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蠟燭為誰點燃

許多人熬夜緊盯屏幕希望奇蹟能夠發生,雖然知道希望微乎其微。

李文亮,很多人在昨夜之前並不知道他的名字。

“吹哨人”一夜間集體刷屏。

從《生命時報》發佈李文亮醫生因感染新冠肺炎於21點30分病逝消息,到後面朋友圈“闢謠”,到7日凌晨0點38分武漢中心醫院發聲仍在搶救,再到發佈於凌晨2點58分去世的消息。奇蹟,終歸沒有出現。

許許多多人期盼奇蹟出現,不過是期盼好人有好報的樸實諺語能夠在這的悲情時刻得到應驗,讓這個寒冬能夠延續溫情的力量。

但在幾可預見的結果裡,哪會出現那麼多奇蹟。

凡夫俗子,平凡普通如你我,在這場疫情之前,他只是一名武漢中心醫院的醫生,一份穩定工作,一個幸福家庭,放在芸芸眾生中也並不起眼。平日裡可能也會為房貸車貸發愁,也會為子女入學教育焦慮,也會為陷入工作繁忙顧不上休息。

在不知道哪個先到來的明天或意外中,意外首先來臨。

這是現實的殘酷。

我說不出天堂裡沒有病毒、一路走好。活著的人,誰都沒去過天堂,又怎知天堂裡沒有病毒沒有病痛?生命已逝,走好的路又在何方?

生命已逝。活著的人還得活下去,活著的人該如何活下去?

有人說,汶川地震後,四川人學會了放慢腳步,享受生活。假如真的如此,那這一次災難,這場疫情,讓大家學會了什麼?

當我們一次次點燃滿屏蠟燭,雙手合十祈禱安息,祈禱今後平安順遂的時候,我們學會了什麼嗎?事實上,什麼都沒學會。

很多時候,我們不過只是一個跟風者,鍾南山院士泛淚了,我們跟著掉眼淚;科比墜機了,滿屏都是凌晨四點的洛杉磯;李文亮走了,全網亦是如此。是啊,管你是否瞭解他。就算我,還不是一樣,我之前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遭遇和境況,也無法體會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裡他內心的波動和掙扎。

我所瞭解的只是在我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心底還在擔憂文章發出去後別人會怎麼想,同事親朋會怎麼看。

除了自己,我們什麼時候真正關心過誰?

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除非至親,否則別人的死去,不過只是一則新聞或消息而已,只是認識這個世界上又少了一個人,而已。

陌生的人,我們該怎麼去緬懷?

不要問我,我也真的不知道。

我知道,在這之後,我們還得票子業績絞盡腦汁,還得為職級職位暗自較勁,還得為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勞碌奔波、身心疲乏。一邊喊著生命易逝珍惜當下,一邊三五成堆抽菸喝酒,一邊感嘆健康要緊保重身體,一邊廢寢忘食熬夜加班。為那些所謂生活中必須的奮鬥,拼盡全力。

當疫情散去,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忘記這場災難中逝去的生命,忘記李文亮,像忘記曾經那些讓我們感動的熱淚盈眶的人一樣。

為眾人抱薪者已經被用爛了。不想再多說。

想起2011年的電影《傳染病》,有空了看看這部電影,當下有些情形在電影中能找到類似情節。但現實生活比電影精彩多了。

在電影中,年輕醫生艾莉,受命安置感染者,她找到了一個能容納上千人的體育館,按照感染的輕重緩急來安排床位。可是,她自己也沒能逃過一劫。當她發現自己在酒店被感染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立刻要求徹查入住人員和保潔人員,記錄下自己的病症,打電話報告自己研究病情的工作進展。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躺在體育館的床上,聽見隔壁的病人顫顫巍巍地呻吟,還試圖把自己的羽絨服拉給他。

這是人性溫暖之所在。

昨夜,蠟燭為誰點燃

這兩天工作很忙,忙碌之餘看了許多信息。今年的這個年,相信大家過的都不輕鬆。

疫情還在繼續,不要覺得災難離自己的距離有多遠,別不當回事,一定做好自身的保護。

盼望春天早點到來,城市陰霾消散。2020年,不,以後,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孩子,多幹一些讓自己內心安寧、不留遺憾的事兒。有些虛頭巴腦的事情,該放就放放吧。

珍惜眼前一切。好好生活。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