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王树山书法原文

郁达夫 钓台题壁诗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注:陈允升(1892-1977),原名际楷,字逢吉,号蒙阳居士。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常旺村人,生于农家。写此联时,因此联和清人联在一起,误以为他是清代人,特此更正。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此诗为郁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是郁达夫1931年1月23日在上海所作。1931年1月7日,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五位‘左联’作家被捕,一个月后被杀。此诗戟刺时事,间抒中怀。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作者原题为:“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喏然有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

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耶,因而有作。”后3月中旬作者被迫离沪。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作者后来在散文《钓台的春昼》中说:“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作者回到富阳家中,在访桐庐严子陵钓台时就将此诗题壁以泄愤。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首联非常真率,开门见山:“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是说自己并不是一个为爱惜身体而不喝酒的人。不在樽前惜身,就是能够而且也愿意豪饮;但因“佯狂”而豪饮,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真的狂人。诗人何以“佯狂”,自然是因为愤世,亦如魏晋之际的阮籍、刘伶,佯狂饮酒是为了发泄对黑暗现实的悲愤。他们也正是因为饮酒有“度”一直佯狂而未真狂,才逃脱了嵇康那样被杀头的结局。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颔联“曾因酒醉鞭名马”暗用唐初名将秦琼醉后鞭打名马的历史故事(秦以善马著称,投唐后曾任马军总管),说自己醉后会做一些本不应该做的错事;“生怕情多累美人”是暗用项羽垓下之围时因重情而使虞姬自刎的典故,说生怕自己因酒后感情放纵而累及美人。此句暗喻诗人因受当局的迫害而连累友人。这也是对为什么今日不能如昔日那样“痛饮狂歌”的回答。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颈联是对现实的抨击。诗人把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反革命“围剿”东南各省带来的灾难谓为“劫数”,“作孽”,佛家称“厄运”为“劫数”,此处泛指天灾人祸意。痛恨之情溢于言表;而“鸡鸣风雨海扬尘”,则用《诗经·国风》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诗意,形容国民党反动统治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革命人民的反抗已如晨鸡的引亢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沧海扬尘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就要到来。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尾联是奉告友人:面对这样的现实悲歌痛哭无济于事,只有行动起来推翻暴秦般的法西斯统治,并且铲除那些纷纷投靠、依附暴秦的“义士”,才是出路,才有光明。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义士纷纷说帝秦”是一句反语,本来义士是决不向暴秦称臣归附的,“鲁仲连义不帝秦”已成为人人皆知的传说。今天那些纷向暴君卑躬屈膝,并游说、劝说别人都向暴君称臣的所谓“义士”,实是一种辛辣的讽刺。

王树山书法 曾因酒醉鞭名马 生怕情多累美人--达夫诗联欣赏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