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王树山书法原文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译文

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创造的“她”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争议,当时因为是民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女权,不再是男尊女卑的情况,有很多女性认为男女平等,不需要有男他女她,所以在那时刘半农被女权主义骂了三年,说他思想太封建,不尊重女性。后收录《新华字典》,现正常使用。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王树山书法原文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王树山书法 元宵经典词赏录--宋·辛弃疾、欧阳修元夕词十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