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在明代有一位名叫王阳明的人,他一直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一代名臣,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他的学术轨迹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但更让人惊叹的是,他作为“一介书生”出身,其军事才能却也绝不亚于学术才华。

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王阳明早年曾因反抗权阉而被贬贵州龙场驿,但他不为困境所忧,仍一直潜心悟道,并一直进行心学研究。大明正德六年,王阳明最大的敌人大太监刘瑾被明武宗朱厚照赐死。放在王阳明仕途之上最大的石头被搬走,王阳明从此进入了升官高速通道。

他的升官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成为了赣南的巡抚大员。那时江西当时出现了两头拔尖的情况。江西的学子读书非常用功,考取功名的比比皆是。另外一方面,江西的匪患也是出名的厉害,但王阳明上任后这些土匪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如何根除这些困扰当地多年的匪患,王阳明的战术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能用脑子解决的,就绝不用人命来填!脑子正是王阳明最强的地方,也是那些土匪们最欠缺的东西。

王阳明毕竟是个思想家,他剿匪尽量不去使用军事手段,而是用攻心战术,利用各个土匪阵营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招安纳叛,集中力量打击最顽固的土匪,同时铲除土匪生长的滋生土壤,以达到长治久安。

其实他也把这次剿匪的过程,当成检验他所一直研究的心学理论实践,他认为人都有知善恶的良知,土匪也是人,很多是可以改恶从善的。就是这样的攻心和恩威并施下,王阳明很快就取得了剿匪的主动权。

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自从采用了王氏科学剿匪法的明军,在剿匪过程中也是越打越顺。王阳明其实自己以前也没有打过仗,但在他率领下,明军在很短时间内就把盘踞多年的匪患消除了。这在当时的大明朝廷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远近各地都以为王阳明领的是神兵。

但是真正成就王阳明盖世军功的还是平定宁王叛乱,宁王当时可是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当初宁王叛乱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朝野震动。但王阳明的“伯乐”兵部尚书王琼却放出大话:“有王阳明在南昌的上游,一定能够擒住宁王。”

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最后果然让他说对了,捷报很快就传到了北京。面对来势汹汹,拥有七万人马的宁王,王阳明那可是手里一支正规军都没有。但是他并不怕,因为他有脑子!面对强悍的叛军,他敢就地募兵,大明的残兵败将和民兵被直接武装起来。

经过一番骚出天际的操作之后,王阳明便拥有了大批人马,而且王阳明由于前段时间剿匪的升级打怪,对于各种阴谋诡计,那可谓是玩的出神入化,常常把宁王部队调动的如同“乖儿子”一样。

但是他偏偏遇上一位神经病皇帝,当时明武宗自己也不甘寂寞,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带了几万京兵,一路上缓缓而进,想要过一过打仗的瘾,身边也充斥着一批拍马屁的小人。

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王阳明认为这不是添乱吗?皇帝身边一些小人还不断造王阳明的谣,说王阳明要造反。这时候全亏了那个大太监张永,想尽办法保护,才勉强过了关。

王阳明最终虽然战胜了宁王叛军,但皇帝总归是没有过了打仗的瘾,心里有点不快活,让王阳明重写奏章,说打败宁王是出于皇帝的方略,而且打仗时那批小人都立了功,王阳明只能照写,皇帝才有了面子,胜利班师。

不久明武宗驾崩,嘉靖皇帝明世宗继位,他倒是知道阳明先生立了大功,挽救了明朝天下,所以决定对他再次给予封赏。可是这次大臣倒有了意见,王阳明把自己的功劳归功于“伯乐”兵部尚书王琼的提拔。

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但大学士杨廷和王琼有矛盾,极力反对,再加上其它大臣的嫉妒,王阳明应得的封赏没有得到,只被晋升为南京兵部尚书。

不过让王阳明更来气的是,那些跟着王阳明一起打仗立功的众官众将,朝廷也大都没有任何封赏,有些还被贬了官。王阳明虽然也多次争取但毫无作用,正好其父亲去世,阳明先生就负气回家守孝,从此也没人再出面召他回朝廷。

大明“一介书生”,屡建军事奇功!感天动地,却为何结局悲凉?

虽然王阳明结局有一些凄凉,但古今中外,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文并列孔子孟子朱熹圣贤,武独自平叛宁王之乱。王阳明一生的目标就是做圣人,其在行动上也立言立功立德,虽在军事才能上也略展雄心,但熟料世事无常,只能叹其“身不逢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