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農: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相似度達99%

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佈會。

华农: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相似度达99%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周勉攝

記者在發佈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據瞭解,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以上結果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對本次疫情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為野生動物管控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

“鑑於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性,我們選擇將研究結果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希望有助於疫情的科學防控,併為更多科學家開展進一步工作提供借鑑。”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教授介紹,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之初,為有效應對疫情,增強疫情科技防控能力,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和華南農業大學高度重視。在廣東省各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的支持下,整合學校優勢學科平臺,組織學校優勢科研力量展開疫情防控聯合攻關,並迅速取得重大突破。

劉雅紅表示,華南農業大學長期以來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堅持科研頂天立地,號召學校廣大科研人員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疫情當前,學校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體現責任和擔當,將論文寫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學校將舉全校之力,充分發揮嶺南現代農業廣東省實驗室等平臺優勢,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密切關注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對我國畜禽業及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加強動物重大疫病及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監測及研究工作,為疫情防控及我國畜禽業的穩步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科技力量。

延伸閱讀:

不法商販頂風作案,野味均可活殺現宰?杜絕上餐桌還需立法管控

1月22日,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家疾控中心透露,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已經能夠確認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對疫情抱以極大關心的人們馬上聯想起了這幾天頻繁曝光的一張照片,其內容恰恰就是該市場某商戶公然貼在牆上的“產品目錄”。這家商鋪售賣的野味種類多達42種,包括竹鼠、狗狸獾、豬狸獾、果子狸、狐狸、樹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殺現宰,速凍冰鮮,送貨上門。經媒體核實,該商鋪確實存在,目前已關門停業。

不法商販頂風作案賣野生動物,自然是因為市場有這個需求。某些人為了口腹之慾,濫捕濫殺濫吃野生動物,最終讓更多無辜的人付出生命作為代價。

無論科學研究怎麼反覆證明,野生動物並不好吃,也沒有什麼所謂的滋補功效,但有人就是要吃這口“野味兒”。他們不僅吃,吃完了還要洋洋得意地顯擺。究其內在的心理動機,無非還是追求“人無我有”的那種快感,這點和炫耀把大奔開進故宮的女子如出一轍。再加上某些營銷話術中,把天然野生等同於環保健康,讓某些人更是致力於追捧吃野味。

如今,我們還不能確定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到底是哪種動物。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大聲疾呼,作為消費者,是時候放棄吃野味這種有悖於文明的陋習了;作為各相關主管部門,是時候出重拳、下狠手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了。不用痛定思痛,17年的時間,從SARS到這次的疫情,應該得出這個社會共識。

誠然,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儘快治病救人、撲滅疫情, 但國家林草局、各地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必須儘快動手,亡羊補牢。全國各地還有多少類似以“公開的秘密”方式售賣野生動物的市場?還有多少私下宰殺、販運、銷售野生動物的窩點和生意鏈條?必須對其及時取締、嚴厲打擊。為將來計,很應該把野生動物管理、貿易上升到公共安全層面,制定更嚴厲、更強力的措施,全面清理。

對於普通人來說,愛護自然必須要落實到行動中。野生動物自有其在生態環境中的位置,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個普通角色,請某些人不要再把“什麼都吃”作為一種特權、優點或者萌點來標榜自己了,一個文明人會樂見野生動物在屬於它們的環境中自由生活。

野味真的那麼好吃?面子消費,不能再用生命為食客的愚昧埋單!

新型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著實讓人揪心。儘管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還有許多未知,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其發源地是武漢的一處所謂海鮮市場。

鍾南山院士在採訪中談到,該市場中不乏野味。從各方面的流行病學的調查看,病源鎖定為野生動物,比如說竹鼠、獾等。

聽罷這一初步結論,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有些人就管不住自己那張嘴?

盤點一下即可發現,鼠疫、埃博拉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等致命疫情都發源於野生動物。而人類之所以中招,一大原因就是吃食所謂的野味。

就拿我們國家來說,遠有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近有2019年的肺鼠疫。前者被最終證明來自中華菊頭蝠。果子狸與之接觸後被感染,那些野味食客在吃果子狸的同時也接盤了致命病毒。後者則源於齧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當時內蒙古一位患者,就曾吃過在野外發現的野兔。

一些人動動筷子,卻闖下了一場場大禍,最終讓那麼多人付出生命的代價。教訓不可謂不慘痛,但為何有人如此鍾情於野味呢?

野味真的那麼好吃?筆者沒吃過,但我們相信,從古至今篩選下來,得以大規模馴化養殖的豬、牛、羊等動物才是最適宜人類食用的。那些珍禽異獸之所以沒有入選國人的主流食譜,一定有其原因。

這個意義上,與其說食客們吃野味是為了果腹,不如說他們追求的是所謂感覺,比如獵奇的刺激,比如“大補”的幻想,還有凌駕於規則之上的“特權”的範兒。然而,相關科普早已證明,許多所謂的“大補”食物都是噱頭,收繳著無知者的“智商稅”。至於那些面子消費,其實散發著腐朽的味道,背後的思維早該被扔進垃圾堆。

我們大聲疾呼,一定要禁絕野味市場!用多數人的生命為少數人的無知埋單,這個代價太過高昂。我們國家不是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可為什麼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屢禁不止?

曾有媒體暗訪過武漢這家海鮮市場,隨機找了幾位攤主詢問,對方都毫無防備地為記者指了野味店的方向。可見,這樁買賣在他們看來有多麼稀鬆平常。從另一方面想,這是否也反映出相關監管部門的失職?這次出事的是武漢,可放眼全國,難道別的省市就一定沒有售賣野味的地下市場?

疫情兇猛,希望也能成為一堂社會安全公開課,讓公眾明確認知到野味的危險。這一過程中,需要監管部門的嚴厲打擊,也需要大眾媒體的鼓與呼,將一些人從愚昧中叫醒,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遵規守法,管住嘴巴,就從這個春節開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澎湃新聞 北京晚報 長安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