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叔本華


人的幸運或者不幸,是由本人的性格、行動、習慣決定的。但是,我們如何做才能幸運?才能避免不幸?關於這個問題,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提出的觀點令我們耳目一新,值得我們深思。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叔本華出於促進人們幸福角度而進行的一系列論述,成為一個整體的、系統的“幸福哲學”,叔本華本人也正因為其“幸福哲學”而吸引更多的目光。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叔本華說:“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和他人的交往。”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他提出的這個觀點,在某些人看來實在是太“另類”了。因為,在我們中國,十分強調與他人的交往,甚至將一個人與他人的交往的能力作為“交際能力”進行培養,一個人交際能力好就說他將來必定大有前途,因為社會上、工作上、生活上許多問題都需要通過“交際”進行疏通,否則一個人可能“寸步難行”,這是我們許多人到目前為止依然持有的普遍觀點。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從表面上看來,這樣的觀點也無可厚非,甚至很有道理。不過,這在叔本華看來僅僅是非常膚淺的主張。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叔本華之所以認為一個人與他人的交往,幾乎就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的來源,其理由只有一點:過度的交往破壞了一個人思想的寧靜,而思想的寧靜、和諧是一個人通往幸福之路的不經之路,如果一個人思想不再寧靜和諧,而是滿足於外在的轟轟烈烈、花花綠綠之中,那麼表面上的風光其實並非內在的幸福。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回過頭想想,我認為,其實叔本華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在和社會的交往當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煩惱,甚至在很多時候處於危險的境地。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諷刺性的《品格論》的作者、法國道德家和哲學家拉布呂耶爾說:“交際是危險的,愛才是真正危險的,甚至是致命的。”關於這點,我們聯想到許多因情導致的煩惱,就可確定拉布呂耶爾所言非虛。我國宋代的天縱奇才蘇東坡就有“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名句,多情者多煩憂,這是明擺著的道理。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叔本華指出:“無需與他人為伴,僅僅依靠自己是交到好運的重要因素。”這就是叔本華提倡孤獨、獨處的原因,所以他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孤獨和庸俗只能二選一,不能兩者都選。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反觀我們的社會現實,許多善於交際的人,他們原本具備天才的潛質,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受到不懂道理的父母的鼓勵,他們的父母鼓勵他們大膽走向社會進行社交,認為他將來必定有所作為。但是,待他長大之後卻走向了庸俗,天才成為庸才。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相反地,我們身邊許多不善交際的孩子,他們甚至被左鄰右舍視為“孤僻 ”,但是這些人中的大部分靜心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他們有的認真讀書,考上了好的學校,在工作中或者學術上做出貢獻。他們有的默默無聞做點生意,或者從事勞動,憑藉自己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和那些小時候聰明、愛交際,長大卻成為“小混混”的人形成鮮明對比。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由此看來,叔本華的觀點確實是精闢深刻。叔本華甚至還說:“某某人不善交際也就是等於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天才。”他的這句話恐怕有所誇張,但卻並不是毫無道理啊!


叔本華:我們遭受的全部不幸,幾乎都源於這個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