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的糖尿病信号是什么?

玉杰中医


现在大家每天都吃的很好,血糖高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糖尿病患者也多了起来。

相关数据统计,现有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亿,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病。

糖尿病不同于胃病、肺病之类的,不会痛,也不咳嗽发烧的,如果不是化验了血糖,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血糖高不高。

事实上,糖尿病也并非毫无征兆,血糖是很容易影响皮肤健康的,因此,我们可以在皮肤上找到糖尿病的信号。

提醒:皮肤出现5个异常表现,或是糖尿病,抓紧控制血糖

1、皮肤瘙痒

研究发现,有超过15%的糖尿病患者早期都出现过皮肤瘙痒的症状,但是绝大多数人却都没有当回事,导致糖尿病愈加严重。

而瘙痒又分为全身型的和局部型的,全身型的多见于年纪比较大的糖尿病患者,而局部型的则多见于年轻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2、皮肤粗糙变硬

有的女性每天都会使用各种护肤品,却发现自己的皮肤还是越来越粗糙了,先别怨护肤品不好,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血糖代谢异常的情况下,皮肤就会慢慢越来越硬、越来越厚。

3、皮肤出现水疱

身体皮肤上莫名的出现很多圆形的水泡,有大有小,这种水泡之所以被称作为水疱,因为里面有透明色的液体,严重的时候还会流血。

在医学上这种水疱还被称作为是“糖尿病性大疱病”,如果在生活中发现了这种情况,可要注意了。

4、出现黑棘皮

因为体内胰岛素代谢异常,可能引起内分泌型黑棘皮。

多分布于患者的脖子、腋下,看起来是黑色的棘皮状,摸起来就是粗糙发硬的。

5、长出黄色或是红疹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稳定,容易让皮肤黏膜出现脱水或是营养不良的情况,抗感染能力降低。

若是皮肤上长出了一些小小的凸起,颜色也逐渐由黄色转变为红色、棕色,还有着变硬或是发痒的表现,很有可能是II型糖尿病的暗示。

2种饮食习惯,易招糖尿病,抓紧改

1:零食“加餐”

很多年轻人有用零食“加餐”的习惯,其实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一个很大隐患。

专家指出,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话梅等,过量多吃,只吃不动,其高热量、高盐分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

有些人不认为零食热量高,其实,“十粒花生米”就相当于“半两米饭”。经常吃这些零食的人,很容易导致人体肥胖,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几率。

2:不吃主食

很多人为了变瘦,不吃主食。然而,“只吃菜、不吃饭”非但不能瘦身,反而会伤害健康。

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

研究表明,1克油中,大约含9卡路里的热量;1克蛋白质中,大约含4卡路里的热量;相比之下,1克米饭中,也就只含4卡路里的热量。

因此,“只吃菜、不吃饭”会导致饮食中油多、蛋白质多,热量猛增,容易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日常做好三件事

一、降糖食物吃一吃

洋葱:

洋葱不仅含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因此,常吃洋葱,对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者最为适宜。

黄瓜:

黄瓜含糖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从中获得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

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者,每天食黄瓜 100克 ,大有益处。

苦瓜:

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

糖尿病患者可用苦瓜1个,剖开去瓤洗净,切片水煮1次服下,每天1~2次,有利于控制血糖。

二、降糖茶饮喝一喝

金麦须茶:

金麦须在中草药学中又被叫做龙须,药用价值很高。金麦须中的皂甙是降低糖尿病病人血糖的主要成分。还含有铬这种元素,可以加强胰岛素功能,使身体内糖分能够很好的利用。

且金麦须有很好的利尿消炎作用,可以养护肾脏,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方面的并发症尤其有效。

苦荞茶:

苦荞中含有槲皮素、芦丁、植物固醇、亚油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可以起到调理三高的作用。

苦荞中含有的这些物质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常被看作是天然的植物胰岛素。

白谷丁桑叶茶:

血糖和肝脏的肝糖原储存能力也有关,白谷丁可养护肝脏,提高肝功能,同时,可调节血脂和餐后血糖。

桑叶中富含特殊降糖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这是一种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内糖类分解酶的活性,阻止食物中的多糖转化为易吸收的单糖。

两者搭配饮用,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还能提高肝功,调节代谢,可用于防治糖尿病。

3、降糖运动做一做

慢跑 :

慢跑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跑步的过程中身体会排汗。

运动所出的汗水是偏碱性的,刚好与患有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体质的偏酸性的发生冲突,因此就降低了炎症的发生。

散步:

散步对降血糖很有帮助,因为散步比较温和,所以也不会引起心跳加快等身体不适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助于胃的消化吸收,所以降血糖首先的运动之一。

太极拳:

太极拳不仅能够降血糖,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益处。

有研究发现,每周参加两次的太极拳培训班,每次练习一小时,每周在家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可以明显的降低血糖。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吃好喝好长生不老


可能糖尿病患者初期首先是皮肤出现问题,我刚开始由于皮肤引起的,记得我用热水煮艾叶泡脚几天后,发现脚上出现了红色点点,当时没有引起注意,刚好那天下大雨在菜市场走了一圈,一直认为是皮肤过敏引起的,所以一直认为是皮肤过敏,一直以为皮肤病治疗,但是不痒也不痛,用各种方法治,一直没有别的诊状,口感有点干燥,又不十分想喝水,后来有人建议到医院就诊内科一查血糖一十六点玖,医生建议开降血糖药,才发现是血糖,但是当时一直觉得是皮肤问题,因为没有血糖升高三多的征兆,不过我后來加强控制主食的摄入,和每天强化运动在治疗皮肤病的同时,服用降压药一个月左右,血糖控制正常,现在停药快一年,血糖水平一直维持正常,可能是在初期发现病情极时強化治疗和控制主食加强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大樟树名烟名酒店


我觉得三高中糖尿病是最麻烦的,因为它限制的太多而且能做的好的太少,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有一次在药店测的血糖11点多吓死我了,那段时间真的以为自己可能有高血糖病,每天只吃一点点饭其余的都吃青菜为主,后来去到医院跟医生说了情况说要马上住院不然的要感染什么的,我都答应了后来觉得还是在大医院测一下比较好因为之前的在药店测的怕是不准确,所以就开单测餐前和餐后二小时的血糖,结果出来后血糖没有药店的那么高只是临界而已,所以我怀疑药店的测量结果不准。

血糖高的危害很大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三高中血糖高最可怕,血糖会关系到眼睛,脚,肾,心脏等,血糖高并发症带来后果是比较残忍和痛苦的,在皮肤的表现我觉得血糖高会让我们本身的皮肤瘙痒,干燥,眼睛刺痛经常流眼泪,这些都是血糖高带来的并发症,烂足病,眼睛,肾都是比较大的伤害,所以建议我们每年都要体检,像高血糖这种病早防治就不会到很严重的地步。


肾判官


许多人患上糖尿病,但却被忽视。尤其是中年女性,一方面因为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受女性生理特点的影响,女性糖尿病患者早期常会出现一些男性糖尿病 人所没有的特殊症状。

李医生提醒您,如果出现特殊信号,需要特别注意。

信号之一:皮肤瘙痒。

曾有临床报道,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女性患者,早期症状即是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致使血液中血糖值升高,尿液中糖分随之升高,皮肤内糖分增多,打破了皮肤的酸碱平衡,使潜藏于皮肤褶皱的霉菌趁机生长繁殖,引起霉菌性皮肤炎症而致瘙痒。

因此,皮肤出现莫名其妙的瘙痒,尤其是较肥胖的中老年女性,应到医院做有关糖尿病的检 查,以便及早获得有效诊治。


厦大中医李大胖


糖尿病患者如果皮肤上都出现症状了,已经是个不好的征兆。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以导致患者的神经发生病变。当神经发生病变之后,往往就是表现在皮肤上。


第一、皮肤感觉异常

比如当感觉神经末梢由于糖尿病的原因出现病变后,患者会出现麻木感,患者的皮肤感觉下降,对痛觉和温度觉都逐渐麻木,甚至是完全感觉不到。最早是从手脚的远端,就是手指、脚趾这些地方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向上蔓延。由于神经出现病变,皮肤表面还会有像蚂蚁爬一般的感觉,但是却又看不到疹子之类的东西,定位也不准,患者只是感觉到瘙痒难耐,但是具体在哪里痒。由于是神经病变,所以即便患者用力挠抓,涂抹药水,也很难止痒,非常难受。


皮肤痛温觉的丧失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很多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腿脚活动不方便,眼睛也不好。很多时候,脚上出现了伤口,或者是泡脚水太烫,他们感觉不到,烫伤之后,伤口久治不愈,甚至有导致截肢和死亡的。


第二、皮肤伤口容易感染溃烂,不易愈合

由于患者血液中糖分含量高,简直就成为了细菌、真菌滋生的最佳环境,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伤口很容易导致微生物生长,引起感染。另外,由于糖尿病的另外一个重要并发症是导致小血管变性坏死,因此,一旦皮肤出现伤口之后,伤口很难有效获得血供,从而难以愈合。

加上我前面讲的,糖尿病患者痛觉感觉下降,有时候磕磕碰碰之后,自己都不知道,最后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

我有个由于垂体瘤导致血糖高的患者,就是由于鞋子不合脚,把脚后跟磨破了,自己不知道,最后导致严重的感染。等到伤口都臭了,才被他的一个牌友发现,最后截肢了,惨。


第三、由于神经病变,患者可以出现出汗异常

当患者的交感神经出现病变(交感神经是控制我们很多内脏活动,比如心率、内分泌的重要神经),患者的排汗机制也会受到影响。患者会非常容易出汗,汗多。


第四.出现黄瘤

部分糖尿病患者生长还会长一种被称为黄瘤的小疙瘩,最常见的是膝盖、屁股、背部的皮肤上。黄瘤呈黄色,米粒或者黄豆大,不痛不痒。


说实话,一旦出现皮肤病变,说明糖尿病已经较为严重了,一定要赶紧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人体探索者


长期的糖尿病得不到控制,的确可能导致皮肤的病变出现,无论是感觉异常,还是视觉下能够看到的颜色性状的变化。这种表现因为很多时候糖尿病患者感觉得到,看得着,所以比对于心脑血管的危害,看的更加清楚直观。所以有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关注和疑问。今天张大夫给大家仔细说一说这个问题。

长期糖尿病控制不好导致的皮肤病变,张大夫初步总结一下,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糖尿病导致肢体外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尤其是下肢病变最常见,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疼痛、间歇性破行等等,严重时可以见到下肢皮肤变黑并导致坏疽的发生。

第二,糖尿病可以侵袭周围神经,导致肢体出现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麻木、刺痛、烧灼感、踩棉花感等等,尤其是寒冷季节更是会加重。有时候皮肤对于触觉和温度觉的感受也在降低。

第三,糖尿病可以导致糖尿病足,这时候可以看到足部皮肤变黑,甚至发生溃疡、感染、深层组织破坏等等。有些人糖尿病足很严重,甚至需要截肢,这就不只是简单皮肤的问题了。

这里所说到的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导致的皮肤病变,只是一小部分,肯定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其实,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对于血糖的重视,糖尿病的危害之大,可不止对于上面这些器官的危害,对于心脑血管的危害更加致命,咱们以后逐渐给大家介绍,请大家可以留心关注。


张之瀛大夫


1.红色面孔:有人调查150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面色较红。

2.皮肤疱疹:酷似灼伤性水疱,壁薄,内含透明浆液,疱周无红晕,好发于指、趾、手足的背部或底部边缘。单个或多个出现,数周内自愈,但可反复出现。

3.颈部毛囊炎: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的炎症,触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小疖子或蜂窝织炎。脓液排除后可愈合,但常此起彼伏,反复发生。

4.瘙痒难忍:部分糖尿病人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妇女患者以阴部瘙痒更多见。

5.出汗反常:多汗(多见上肢和躯干)或少汗(多见下肢),甚至有的患者大汗淋漓。

那么如果发现以上情况最好查个血糖。对症治疗!

同时我们日常可以用蒲公英龙须茶泡水,降糖护肝,减缓糖尿病并发症。

自制降糖茶——蒲公英龙须茶

  • 材料:蒲公英根、龙须(玉米须)、玉竹根、玫瑰花

  • 做法:

1、将蒲公英根洗净,烘干炒制成茶,备用;

2、取包裹在玉米叶中的玉米须,洗净,烘干,备用;

3、玉竹根洗干净,蒸煮后晒干,炒制成茶,备用;

4、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阴干,备用;

5、取玉米须1g,蒲公英根0.4g,玉竹0.3g,玫瑰花0.3g,碾碎后做成蒲公英龙须茶包即可:

  • 用法: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饮。

方解:

玉米须民间常用于茶药膳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米须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癌、降血压等作用。玉米须具有抗血糖、抗体内自由基等活性物质,且原料廉价,为加强玉米须治疗糖尿病过程中,保护肝脏的作用,与蒲公英搭配使用。

蒲公英性味甘,微苦,寒。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经常食用蒲公英,可以促进肝脏排毒,避免服药对肝脏的损害。其次,蒲公英多糖有降糖的作用,可以调理血糖。

玉竹是很好的养阴生津的药材,玉竹含有的甾甙,还有强心的作用。

玫瑰花性温,既可以中和茶中的寒性,还有很好的温胃活血的作用。

日常饮水建议多饮用蒲公英龙须茶,既能达到对茶叶的味蕾方面的满足,又能同时帮助降低血糖,保护高血糖损伤的肝脏,降低或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对肾脏和心脏同时起到保护作用。


爱忽悠的光头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犹如“慢性癌症”。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位于世界第一。

一旦“皮肤”出现这4个表现,最好尽快去查一下血糖,糖尿病来了

1、皮肤潮红

照镜子的时候不妨自检一下,如果脸上的皮肤不是因为过敏等原因导致的,长时间的发生潮红,还能明显的看到有血丝,红色成片,就要小心是不是体内的血糖过高了,这类现象比在糖尿病患者当中是很常见的。

除了脸部之外,指甲边上,和小腿上也会出现皮肤发红的症状。自检一下看看,如果长期的潮红不退,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导致的了。

2、足部溃疡

长时间体内血糖过高,对人体的循环和神经都有一定的损害,那么一旦有了伤口,也是很难愈合的。

皮肤会经常出现干裂的现象,足部如果出现溃疡,可能就会造成足部的逐渐坏死,给愈合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脚上长时间的伤口无法愈合,就要考虑是不是因糖尿病的信号了。

3、皮肤上起疱疹

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一些疱疹,看起来这种疱疹就像灼伤性的疱疹一样,但疱疹的周围无红晕,一般在手指、脚趾、手足的背面或者底部边缘有这样的疱疹。

单个或者多个的出现,几周类会自愈,但是反复出现,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就得赶紧就医检查了。

4、皮肤瘙痒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常有剧烈痒感,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冬天皮肤比较干燥,如果每天洗澡的话可能会造成皮肤干燥。但是也不排除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导导致的,可能全身瘙痒,也可能局部瘙痒。

糖尿病的自养与预防:

一、饮食方面

1、每天500g叶茎菜

叶茎蔬菜在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

控制血糖最为重要的营养素就是膳食纤维,而在各类蔬菜中,叶茎蔬菜的膳食纤维含量更为丰富。

芹菜、西兰花、卷心菜的茎、梗等,典型不好嚼,而像

茼蒿、空心菜、菠菜等的茎,细嚼慢咽才好,但是这类蔬菜却是控制血糖的高手,一定要常吃。

2、饮水大于1500ml

糖尿病者会出现多尿的情况,水分流失快,血液也更易粘稠,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平时一定要多饮水,大于1500ml。

以茶代替,口味不单一,且能多喝水,对控制血糖也有一定帮助。

每天2-3杯 白谷丁桑叶茶,很好的降糖、延缓并发症

<strong>

白谷丁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同时能调节血脂,养护肝脏,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益。

此外,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系十分密切。而白谷丁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将桑叶称为“神仙叶”,中医将干桑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应用于临床。

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桑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3、少喝酒少放料

经常饮酒会让胰岛慢慢氧化而出现损伤,导致胰岛细胞死亡,致使胰岛功能受损。

一旦胰岛功能出现障碍,就会胰岛素缺乏,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症状,严重的就会诱发并发症。

并且在做菜的时候,一定要少放调料,如鸡精、辣酱等调味品,不仅会加重糖尿病,还会导致其他并发症。

二、生活方面

1、控制体重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温床,不仅与动脉硬化的发生、进展有密切关系,还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更容易罹患糖尿病。

因此适当的调整体重,对良好控制血糖有着重要意义。

肥胖者切忌节食减肥,而且每月最高减重八斤,以免造成酮症酸中毒。


2、迈开双腿

研究发现,久坐时间每额外增加1小时,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2%,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39%。

而运动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很有益处,经常保持一定量的运动,不仅利于控制体重还利于控制血糖。

芬兰的研究发现,每天走35分钟的路,糖尿病患病风险减低80%。

糖友最好进行舒缓运动,不要过度运动,以慢走、慢跑、散步、打太极为主。

3、防止外伤

对糖友来说,一旦发生外伤,则很难愈合,甚至还会诱发感染。所以,预防是关键,最好穿宽松的鞋袜,鞋子,避免各种磕磕碰碰。

三、预防方面

1、接受糖尿病教育

由于糖尿病危害很大,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导致各种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尤其是眼、肾、血管、神经以及心脏。

所以,糖友应该多学习关于糖尿病方面的知识,学会科学控制血糖,认识并发症的表现。

2、定期接受检查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人,日常一定要监控好自身血糖变化,还要做些相关的检查,如眼底检查、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

还要做下肢血管神经检测试验:用尼龙丝刺激脚指头的趾腹,可排查神经病变。


一颗健康的小豆芽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皮肤上的糖尿病信号是什么?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变成了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早在几千年前,医学圣典“黄帝内经”就有论述,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症”。现在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或者作用缺陷引起,其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临床表现常有多排尿、多饮水口渴,多食和体重下降消瘦等症状,但是这些典型的表现,并不会出现在每一个糖尿病病人的身上。

另外,糖尿病病人在身体皮肤上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尤其是有些轻型患者或者“隐匿型“糖尿病中早期,这些皮肤上出现的异常表现,往往可以警示我们,使得糖尿病早期发现。因此,这些皮肤的变化也就成为糖承病的一种报警信号。

那么,都有哪些皮肤的变化呢?

1.皮肤水疱: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脚底或手掌常可出现像烫伤一样的水泡,这些水泡小如葡萄大至核桃。原因是血液中高糖使得皮肤表皮及真皮间基底膜变得脆弱,并致局部发生水泡。水泡内液体透明清亮,多数不易吸收。水疱的疱壁松弛,容易压破,破溃后形成不易愈合 的溃疡面 ,很容易继发感染。

2.面部及手足发红:

有的患者颈面部及手足常出现特殊样的玫瑰红色疹子,多是因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微血管病 变引起血管弹性减弱,致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充血发红。若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后,斑疹可消退,病情加重时,斑疹可再发。

3.反复皮肤感染:

血糖的增高使皮肤含糖量增多,糖是良好的营养物质,给细菌在皮肤上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易引起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发生毛囊炎、疖疱等症,并常在面部,颈背部部出现有脓头的毛囊炎,严重时可发展成为痈(痈是多个毛囊炎在一起形成)。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四肢及皮肤的皱褶处,如手足的指趾之间、大腿内侧、外阴、肛周、乳房下部等处发生霉菌感染,这些部位常常出现出现丘疹、水痘、脱屑、浸渍、糜烂,久治不愈。

4.皮肤瘙痒:

大约有10 %的糖尿病人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的皮肤干燥脱屑 ,剧烈瘙痒。尤其是女性病人,性患者由于尿液中糖分含量很高,排尿时会有部分糖分留于下阴部,下阴部潮湿温暖,就像一个天然的培养场所,会使细菌大量繁殖,从而致阴部瘙痒。当血糖下降时,瘙痒会明显减 轻。

5.皮肤黄色瘤:

糖尿病患者常因脂质代谢璋碍,导致类胆固醇类物质在皮肤上沉积, 使患者四肢躯侧、 臂、 颈、 膝等皮肤可见到成群的突发的米粒大小的棕黄色小结节,周围绕以红晕,有时这些结节会有瘙痒的感觉,同时还有些患者在双侧眼睑内侧(俗称眼皮)出现橘黄色的小结节。

最后小结:当皮肤有以上一种或者多种变化时,可能就是糖尿病的一种信号,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会有多种并发症,并使得心脑,肾脏等多种器官造成伤害,此时我们就需要去医院就诊,及时发现并诊断糖尿病,以免延误。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但是,还有很多轻型或者”隐性“症状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其中较常见的就是皮肤,且皮肤出现异样通常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那么,皮肤上的糖尿病信号是什么呢?

  据医学研究发现,不少皮肤上的糖尿病信号往往会出现如下异常:

  1、皮肤瘙痒。一些糖尿病患者通常会感觉皮肤瘙痒难忍,这种皮肤瘙痒发生在全身或者局部,常见的病因包括皮肤干燥、酵母菌感染、血液流通不畅等。一般人只会当做是皮肤过敏治疗,但是却发现越来越严重。其实,皮肤瘙痒是糖尿病在作怪。

  2、出汗异常。如果正常温度下,也大汗淋漓,那就应警惕患有糖尿病了。由于糖代谢障碍,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异常,糖尿病患者皮肤潮湿多汗,动不动就汗流浃背,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前兆,也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3、外阴瘙痒。外阴瘙痒的症状多发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当妇科门诊解决不了瘙痒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去查查血糖。

  4、疖、痈、毛囊炎。血糖升高会使人体皮肤含糖量增多,这就更加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容易受葡萄球菌感染,一般表现为后颈部、枕部等出现有脓头的毛囊炎,也会发展成疖肿和多脓头痈等。

  5、身上长水疱。上面说到毛囊炎,只是皮肤感染的其中一种。当糖尿病人身体抵抗力弱的时候,皮肤还会长水疱,水疱一般长在手脚上,里面有透明的浆液,一般几周愈合,但同样容易反复。

  6、足部皮肤缺血性坏疽。很多血糖长期处于异常状态的人,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的情况,从而导致下肢局部缺血,表现为足部皮肤有灼痛感或皮肤发凉,温觉消失等。

  7、指关节硬化。糖尿病还会引起指关节的硬化,手指、脚趾和前额会出现比较厚、呈蜡状的皮疹,这种硬化会阻碍患者自由的活动。一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这种症状的可能性更大。

  温馨提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上述皮肤症状,及早到医院检查为好,以防延误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