已經在倉庫裡等待多時。


復星醫藥的工作人員實行24小時三班倒,對於到達的每件貨物進行查驗和複核。當天早上9點,復星物流同事將清點好的貨物裝運上卡車。


當劉強起床打開電視、看到央視新聞直播他們採購的這些防護服正發往武漢的消息時,他長舒了一口氣。他立刻給負責押運的同事發了微信,感謝他將接力棒接過去了。


當時由於武漢已經封城,飛機、火車、高鐵的運輸方式已不可行,最後復星醫藥的同事選擇最快的方式——走高速公路。卡車在滬鄂高速上急馳,一刻不敢停歇,16個小時後,防護服終於到達武漢服務區。


到了武漢關卡,司機將已提前申請到的路條給到交警,順利進入武漢。在此之前,復星在武漢的同事已經提前和當地政府協調了運輸事宜。


1月29日凌晨1點,物資終於到達武漢,並被捐贈給了武漢市蔡甸區政府和當地10多家醫院。這也是復星此次馳援疫區的第一批全球調撥物資。


復星:全球採購的生死時速

1月28日上午,抵達的防護服將由復星醫藥同事押運,大部分運往武漢當地醫院。


“戰疫”仍在繼續


在德國這批物資趟出了一條路後,後來其他區域在全球採購和運輸上也越來越有經驗。


1月30日以後,復星的全球調配醫療物資計劃已有來自多達20多個國家的訂單,每個訂單會建立一個微信群來運營。在每個地區的第一單走通後,都會形成一個操作指引,讓後續的貨物運輸流程更為順暢。


在張克一的微信群中,像這樣的群多達40個。每個微信群的名字以國家、貨品批次和名字命名。張克一稱,每天大概有10個以上訂單清關完成,當清關完成時,就在群名後面加上已清關,此後他又會被拉入了新的訂單群,如此循環往復。


黃嘉被拉入復星的全球調配醫療物資計劃時,正準備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之後的十幾天時間裡,她被分配負責統籌跟蹤的有英國、德國、波蘭、美國、巴西、香港,每天休息不到4小時。“整個時差完全是倒過來的”。為了按照不同國家的時間去聯繫當地的一線同事,跟進貨物情況,黃嘉特地在手機裡設置了多個國家的時間。每天一睜開眼,等待她的是無數信息鋪面而來:目前各個地區採購情況如何,到了哪個環節,都需要去及時跟蹤協調,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熬了十多天,實在熬不住了,才臨時休息了2天。


復星:全球採購的生死時速

1月30日晚上19時40分,中國郵政貨運專機載著復星聯合騰訊從英國和日本採購的防護服,順利抵達武漢天河機場。


劉強每天的工作狀態和黃嘉類似。每天至少要參加3個會議,分別是下午2點和亞太團隊開,4點和歐洲同事開,下午5點參加復星的會議。


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劉強剛結束了集團的會議,當時探討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解決運力緊張問題。自1月 3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已經有不少飛往中國的國際航班停航,貨運量也變少了。如何解決運力和時間匹配問題,儘快將物資運到疫區,劉強正為此著急上火。“(戰疫)還沒結束呢,至少在整個復工之前還是很有考驗的。”劉強說。


復星擁有員工約74000人,對於這樣一家業務覆蓋全球的公司而言,跨部門、跨領域合作的經驗很豐富,但只是基於業務層面,而這次跨部門的救援行動,在復星的發展歷程中,並不多見。


“從一線的業務團隊到中後臺的支持團隊,這次我們完全就是靠人把這件事情給做起來的。”黃嘉感慨。


在此次全球採購行動中,有90% 以上參與者來自復星的海外團隊,其中很多是當地的工作人員。


“全球各地的人員集結起來是非常難的。復星的海外佈局,跟被投企業的深入溝通,以及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感情和認識,是這次全球動員最關鍵的因素。”劉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