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一、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二、

说起中华文明史,人们都会说唐诗宋词汉文章,可见唐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唐诗超万首,精品中的极品300首。妇孺皆知,代代相传。哪一首最好?《春江花月夜》。因为《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清末学者王闿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三、

《春江花月夜》作者是谁?是张若虚。你对张若虚有什么印象? 印象六个字:官小、诗少、诗好。

印象一、官小。张若虚本人的身份。在史书上相关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做过兵曹。曾为兖州兵曹,一生仕途不得意,为人旷达不羁。兵曹这个官职,职位很低,主要工作就是在县级小城市工作,古代的人口不多,一个小县城人就更少了,在小县城里做一个小官,在别人看来,只能是糊口的营生,即使你写出很美妙的诗歌来,也会被大打折扣。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一个出身低微并且没有任何名气的人,写出来的诗歌不会和当时的大诗人或者大名人相提并论。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是因为史书中留下一句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交,称吴中四士“,还是在贺知章的传纪里顺带了这么一句。甚至这首《春江花月夜》也差点失传。同样是“吴中四士”,除张若虚之外的另三人都是显赫一时的名家,他们有大把大把放诞不拘的事迹值得载入史册。而从不出格的张若虚,在这三位出格名人朋友的映衬下,简直像一个不曾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贺知章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是李白的贵人,使诗仙李白一举成名,名传千古。颜真卿两次拜草圣张旭为师,学习书法,后成为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而张若虚自己,雪藏了几个世纪,直到明朝才开始被人赏识。从唐至元,张若虚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四、

印象二、诗少。

从张若虚的创作数量上分析。整个史书中,有据可考的诗篇,张若虚只有两篇,与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一生写下好几千首诗歌相比,真的是零头都不到,哪管你写下的诗歌质量不好,数量多也能混个脸熟,哪管是被别人批评,也能让人知道本尊到底是何方圣神。可是,只有两首诗歌的张若虚在时人眼里,真的不被看好。名气这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刷刷存在感才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就连现代社会中一些明星都知道多多接戏,在观众面前刷刷存在感混个脸熟,更何况是当时宣传条件没那么好的古代社会呢。而且,张若虚写得好,确实被他人看出来了,那就需要不断的拿出新作,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样才是最好的方式。一个社会地位低下,诗歌数量又实在太少的人出名太难了。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五、

印象三、诗好。

《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是乐府旧题,据说是由陈后主所创。陈后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位荒淫无道的昏君之一,对政务全不上心,在声色犬马里摸爬滚打,他的一生就是对“玩物丧志”一词的完美诠释。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了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不仅写了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色,更在这景色氛围中抒写和渲染了民间的离别相思的愁苦,把游子的人生感慨,和思妇的春闺寂寞,表现得有情有态,真实可感。在诗中,春江花月夜是一个自然整体,诗人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它们的具体状貌,可谓色调艳丽,但与齐梁格调不同的是,本诗中始终是景为情设,情景交融,与那种单纯的嘲风雪、弄花草,空存绮丽、失尽神情的形式主义作品比,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1、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2、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3、

春天,是时间范畴的节序;夜晚是环绕存在的空间。它们的存在是以物象为标志的,其中江、花、月,是基本的、最有代表性的维系条件,所以,无花之春,无月之夜,是没有气韵的,诗中把它们与浩浩荡荡的大江结为一体,载月流花,运生不已,又让月光笼照一切,丽水明花,摇情附树,以致江月溢满诗中,联系古今久远,贯通广阔空间,使诗的意境宏廓,却又无丝毫空泛痕迹。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4、

由于描写中确立了春夜的节序环境,这就给诗中的一切物象,其中也包括诗中之人,人心之情,都染上了特有的浓重色调。江、花、月,都是春夜里的江、花、月。江潮水连海平,明月滟滟随波,江流宛绕芳甸,月照花林似霰,等等,无不是春夜特有的典型景色。这就使得境中之人,只有被这特有的景色包围,感染,去因之而想望,思索,发春江花月夜之感,而使春江花月夜的色调更浓。这就是诗人的对象化的物象,化生出了对象化的诗中人物。我们见到的诗中独立江岸的探寻江月人生,年年代代的望月人,还有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明月楼镜前的思妇,甚至还有那月空中载光飞走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留纹的鱼龙,无不是为这春江花月夜之相召以感,相引而动。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5、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奥秘进行思索而发出的疑问。它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李白的《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6、

在这首以春、江、花、月、夜为题材的交响诗画中,诗人以月光为主旋律贯穿始终,由月升起,到月落结,在音画的每一个乐章都回响着以月光主旋律为基调的变奏,使我们在诗人展现的这幅浑然和谐的画面上,既领略到了春江花月夜全景的幽深邈远,同时,又尤为突出地感受到了月光在冥冥自然中的扑朔迷离的变幻。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7、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山水诗,它涤净了宫体诗吟咏风花雪月的那种轻靡艳丽的梁陈遗风;《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爱情诗,它以悲壮深远的人生探求代替了卿卿我我的无病呻吟;《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哲理诗,它没有率由旧章,疾言厉色的说教,而是把情与景熔于一炉,生出自然闪烁的火花。

王树山书法 委屈的诗人 经典的名诗--春江花月夜赏录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今江苏扬州)人,诗人。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