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看待民间祭祀的风俗?祭祀算不算是一种文化?

宛西新农人


   

  

当然是文化的一种。

在古代,祭祀指人们通过一定的仪式,将食物、牲畜等敬献给神灵和祖先,以求得到他们保佑、赐福,不仅在民间兴盛,还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不光中国,全世界都有。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祭祀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祭祀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民间祭祀一般包括祭祖先、祭天地、祭财神、祭灶神等,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步以祭祖为主了,如,有人家里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到了一定时间要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等,都是祭祀文化的延续。

如何看待民间的这些祭祀风俗呢?

一、它仍然有生命力。风俗都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中国人素来重视“葬之以礼”、“事死如事生”(孔子语),祭祀文化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对于死去的先人,每到清明、过年等重要日子,在他们的牌位或者坟前烧一柱香、一叠纸钱,表达怀念,寄托哀思,是人之常情,这也确实是中国人的真感情、真性情,没有虚假做作的成分。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仪式,体现的却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百善孝为先,这是维护中国人“家国”情怀的基础,文化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这种文化现象还会持续下去。

二、它也有很多糟粕。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它都是好的。民间的祭祀,形式上那就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在马路上当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烧纸钱就不好,不安全、不环保;有的扎一些纸牛纸马、纸别墅、纸汽车等,然后一烧了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的还借机搞迷信活动;还有的轻养厚葬,生前不照顾,死后讲面子,讲排场,大操大办;有的高标准修建墓地,造成死人与活人争地,浪费资源,等等。

三、还是要坚持移风易俗,以先进、科学、文明的观念引导民间祭祀活动。首要的要破除迷信思想,不能搞得神神道道,鬼鬼怪怪,像写咒念符那一套,坚决取缔;再就是要尽量简化程序,不能繁琐;还要节约资源,别浪费;积极倡导文明,多讲公共意识,不能污染环境、影响他人,等等。比如,上坟时,鞠躬代替磕头,鲜花代替纸钱,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要让传统的祭祀文化与文明先进的生活理念结合起来,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化点心


祭祀祖先,祭祀父母亲是我国的民间传统。活人,别忘了我的亲生父母,别忘了我的亲人们,别忘了我是炎黄子孙。

人、应该有颗感恩之心,祭祀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是我们的孝心,虽然不知道他们去了何方,但是美好的祝願:也可慰籍我们活着的心。

所以祭祀是民间传统,但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昌正觉正净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祭祀文化一直发挥着协助完成国家民族治理的功用。同时还具有培养信、智、礼、义、仁,承前启后、承传道德文明的功效。祭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石,诞生于三皇时代内文明时期对生命基因的慧识质象观察之中,在三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这一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所反映的就是祭祀文化的精神与宗亲文化的自然结合,尊道贵德,敬天爱地,修身明德,达成民族的凝聚与团结,成为能够激活集体意志力、产生强大进步动力的保障。祭祀文化的这一作用力非常强大,因此一直被中华民族使用了几千年之久。

我们要想圆满完成做人、修身、立家、建业、治世这五大任务,都离不开中国传统的祭祀文化对民族的治理。祭祀文化是维系孝道文化、姓氏宗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养敬重与感恩心,去私立公,建立和唤醒群体意识的重要工具。通过祭祀文化,可以引导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爱国家,爱民族,生义德,激活生命细胞DNA里所含有的集体意志力的原始能量和动能,将生命细胞中所携带的文化基因结合起来,形成集体意志力,唤醒群体意识的形成,兴民族,旺国家,回归德与大道。

祭祀文化具有三大层面的教育意义。第一层级,是个人成长的意识、口识、身识教育。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孝道之中,通过这样的孝道教育,对个人身口意三识的进行规范,因而具有建立后天之本信土的非常典型的功效,将信德之土这个文化元素在意识当中进行明确的定位。

第二层级,是姓氏宗亲文化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包含在对祖先进行祭祀的过程中,其中含有家庭祭祀和宗族祭祀两种祭祀方式,两者结合构成血脉宗亲文化的教育体系。这是敬重、感恩血脉姻亲的一个系统。

第三层级,是唤醒群体意识和团队观念,培养少私寡欲德品的教育。我们研究当代的中国家庭教育、个人教育可以发现,在目前的这两项教育过程中,具有比较强烈的我私我欲特征,以至于国际社会都在批评中国的文化,说中国人的爱只是爱自己、爱家庭,冲不破家庭的范围。这种现象就与祭祀文化的消失有直接关系,本来中国文化中的血脉宗亲教育就是把家庭的小爱上升一格的重要方式和形式,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丢失了这方面的素质教育。祖先们以他们非常高超的智慧,在5000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如果每个家庭固化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就是单独的小个体,会丧失群体意识。如果唤醒了群体意识,那么就可以产生集体意志力,从而冲破小我。而群体意识的培养和团队观念的生成,必须要冲破姓氏宗亲特别是家庭个人的教育范畴,才能够生成和达成。这是产生国家民族集体意志力的一个重要阶梯,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奉公守法、爱国家、爱民族的公民。

假如请一位新闻工作者拿着话筒到街头去进行社会调查,提问现在的年轻人是爱国家,还是爱家庭,很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回答“爱国家比爱家庭更重要”。因为人们认识不到先有国家才有家庭,只知道要先把自己的家庭搞好,这是认知上的普遍误区。而一旦人人都狭隘地认为个人第一位、家庭第一位,那么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就必然会逐步崩溃。

现在中国社会上为什么假、伪、有毒的东西那么多?农民为什么要把田地里种的作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种给自己吃,一部分供应市场?这都是私和欲的毒素造成的毒害,人们没有突破小我和家庭观念的束缚,没有经历过血脉宗亲认知的提升,所以很难一步就跨越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甚至是世界地球人类的利益层面上来。

所以,古代设置宗亲祭祀文化,实际目的就是发挥桥梁作用,作为小我小私向大公大我转折的一个阶梯。今天我们将这个阶梯正确地复兴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否则,再过一二十年,我们找不到爱国家爱民族的人,人们都成了个人英雄主义者,只有出于个人的表现欲才能产生所谓英雄的冲动,但这种冲动不仅不持久,而且也不会诞生像中国古代那样大批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前赴后继。

我们看历史,看未来,看希望,都会发现关键因素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家民族意志力的形成需要重视祭祀文化的延续,这样才能唤醒人类固有的群体意识,进入到德道集体意志力完整形成的层级,这是一种辩证关系。

所以祭祀不但是一种民间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值得所有炎黄子孙去推崇和继承。





猫三叔


祭祀有着几千年的传承,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传承,是对故人的怀念,不管以前,现在将来永远传承下去的文化!





老杨红


首先肯定祭祀就是一种丧葬文化。这种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衰,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人是有感情的,羊羔脆乳乌鸦反哺,况且人呢?无感情人类不会繁衍,社会不会发展。祭祀是人们缅怀先祖,感恩图报,继承遗志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丧葬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将世世代代传下去。全国性的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春节丶清明节丶中元节丶寒衣节四大节中。民间祭祀有人去世后开吊丶埋葬的祭祀和烧七七纸,三年换孝,六年九年烧纸等,这些祭祀活动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祭祀文化亦发生了变化,城市已由献花丶默哀丶鞠躬代替了烧纸丶磕头,农村虽然还在烧纸,但祭祀已逐渐简化,有的七七纸已不烧了,换孝范围缩小,六丶九年纸都不办了,整个社会的祭祀活动逐渐向节俭丶文明方向发展,烧纸祭祀的旧习必将被摒弃。


奇疆6688


祭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传统农业社会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余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民间祭祀活动成为历次政治改良和思想批判的目标,长期被排斥或废止。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渐起。传统祭祀蕴涵着深刻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爱国爱乡、倡导忠孝、追慕先德、发扬祖业、共勉向善、团结族群、消除内耗、增进亲情等多种优良功能和作用及道德因素,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各地民间祭祀活动名目繁多、屡有举办,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着特殊作用和积极意义。

  祭祀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先贤的追思,从上古时代以来,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祭祀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敬天祀祖的仪式化形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相沿传承下来。

祭祀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对继承民族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民间祭祀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祭祀也是一种信仰,源于我们的先民最初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崇拜。

比如原始社会,生产力落后,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进而产生有着超乎物外的神明存在的认识。天干地旱时先民们向龙王求雨的活动,就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无知崇拜。像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等都是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行成的对自然和先祖的崇拜祭祀活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借东风的情节,诸葛亮摆设祭台,闭关打坐,口念咒语 ,俨然一副大神样子,最终借来东风,破了曹兵。这样的祭祀活动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期图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神明的庇佑,进而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我们小时候,民间还有二月二龙抬头的祭祀活动。二月二这天,民间很多家庭都会用面粉等食料做成龙的模样,然后放入井底或者大江大河中,这其实也是对龙图腾的一种崇拜和景仰。

进入新的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多过去盲目崇拜的活动也退出历史舞台,比如求雨这样的活动现在民间已经没有了。现在的民间祭祀活动封建迷信成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对先祖或者亡灵的一种祭拜和缅怀,以寄托哀思,抒发情感。

祭祀当然是一种文化。民间的祭祀现在主要体现在对故去亲人的缅怀和悼念上,寄托哀思,抒发悲伤情怀。官方的祭祀活动主要是对国家和民族有着重大意义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已故先人的一种崇敬缅怀活动。比如现在每年都要举行的黄帝陵公祭活动,就是官方组织的,盛大而又庄重。还有国家每年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国家公祭,也是由国家发起和组织的庄严祭祀活动,表达了国家和人民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哀思。祭祀方式有鞠躬默哀、献花篮、凭吊观瞻、吹奏哀乐等方式,而这种方式逐渐被固化,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祭祀文化。

所以说祭祀活动有着时代的特点,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意义的祭祀活动和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封建成分的祭祀活动越来越少,也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现代的祭祀活动与方式与时俱进,文明而高雅,并逐渐发展成有鲜明特色的祭祀文化。


文一多


我认为民间祭祀是一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每逢过年过节,中国人都会遵循祖辈传下的习俗,利用各自的祭祀形式,表达对逝去的先人们的哀思,常言道饮水思源,这就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先人们表示的深切感激和怀念,这就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华民族持之以恒,世代延续的传统文化。











用户名深漂


祭祀从古至今都有,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古代朝庭有专门的祭祀话动,现如今民间的大型祭祀活动也开展的比较有声势,如祭马祖,祭神农,祭孔子等一年高过一年。

中华民族先人们的功德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优秀传统后人们要永远传承。


六点山泉


在人类初期,人们对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尤其是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认知,从而产生敬畏之心。为了消灾降福,便对神仙顶礼模拜,于是产生了祭祀活动。

祭祀就是敬神、求神、祭拜祖先。祭祀不仅是民间,它是华夏的礼典,历史渊远流长,所以应该说它是一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